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限)世界是內心所造? 羅漢不懂而請問佛陀~楞嚴經
2017/10/02 10:06:17瀏覽2057|回應0|推薦1


宣化上人講述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四
http://www.book.bfnn.org/books2/1332.htm

 

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佛說:富樓那,如汝所說,在如來藏中,本是清淨本然,

如何忽然而會知出山河大地呢?

 

這段是經中最重要處。佛為顯藏性隨緣,從真起妄,

故先說藏性隨染緣而生起山河大地,六凡諸相。

令眾等能知妄回真,聞迷成悟。

 

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你不是時常聽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的道理嗎?

性覺真覺,原是一真覺。性覺,即本具佛性亦即自性真覺,

是一真理體。本覺即天然原具,每個人本來就有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本覺,亦即始覺。

妙明是寂然常照,明妙是照而常寂。

妙之體是不變,故叫做寂。明之用是隨緣,故叫做照。

 

佛舉這二語是具歷很深的意思。

(一)顯示無明萬法,離此就無所依。

因無明是依真起妄,依本覺的覺,而起隨緣之用。

(二)顯示寂然本具,不假妄明。即不必假借妄明而能遍照大千世界。

 

富樓那即說:

『是的世尊,我常聽佛宣說這個義理,但只是聞說,尚未能瞭解。』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佛說:『你稱覺明時,究竟如何解說?

汝以為性本自明稱名為覺,即本具靈明,不必加明,

還是以為覺本不明,必須加明於覺上,才能叫做有明之覺。』

 

本具靈明為真明真覺,若必須加明,就變成妄明妄覺。

如問阿難:心在何處?

以何為心,皆欲逼出阿難生平所誤認的,然後才破之。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富樓那像阿難一樣迷惑,即答道:

『若這覺體,不必加明而名為覺,則無所明。』

意即必要在覺體加明,才是有明之覺。

 

這答語如阿難一樣。上文阿難答:

『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草木』。

阿難所執是六識妄心,富樓那所執是根本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佛言:

『汝說不加明於覺,只可叫覺,要加明於覺,才叫明覺,

這是錯的。因真覺本具妙明,故不必加明於覺。

加明於覺,就如體外加明,而非本具的真明。

則時有時無,不能常住。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這二句是說,一有加,則覺明二義都失。

若起心有所加明時,則非本明的真覺。

若失憶無所加明時,則此覺又不是明覺了。

真覺本具妙用,就好像摩尼寶珠一樣,亦即夜光珠,

本具光明,不必加明而自明。

有所加明,則非真覺,如電燈泡,必加開關掣,一開即明。

但這明實非真明,而是電氣令它明。

有開有明,無開就無明,不是常住真明。

『無所加明,則非有明』:如電燈泡,開關掣不開時,就沒有明。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者,

因加明於覺,則失覺明之義而墮無明。

既無真明,就不是真覺之湛然妙明瞭。

因妙明是常寂常照,而不是時有時無之妄明也。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自性本來就具明覺,不必假明以明之。

但汝必定要加明於覺,才稱明覺,

這必定加明之一念,即是妄念妄為,

不當為而為,遂將妙明轉為無明,真覺變成妄覺了。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真覺不必加明,才叫明覺,因本具妙明,是不落所明的。

現在要加明,而立出所覺,則轉妙明而成為能明之無明,

將真覺而立所明之妄覺了。因加明之妄念,便生出妄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既然建立所明,就將妙明轉為無明。

無明是業相,由業相就生出妄能,由無明力,轉本有智光,

而生能見之妄見。業相為相分即所見,妄能為見分即能見。

 

這段文的大意是說:眾生本來是佛,為何成為眾生?

眾生為何不成佛?毛病在何處?

