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南山人壽事件看“魚肉“
2010/08/23 14:13:50瀏覽626|回應0|推薦2

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什麼?AIG在金融海嘯事件之後,元氣大傷,而屬於AIG資產的國內知名壽險公司-南人人壽,成了AIG處理集團財務的過程中,非常有利的資產。南山人壽的業務員通路,一直是台灣壽險業行銷人員培訓的溫床,許多新壽險公司成立或者保險經代通路成立的過程中,南人人壽的業務通路一定是被挖角的對象之一,也因為如此,國內目前的壽險公司中,許多公司都有南山人壽業務員的影子在其中。



這樣的一個通路,對公司而言,究竟是“資產“或者是“威脅“呢?



對一個企業而言,如何營利是他最重要的企業目的。營利的過程中,能否順帶做好社會期待企業做到的事項-如員工福利、企業責任,優先順序自然就會往後排。就像火車主要的目的是運輸,那麼,車上的良好服務就會成為次要的目標,除非有更多的競爭者提供較好的服務而可能會影響原來的火車時,態勢才可能改變。而企業也是一樣的。



所以,企業跟我之間,只有在企業營利需求被滿足的情況下,才可能會照顧我這個“員工“,我的“被照顧“與否,是“被“決定的。那麼,期待企業會照顧員工,會照顧我,就成了我無法掌握之事了。這樣的現象,在“全球化“已無法停止運轉的趨勢之下,會越來越被突顯。企業無能力再照顧員工時,企業只能選擇說再見,另謀發展,留下一臉錯愕的員工。



中國有一句非常有名的俗諺“人為刀殂,我為魚肉“,做為一個受雇者,我們跟企業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符合這句話的含義。然而,從上述的說明來看,這可能不是一種刻意的行為,而是一種不得不的情況下產生的結果。“刀“和“殂“都是生來就是刀殂,而其所被賦予的責任就是切割食物;魚肉,自然就會被擺上“殂“,等待切割!然而,我們為何自甘為“魚肉“呢?做為一個員工,就一定是魚肉嗎?



許多人,找到一個工作,就希望能穩定一生終老,最好不要有什麼變化。我自做我專長範圍內能做到的事就好,最好也不要常換工作、常調部門。如果抱著這樣一個心態在一般的公司裡,久而久之,自然成為魚肉!因為,個人的生涯自主權並非掌握在自已手中!



如果,南山人壽最後選擇了最差的一條路,這麼多的“員工“是“魚肉“或是自由自在悠遊職海的“魚“呢?當然,沒有人希望事件發展至此。事件大抵會發展到最後又在大家的妥協之下,找到了替代解決方案而順利閉幕。



然而,順利閉幕後,我們會忘了這一切?或者,我們突然發現,原來我們是“魚肉“,必須加緊腳步,強化個人的競爭力,成為一條有能力自已決定如何悠遊的“魚“呢?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eogiga&aid=434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