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覺林菩薩偈~漸次解結
2017/07/04 00:14:02瀏覽705|回應0|推薦1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http://big5.fsamtj.com/my/ShowPost.asp?ThreadID=277981

【開示篇】宣化上人:——覺林菩薩偈淺釋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1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在宋朝時, 有一位出家人, 名叫釋僧俊, 俗性王氏

王氏出家後 ,並不守戒律 ,也沒有做過什麼善事

不久後他生了一場小病 ,病死了

但是 ,三天後 ,他竟然奇蹟似的甦醒過來 醒來的時候

不停的哭 ,不停的跟十方大眾懺悔


 原來 ,他將要死的時候, 看到了兩位冥官要來追他

追著追著 ,來到了一座大城門前 ,忽然看到了一位僧人

 

僧人說: 我是地藏菩薩 因為你在京城的時候

曾經描摹過我的畫像

我今日特別來救你 ,我教你一段四句偈 ,偈文如下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當如是觀, 心造諸如來(晉朝譯)


 (也就是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為心造)

你若能念此偈, 能閉地獄門 ,能開淨土道 ,能通報命


 說完 ,地藏菩薩就立刻消失了,

於是僧俊就和兩位冥官進入城門中 見閻魔王


 

閻魔王問 :你在生得時曾經做過什麼功德?

我只有受持一段四句偈 僧俊這麼說 你還記得嗎?

 閻魔王問

 

於是僧俊就將四句偈誦出

沒想到 ,才誦了上兩句 ,地獄裡的受苦眾生已經超渡一大半了。

 

閻魔王趕緊說你別在念了 就放僧俊還陽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

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弟子:「返聞聞自性」,那個「聞」字,大家都有一些個疑問,

是不是真正在聽?還是把它倒過來反省的意思?

因英文真正翻成聽,就是用耳朵聽。

或是在英文用另外的一個字,包括迴光返照,反省的意思?

宣化上人:聞和觀,就是仔細分析研究,這聞也不是聞,

觀也不是觀,意思是你怎麼用怎麼都對的,沒有一定的,

看你上下文的意思,怎麼樣貫通?

這都不是死板板的,觀看和聞都是「仔細」的意思。

宣化上人八○年代補述至此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這個「聞」,是聞的智慧。從什麼聞呢?本來鼻子聞香味也叫聞,這個聞是「耳根」。耳根,這種聞的智慧要怎麼樣聞呢?要向內聞,不要向外聞,不要跟著聲塵跑,就是「不隨」。前邊那個地方不是說不隨著六根去轉?這就是反聞聞自性。反聞,不是向外聞,要回來;這個「聞」,是聞自己的自性。就是收攝身心,把身心都收回來,不要向外馳求,不要向外去找東西。要迴光返照,反聞聞自性──返回來聞自己的性。所以最初在這個聞中,「入流亡所」,什麼叫「入流」呢?就是向裏回來聞這自性,聞這聖人的法性流。「亡所」,把所有外邊的塵,這六根、六塵的境界都忘了,這叫「亡所」。

所入既寂:那麼「亡所」和「入」,這六根、六塵的來源已沒有了,斷了,就入自己自性的流。入自己自性流,自己的自性也就寂靜了,非常之靜。在這寂靜到了極點,怎麼樣?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動有動相,靜有靜相;但是現在動、靜這兩種相,很明瞭的它不生了!靜也沒有了,動也沒有了;這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hu/volume6.htm


 漸次解結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article.php?aid=137


耳根圓通的修證,可以說是一個漸次解結,破除五蘊假相的過程。

結分六段,即:一、動結。二、靜結(耳根色蘊)。

三、根結(受蘊)。四、覺結(想蘊)。五、空結(行蘊)。

六、滅結(識蘊)。

從修法的次第,先解動結,依序而到滅結。

愈往裡面愈深邃幽微,不易察覺釋結。........................


https://www.ctworld.org.tw/turn/sutra/003.htm

 

如本法師-楞嚴經第四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vpBRTfi5w&list=PL1b_fro5vK9MCAopWVmrnc4AFDJDBJ4BX

弟子問佛陀 :  世尊您說    一切唯心造

那外境的山河大地    又是如何形成的  ?

 

 

如本法師-楞嚴經第五~六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icN9n02Zww&list=PLLrQytVoEbcNwksYGMJ1ZUS5Ucw6juR3T

 

 

【開示篇】宣化上人:“覺林菩薩偈”,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摘自 宣化上人 《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夜摩天宮偈贊品——覺林菩薩偈淺釋


華嚴第四會《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贊佛.爾時覺林菩薩.

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于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在夜摩天宮寶莊嚴殿中,有十位大菩薩,用偈頌來稱揚贊嘆釋迦牟尼佛的功德。 下面是覺林菩薩贊佛偈頌的淺釋。
       
        【偈云: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這位覺林大菩薩,仰承著釋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因緣,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境界。
       
        【偈云: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人的心好象畫師一樣,想畫畫的時候,在心中先思量一番,在紙上畫些什么?如何來配合青黃赤白黑諸彩色?