本來眾生與佛是無二無別,由佛性裏面化出眾生。

佛有千百億萬化身,化身是從佛性化出,

佛性是光明亦即性覺妙明。

本覺是眾生天然本具之覺性,亦即佛光。

由佛光化出眾生,可略喻照像一樣,照像亦能拍出種種相貌。

本覺亦如鏡,從鏡裏現出之像,即一念無明,而生眾生。

覺的本性原是明,現要加明始名覺,

則這一念無明便生出種種妄能妄相,起惑造業而不能成佛。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

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此即一念無明生三細,三種最微細惑,不容易覺察。

 

『無同異中』:上文說『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這個所字就是無明亦即業相。

第一種微細惑,以最初一念無明妄動,將整個如來藏真空,

變成晦昧空境。空是同相,界是異相。

即是說,在還沒有空之同相和界之異相的時候。

 

『熾然成異』:因妄能是轉相見分(即第二細惑),

既有見分而諸法未成,無有所見,就以業相為所見。

但業相只是一晦昧之空,無一物可見。

而見分定欲見之,見之既久就出現境界相第三細惑,

即空晦暗中,結暗為四大之色。這和瞪久發勞而見空華一樣。

熾:即火光熾盛貌,如在黑暗中,火光熾盛顯現,境界相即異相。

 

『異彼所異』:

第一異字是虛字,就是不同,

第二異字是實字,即異相之境。

即是說對和它不同的熾然所成的境界相。

 

『因異立同』:因對異相之境界,又立同相之虛空,

即依能見故,而妄生虛空和世界。

 

『同異發明』:

虛空是同相,世界是異相。一同一異,互相發明,就成眾生界。

 

『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眾生之境不同,眾生形貌各異故說無同,

但眾生知覺本同,故說無異。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前面已明一念不覺生三細,即業相、轉相、現相。

以下解釋境界為緣長六粗。什麼叫六粗相?

 

(一)智相:

屬俱生法執,即與生俱來有分別能力,這不是究竟智,

只是智之形相。

 

(二)相續相:屬分別法執,時時思量,相續不斷。

 

(三)執取相:屬俱生我執,周遍計度,計我我所。

 

(四)計名字相:屬分別我執,要立假名妄相,循著假名而執妄相。

 

(五)起業相:由計名字相而生起業相,造種種業。

 

(六)業繫苦相:由造業受報,而為業纏縛受苦。

 

【如是擾亂】:

如是是指境界相,從無而有,從真空而生晦空,而成世界,

而有眾生。於是在識藏海中,便成境風擾亂。

 

【相待生勞】:

相待即互相對待,由妄境而引起妄心、妄緣。

因境界之相而生勞相,即勞慮分別心,成為第一粗,智相。

分別是好是不好,是愛和不愛,將妄境執為心外實有,

而不知是自心妄現,還以為有智慧,能分別是好是壞。

 

【勞久發塵】:

因不停思慮,勞慮過久,就生出第二粗,相續相。

更加不停地相續計度、考慮,就發生貪取塵念。

總想執取為己有,就成第三粗,執取相。

 

【自相渾濁】:

因種種顛倒妄執相,以致心水渾濁不清,而生第四粗,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由無明、三細、四粗,從迷入迷,妄上加妄,而引起諸業相,

即第五粗,起業相。

塵是染汙不淨,勞是擾動,塵勞即煩惱。

八萬四千塵勞,亦即八萬四千煩惱。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上文已說明五粗相,這段文說第六粗,業繫苦相。前

四句是答如何忽生山河大地。

後二句是答如何忽生諸有為相,即眾生業相。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

因性覺妄起無明而生三細,復緣境界而起塵勞煩惱。

妄因既成,依正苦果即現,故說起為世界。

起即動之意。靜極生動,故生起山河大地。

寂靜無相則為虛空,這即依報世間,亦好器世界。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

虛空沒有什麼,都是一樣故曰同。

世界有色法相法故曰異,在虛空裏,本無所同異,

因執有異而生出世界。

 

【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那些形貌不相同而體性實無異的眾生,業果相續,

隨於五陰三界中,無法出離,而成第六粗,

業繫苦相。故於無為法中,便真的變成有為法了。

 

首楞嚴.卷4.廣破餘疑 富樓那請法.  ~ 淨界法師   自37:50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TtYXjemvU&list=PLA16E144975D1AFCD&index=46#t=0.2956041

外面的世界是內心所造的  怎麼可能 ?  阿羅漢不懂   所以請問佛陀

參考文章  :    覺林菩薩偈~漸次解結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avefalse&aid=10868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