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花蓮玉里/季節限定的黃金寶庫-赤科山
2012/06/22 17:45:13瀏覽170|回應0|推薦7

  「到底是赤科山還是赤柯山?」其實是我最初的疑惑,只是在網路上蒐尋好像兩者皆可。關於「赤科山」的說法是因為先人在山上生活不易,為了祈求未來能有溫飽的福氣,因此以「科」命之,因為「禾」代表穀物,「斗」代表豐收;而「赤柯山」的由來則是因為山上遍佈質地堅硬可用做建材的赤柯木得名。然而不論是「科」還是「柯」,其實都代表了在地過去的特色生活。

  位在花蓮玉里的赤科山現今則以金針花出名,在政府的輔導補助與口耳相傳的推波助瀾之下漸漸轉型成觀光景點,與太麻里的金針山、富里的六十石山並列三大賞金針花的熱門景點,每年的八九月總是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我嚮往這一片金黃花海已久,但金針又稱一日花,早上開、晚上謝,所以清晨是最佳的觀賞時機,決定先在山下的玉里市區過夜,嚐完了橋頭臭豆腐、玉里麵以及羊羹的美味後便早早就寢去。

  然而天氣和路況是我夜不成眠的原因,尤其在前一晚又下起一陣雨,幸好清晨六點太陽公公準時上班。騎在那充滿稻香的193縣道上,兩旁綠油油的稻田飄散著都市沒有的清新。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路口右轉上山,彷彿是楚河漢界般,清新的稻香被一股不知名的蜜香取代,替被稱作十三彎的上山小路增添幾許美意,後來才知道應該是檳榔花的香氣。即使是夏天,清晨的溫度仍讓人直打哆嗦,一輛廂型車超越了我,一個原住民小男孩探出頭來往後看,我對他笑了笑,幾個彎道後便看不見它的車尾燈,我果然不是藤原拓海。

  好不容易抵達山上農家聚集之處,這裡就像是遺世獨立的村落,蔚藍的天空配上隨著丘陵起伏的金黃花海,農家僱工們正忙著採收尚未開花的金針花苞,我趁著遊客不多之際不停按著快門。說來矛盾,金針必須在開花前採收才具有經濟價值,但是開花後的美麗卻能帶來觀光收益,因此農家在金針採收時節都會保留一部份區域兼做觀光之用,在農家的心裡,採收和觀光之間想必也有過不少掙扎吧。

  眼前這片隨風搖曳的金黃花海讓我望得出神,尚未開花的花苞呈現青黃色澤,已開花的金針花則有著鮮豔的橘黃色,我彷彿置身在深淺交織的花毯之中。「你在拍什麼啊?」一個童稚的聲音在身後出現,原來是剛才那位小男孩,跟著爸媽在暑假上山受僱採收金針。他熟練地告訴我汪家古厝和三顆石頭的可看之處,也順便教我如何採收金針,我才了解,原來要從花苞和莖枝的連結處折斷,這樣才會有份量,而且太小的不能採。我試了幾次,這工作果然辛苦又專業,必須眼明手快加上一心多用才能完成。

  告別小男孩,我往另一頭的汪家古厝前進。古厝前也有一大片金針花田,這裡早已聚集不少人,有些是前一日在此住宿的遊客,能夠住在這麼有歷史的古厝享受懷舊氣氛真是令人羨慕。屋外的人群人手一台相機對著古厝屋頂直拍,原來在古厝屋頂曬金針是這裡的另一項特色,稱古厝為黃金屋應該也不為過。

  再往山裡頭走一些便到了三顆石頭,這裡的視野沒有汪家古厝開闊,遊客比較少,但也有不少的金針田,只是路旁插滿了敬告遊客的掃興標語,看來美景雖然吸引了遊客,卻也讓農家們遭受損失,如何永續觀光其實無關乎軟硬體,人的心態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太陽開始發威了,遊客也漸漸多了起來,此時下山的路是輕鬆的,我邊騎邊望著遠方縱谷平原的聚落,腦中浮現的卻仍是方才的金黃花海,「我何時還會再來呢?」我心裡這樣想著。

 

部落格

粉絲專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avelfun&aid=6566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