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27 18:51:00瀏覽441|回應0|推薦0 | |
前陣子聽了一個演講有關大陸的基金產業發展狀況,突然有種警覺,好像台灣也有那麼一點相同,正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中國人開始有錢,,其財富的實力,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依統計機構的資料顯示:資產在100萬美金以上的台灣人超過六萬人,但是在中國,超過了34萬人。不過,中國人的習性-財不外露,以今年報稅為例:2007年年所得超過12萬RMB的人,必須申報所得稅。結果,去年僅不到200萬人申報所得稅! 中國人可真會藏錢啊! 基金在中國的發展非常快速,貧窮久了的中國人,有任何賺錢的機會都不願意放過。早期只有股票與房地產,如今有了基金,再加上中國仍處於負利率,沒有人要把錢放銀行,所以基金發展得很快。 基金在中國發展約10年,從1900萬RMB成長167倍,達3兆RMB。而台灣目前基金的投資總值約為1兆RMB,香港由於金融開放的關係,基金投資規模約有6兆的RMB。 在某種程度下,基金的核准發行是中國宏觀調控的一部份,在市場很熱(像2007年7月)的時候,中國政府會延緩新基金的審核流程,減緩新基金的上市速度;反之亦然。 由於基金在中國發展只有短短的十年,所以有非常多奇怪的現象。一般而言,基金經理人都會被嚴格的管制,因為他可能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而棄投資人的利益於不顧,從這裡產生許多現象,如以下所述: 首先,在歐美,許多基金公司可能會依長期投資績效來訂定基金經理人的報酬,或者,部份基金會要求經理人,必須投資自家的基金,或將經理人的分紅以基金單位數來支付。 但是大陸基金規定經理人不可以投資自己操作的基金(為了保護投資人),在2006年後才開放,但是大多數的基金公司仍然沒有鼓勵基金經理人這樣做。這需要一段時間的溝通。 第二點:由於基金經理人的人才培養相當困難,造成基金經理人在基金公司的平均壽命大約只有12個月,新的基金不斷發行,這些新基金都想找有經驗的經理人,部份對沖基金也專門挖角有經驗的經理人。然而,在歐美等發展成熟的國家,基金經理人的平均壽命是6年,最長的甚至達到40年 第三點是有關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守,以中國大陸俗稱老鼠倉的作法為例:基金經理人以親人的名義至證券商開戶,買賣股票,再以基金的資金去炒作該檔股票(跟台灣過去有點像,呵呵!)。 另外就專業部份,有些經理人經驗不夠,竟犯下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舉例:有基金經理人忘了將已到期的可轉債轉換為股票(中國大陸的債券型基金是可以買可轉債的),造成投資人數千萬的損失,真是蠻好笑的! 第四點是有關行銷通路的部份,我覺得真是太誇張了。中國現在基金銷售的通路幾乎都在銀行,算是獨賣了!所以沒有啥競爭,也就亂賣。 銀行的銷售非常不專業,他們最常說的就是:「基金便宜,基金沒風險,基金保證你賺錢!!」,「買基金、買基金、別買股票」。這是菜市場嗎? 基金便宜?因為新基金淨值只要一元,這就叫做便宜! 基金沒風險?比起股票大起大落,基金的確沒啥風險! 基金保證你賺錢?在前一陣子的大陸股市,大家的確都賺了不少錢!有一項統計顯示,中國股市在2007年最多曾漲了130%,但是,50%的散戶是賠錢的!其中甚至有2.44%的散戶,虧損達50%!基民呢? 65%的基民,獲利達30%,的確賺了錢! 不過,這樣賣基金,還真是容易啊!真是令人太羨慕了! 第五點是基金的持股週轉率高,基金經理人與證券公司掛鈎,提高買賣股票的次數,讓證券公司賺取手續費,再向證券公司收取回扣(也與台灣很像!),這違反了基金長期資產配置的精神,不利投資人,只有利於少數人。 第六點是新基金發行後一到兩年後,資產總值就迅速縮水,一檔基金可能兩天就募足400億,但不到一年就剩下不到100億,很多人都是基金一旦獲利,立刻就贖回資金。基金根本無法做長期資產配置。 有一個統計是這樣的:有一檔基金,年度投資回報68%。經統計結果,實際得到68%的投資人,只有8個人。其中,有4個人出國沒回來,另外有2個人買了基金,忘了他有買!只有2個人是真正為長期投資而買基金。 有很多人是買了基金,獲利時賣了它;看市場繼續上飇,又買回來!所以,無法得到68%的報酬,平均的報酬率,大概不到30%。 第七點:在中國,大家重視新基金的發行,卻對已發行的老基金沒興趣!一般來說,老基金有經營績效可供參考,這也是我們評估購買時,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但是,新基金什麼評價都沒有,風險其實無法評估。 但是,中國的發展不是這樣!投資人的觀念很糟,以為新基金就像新上市股一樣,把基金當股票玩。基金公司見有利可圖,全力推波助瀾。基金公司的廣告,打的是基金公司,而不是基金本身。因為打廣告在基金上根本沒有用,一年後,就沒有人記得這檔基金,與台灣、香港正好相反。 最後是一個衍生的有趣現象,基金流行大比例分紅及分割!投資人在基金募集時,以淨值1元買入基金。接下來,基金由1元慢慢上漲到3元,表示基金內的持股,股價都上漲,所以基金整體淨值上漲。 此時,基金成為“很貴”基金,沒人要買,怎麼辦呢?基金公司就把基金分割,分割後,淨值降為1元(但是基金內持有的股票,股價還是在高檔);或者基金公司乾脆賣股,將資金以大比例的分紅還給投資人,大比例分紅後,淨值也降了下來。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將基金淨值降為1元,此時,基金公司就可以打廣告:基金很便宜,大家來買吧! 這種狀況通常發生市場最好的時候,投資人以為基金1元,很便宜,但其實都買在高點,這個現象真是給他誇張了!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