 [分布諸彩色],這是依他起性。依一張白紙和種種彩色,繪出依他起性的畫。

[虛妄取異相],這是遍計執性。怎樣畫?畫些什么?其實畫什么都是虛妄不實的。

[大種無差別],這是圓成實性,根本沒有什么分別。
       
        這位畫師,想畫山水 ,或畫人物,或畫花卉,或畫飛禽走獸、昆蟲魚蝦等

的異相,可是這張白紙沒有什么分別,而是所有的彩色不同,所取的相不同,

所以畫出來的畫也不一樣。
       
        這個大種,叫譬如真如,眾生的形形色色,顛顛倒倒,沒有離開常住真心。

也就是沒有離開如來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

在這里有真空妙有。眾生就是顛倒相,不應做而做,應做而不做;

不應取而取,應取而不取;不應說而說,應說而不說。

好象天降冰雹,粒粒是明體。愚癡人認為是珍珠,見它玲瓏可愛,乃撿起很多粒,

放在箱中,不久冰雹便化成水。

這是不應取而取的過失。后來,這個愚癡人遇到真的珍珠,

他又想:[這是冰雹,會溶化成水,不可取之。] 這是應取而不取的道理。

眾生就是這樣的顛倒,是非不分,黑白不分。起惑、造業、受報、輪轉不已。
       
        【偈云: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在紙的里邊本來是沒有彩色。或者用多一種彩色,或者用少一種彩色,

所畫出來的畫,就有彩色了。這就是依真起妄的道理。

在真如自性中,本來什么也沒有,是空白的。

可是依真生出妄來。本來在真里沒有妄,所謂[真不起妄],

所以才說[色中無大種。這個妄不能生真。越畫這個彩色越不同,

把本來的白紙蓋住了。好象從真如中生時無明。無明生出煩惱,

貪瞋癡都現出來了。畫這畫,

雖然說[大種中無,色中無大種,可是這個色也沒有離開這個大種,

也就是說離開真也沒有妄。若是離開大種,離開真如自性,

一切的一切煩惱無明都沒有了。這是我們真心現出的一種妄想,

可是妄想中不會現出真心。妄想也沒有離開真心。

這好象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涅槃一樣的道理。茲舉出譬如來說明真如的道理,

所以才說[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不是離開真如自性而有煩惱及妄想。

妄想是依真起妄。可是妄不現真,因為有了妄,真也不現。
       
        【偈云: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于心,有彩畫可得。】
       
        在心中本來沒有什么彩畫,了不可得。雖然在心中找不出彩畫,

可是在彩畫中也找不出心來。心畫還不能離開,如果離開心,就畫不出畫;

離開畫,也就沒有畫畫的心。所以不能離開心,另外有個彩畫。

畫彩畫是用心來畫的,雖然用心畫的,但是在畫上并沒有心。
       
        【偈云: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畫畫的心,常無所住 ,畫了無量無邊那樣多的畫,想不起來究竟畫了多少畫?

在大種中示現一切彩色,每張畫與每張畫,互不相知、互不相識。
       
        【偈云: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好象善于畫畫的畫師,當他在畫畫的時候,只知道一個輪廓,究竟畫什么?

也不詳知,不過隨緣應畫而已。由心想畫而畫。一切諸法性,也象畫畫的心一樣。
       
        【偈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人的心,好象工畫師,能畫出一切世間的境界—山河大地、森羅萬象,

都能畫出來。色受想行識五蘊,也都從心所生,如同畫畫。

先生出五蘊的色法,以后種種法都生出,所以說無法而不造。
       
        【偈云: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所謂[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這首偈頌是說眾生的心是重重無盡,佛才說重重無盡的法。

好象心和佛是這樣,好象佛和眾生也是這樣。應該知道佛和自己的生滅心,

體性都是無窮無盡的。
       
        【偈云: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假設有人知道心和思想是這樣,能普遍造出一切世間的境界。

若能在俗諦中找到真諦,在妄上找到真,返本還原,這個人就能見到佛,

而明了佛的真實體性。
       
        【偈云: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所謂[常住真心,性凈明體。]也就是真如,也就是如來藏性。

這個心,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間,所以才說[心不住于身]。

身是有形相,心是無形相,遍一切處。也就是[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道理。

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說[心中無彩畫]。

冰不是水,水不是冰。可是由水能變成冰,由冰能變成水。

所以說[真中有妄 ,妄不現真。]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會現出真心。

所以才說[身亦不住心。]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種種佛事。

這是事理無礙,圓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假設有人想要明了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應該觀察法界性,法界就是真如實觀。

一切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出來的。
        
      

 http://big5.fsamtj.com/my/ShowPost.asp?ThreadID=277981

【開示篇】宣化上人:——覺林菩薩偈淺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avefalse&aid=1057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