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7/07 11:12:41瀏覽832|回應0|推薦35 | |
木心著 魚麗之宴 摘錄
p.016 塞尚:「如果我確知我的畫將破壞,我將不再畫畫。」 勃拉克:「如果我確知我的畫將被燒掉,我將拼命地畫。」 木心說;「我的畫已經全部毀滅,也預知今後畫出來的東西 很難倖存。畫之前、畫之中、畫之後,三重快樂是份內的。 塞尚他們所煩惱的是要取得第四重母愛的快樂。」 p.022 畫畫,我有一個「讀者觀念」,這個觀念比我自身高明十倍, 我畫給他看。 P.035 從14歲寫到22歲只有癡心一片,埋頭苦寫。結集,到60年 代「浩劫」前夕正好20本,讀者約10人。出版嗎?20集手抄 精裝本全被沒收了。結果是「嘗著文章自誤」,接下來就非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p.037 最喜歡在咖啡店的一角,寫到其他的椅子都反放在檯子上, 還來上兩句:即使我現在就走,也是最後的一個顧客了。 p.039 來美國,手頭沒有書了,全憑記憶,有時四顧茫然,苦笑 自己成了「文學魯賓遜」。 P.040 夏承燾先生手抄四福音書中的箴言給我,「主阿,兄弟得罪我, 原諒他七次夠了嗎----」,他用來解釋儒家的「恕」道,因為 夏先生準備原諒我七十七個七次,所以我一次也沒得罪他。 p.040 像對待書一樣對待人,像對待人一樣對待書,我是這樣學習的。 p.040 我的寫作秘訣---- 心目中有一個「讀者觀念」,它比我高明十倍, 我抱著敬畏之心來寫給他看,唯恐失言失態失禮---- 。 p.043 史學使人清醒,哲學使人堅定。 p.044 「人在患難之中,恆以哲學自堅其心」,法國的諺語。 p.047 詩甜、散文酸、小說苦、評論辣。我以鹹為主,調以其他各味, 成為我的散文。 p.049 選擇藝術作為終身大事,是因為這世界很不公平,藝術則什麼 人做出什麼藝術品來。不像白癡可以是億萬富翁,瘋子可做國王。 p.050 我是朝聞道,焉干夕死,以「死」殉道易,以「不死」殉道難。 p.052 我信仰「信仰」,敬愛極了各宗教的始祖。 p.053 宗教從來沒有解釋過宇宙,「創世紀」作為一個神話是可以的。 p.054 問:不通過宗教,人類還可以通過那些方式去觸及宇宙本體? 木心答:一、「理」的探索。二、「智」的推論。三、「靈」的體識。 人類始終只能獨白,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三個哈姆雷特在一 個戲台上同時獨白,等待三個哈姆雷特坐下談談。 p.062 紀德說:「愛愛,不愛單個的人。」 歌德說 : 假如我愛你,與你何涉? p.070 古今中外確實有一位大家,較長期地『影響』我--- 『新約』的作者(非述者)主要在文體上、語氣上,他好。 p.074 正在閱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讀著—浸潤在幸樂中-- p.075 看過書中印象最深刻的書是但丁傳記,但丁是金髮金心的大詩人。 p.079 問:「作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條件是甚麼?」 木心答:「誠吧。」 p.080 作家最不道德的行徑是什麼,那是:存心欺騙人,蓄意狎弄人。 P.090 改善書的形象,單向出版界進諫沒有用,出版界,能賣得掉的 才是書。 p.094 中國文化命脈的延續和發展,只能期許於社會的多元架構的締造。 p.099 梵樂希 (說:「散文好比走路,詩就像舞蹈。」的法國詩人。) 的說法與我同調: 藝術與夢正相反,夢不能自主,不可修改, 藝術是清醒的,提煉而成的。 p.100 本世紀20、30年代中國南放的富貴之家幾乎全盤西化過,到 現在東方人沒有接受西方文化影響,不只欠缺、遺憾、不能自 我完成,我只憑一己的性格走在文學的道路上,歐羅巴文化是 我的施洗約翰,美國是我的約旦河,而耶穌只在我心中。 p.102 中國曾經是個詩國,我的童年少年是在中國古文化的沉澱物中 苦苦折騰過來的。 p.108 散文是窗,小說是門,該走門的從窗子跳進來也是常有的事。 p.109 哈代曾說:「多記印象,少發主見」,現在我用的方法是「以印 象表呈主見」。 p.112 喬伊斯認定「流亡就是我的美學」,我只覺得「美學就是我的 流亡」。 p.126 粉墨登場從1983年到1989年,寫了自己不願寫的散文,1993年 後倦於粉墨,暫且下場,寫,一樣寫,「日出而寫,日入而改, 知名度於我何有哉」。粉墨登場換來的知名是「行過」,洗盡鉛華 至心朝禮於藝術才有望於「完成」。 p.137 要脫盡名利心,唯一的辦法是使自己有名有利,然後棄之如敝履。 p.139 朋友們稱我為「對讀者心存敬意的人」。 p.183 青春必須動,靜的青春往往流於自殘。 p.187 上海美術專科的學生有四派: 1、本地幫 2、外地幫:來自浙江、江蘇、四川、河南-- 等地。 3、執政黨的職業學生。 4、不懂禮貌的共產黨「文藝工作者」。
木心嚮往的是「世界大同」,是快樂的,沒有虛度嘉年華, 受的藝術教育少量是校內,多量是在校外。 1949年上海美專遷至無錫再遷至南京,改名南京藝術學院, 1981年秋回到上海找不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想到:「我曾見的生命,都只是行過,無所謂完成。」 以示是我希望有所「完成」的個人和時代的出現。(1993年)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