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22 16:12:37瀏覽743|回應0|推薦8 | |
有一回,一位年輕的朋友到家裡來,帶了一袋他外婆做的藥燉排骨。他說臨出門時,剛好家鄉的人到來,所以順便帶來跟我分享。午餐時我把藥燉排骨加熱,上桌時他顧不得吃飯,先喝了一碗湯,臉上淨是滿足的表情。 我自己沒有見過外婆,她在我出生前就過世了,不知道被外婆寵愛是什麼滋味。不過母親當了許多外孫的外婆,倒是見識到她對外孫們的寵愛,外出時腳踏車前面橫桿、後面車架,擠了好幾個蘿蔔頭,冰箱裡是成打的養樂多,茶几上更是堆滿零食瓜果。 外婆家,因而成了外甥們孩提時的樂園。即使長大了,自己成家了,三不五時也要回去外婆家轉轉。
第一次知道《外婆家的馬》這本書,是在2019年初的大陸當當網編輯年會上,當時我應邀講橋梁書的主題,黃麗和她的編輯負責講繪本的製作,現場她們舉的案例就是《外婆家的馬》,不過當時著重在她們如何發現文稿、如何與作者溝通、如何做人物、場景設定,放映的都是草圖,所以我並未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直到這年的10月底,豐子愷圖繪書獎在上海舉行頒獎典禮,我陪同《車票去哪裡了?》的作者劉旭恭前去領佳作獎,才有機會好好拜讀這本奪得當屆首獎的作品。 故事從小男孩騎著竹馬來到外婆家過暑假開始,一場充滿想像力的養馬遊戲就此展開!先是五匹、十匹……到四十五匹馬,小男孩和這些馬擠在外婆的小房子裡,他們一起洗澡、睡覺、玩遊戲,小男孩費心照顧馬兒,親手準備牠們的食物,幫牠們過生日;而外婆不但整天跟著小男孩忙東忙西,還得幫忙記得馬的數量,甚至連出門買菜也要配合騎馬出門……
馬兒其實並非憑空出現,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在來外婆家途中,小男孩發現了竹竿,然後他便將它當馬騎,直直的騎進外婆家。外婆呢?只見她彎下腰,張開雙手,熱忱的歡迎外孫的到來。這個姿勢,等於提前預告了她對外孫的無限包容。 這段期間,外婆要照顧小男孩的生活起居,小男孩則要忙著照顧這群不斷增加數目的馬匹;外婆沒有戳破外孫的想像遊戲,雖然偶爾也會抱怨幾句,卻完全進入想像遊戲的情境中。不過,為了區分現實和想像,畫者在畫面的安排上費了一番苦心,實景是黑白圖像,小男孩的想像則是繽紛多彩,寓意那是個無限寬廣的世界。一開始,一個跨頁中,外婆的黑白畫面和小男孩的彩色畫面平分秋色,慢慢的,彩色的畫面越來越大,當整個跨頁變成彩色畫面時,意味著外婆已經完全融入小外孫的遊戲中。等到暑假結束,小男孩離去,外婆的居家環境又恢復為黑白畫面,讓人感受到想像不再、小男孩不在,外婆深深的孤單。
這書的作者謝華,是個高中退休老師,以自己與小外孫共處的時光當作題材,細膩刻畫出生活中日常的點點滴滴,傳達出祖孫之間濃濃的情感與愛,簡單又雋永,在她筆下,幽默慈祥的外婆和調皮可愛的小外孫形象躍然紙上,真摯動人。 頒獎典禮那天,她還特地邀約小外孫出席,因為這本書也是屬於他的。 繪者黃麗,相信臺灣讀者對她並不陌生,《安的種子》受到許多大小讀者的喜愛。在《外婆家的馬》中,她用不同的手法,結合拼貼與手繪,將小男孩與馬兒朝夕相處的畫面,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而且每匹馬各具特色,表情姿態生動逗趣,表現力十足。她運用黑白色調與宛如野獸派的濃厚色彩,對比現實與想像;並巧妙的以左右頁版面比例的安排,帶讀者自由穿梭在現實與想像之中。
為了畫眾多的馬群,黃麗去西安附近的茂陵(漢武帝墓)參考大型石雕(如〈馬踏匈奴〉石刻),打磨三年才完成這本書。每匹馬的表情、眼神、動作都很鮮活並各有特色,例如:玩魔術方塊的、吃蘋果的、看故事書《馬頭琴》的……兼顧生物形貌和擬人個性,充滿樸拙的童趣。 想像與現實重疊,是孩子在成長初期很普遍的特質。書裡這些幻想的情節,成人可能視為想像遊戲;但對小孩而言,卻是日常生活的一環,所以他們能自由悠遊於虛構與現實之間,經歷並感受故事的意義與樂趣。 《外婆家的馬》成功的貼近兒童的觀點和需要,創造了一個真正屬於兒童的世界,相信孩子讀了,一定也會心有所感,從中放飛想像力並感到滿足。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