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04 00:14:02瀏覽807|回應0|推薦1 | |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http://big5.fsamtj.com/my/ShowPost.asp?ThreadID=277981 【開示篇】宣化上人:——覺林菩薩偈淺釋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1。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在宋朝時, 有一位出家人, 名叫釋僧俊, 俗性王氏 王氏出家後 ,並不守戒律 ,也沒有做過什麼善事 不久後他生了一場小病 ,病死了 但是 ,三天後 ,他竟然奇蹟似的甦醒過來 , 醒來的時候 , 不停的哭 ,不停的跟十方大眾懺悔
追著追著 ,來到了一座大城門前 ,忽然看到了一位僧人
僧人說: 我是地藏菩薩 , 因為你在京城的時候 , 曾經描摹過我的畫像 我今日特別來救你 ,我教你一段四句偈 ,偈文如下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 應當如是觀, 心造諸如來(晉朝譯)
你若能念此偈, 能閉地獄門 ,能開淨土道 ,能通報命
於是僧俊就和兩位冥官進入城門中 見閻魔王 ,
閻魔王問 :你在生得時曾經做過什麼功德? 我只有受持一段四句偈 , 僧俊這麼說 你還記得嗎? 閻魔王問
於是僧俊就將四句偈誦出 沒想到 ,才誦了上兩句 ,地獄裡的受苦眾生已經超渡一大半了。
閻魔王趕緊說 : 你別在念了 , 就放僧俊還陽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 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弟子:「返聞聞自性」,那個「聞」字,大家都有一些個疑問, 是不是真正在聽?還是把它倒過來反省的意思? 因英文真正翻成聽,就是用耳朵聽。 或是在英文用另外的一個字,包括迴光返照,反省的意思? 宣化上人:聞和觀,就是仔細分析研究,這聞也不是聞, 觀也不是觀,意思是你怎麼用怎麼都對的,沒有一定的, 看你上下文的意思,怎麼樣貫通? 這都不是死板板的,觀看和聞都是「仔細」的意思。 宣化上人八○年代補述至此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這個「聞」,是聞的智慧。從什麼聞呢?本來鼻子聞香味也叫聞,這個聞是「耳根」。耳根,這種聞的智慧要怎麼樣聞呢?要向內聞,不要向外聞,不要跟著聲塵跑,就是「不隨」。前邊那個地方不是說不隨著六根去轉?這就是反聞聞自性。反聞,不是向外聞,要回來;這個「聞」,是聞自己的自性。就是收攝身心,把身心都收回來,不要向外馳求,不要向外去找東西。要迴光返照,反聞聞自性──返回來聞自己的性。所以最初在這個聞中,「入流亡所」,什麼叫「入流」呢?就是向裏回來聞這自性,聞這聖人的法性流。「亡所」,把所有外邊的塵,這六根、六塵的境界都忘了,這叫「亡所」。 所入既寂:那麼「亡所」和「入」,這六根、六塵的來源已沒有了,斷了,就入自己自性的流。入自己自性流,自己的自性也就寂靜了,非常之靜。在這寂靜到了極點,怎麼樣?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動有動相,靜有靜相;但是現在動、靜這兩種相,很明瞭的它不生了!靜也沒有了,動也沒有了;這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article.php?aid=137
結分六段,即:一、動結。二、靜結(耳根色蘊)。 三、根結(受蘊)。四、覺結(想蘊)。五、空結(行蘊)。 六、滅結(識蘊)。 從修法的次第,先解動結,依序而到滅結。 愈往裡面愈深邃幽微,不易察覺釋結。........................
如本法師-楞嚴經第四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vpBRTfi5w&list=PL1b_fro5vK9MCAopWVmrnc4AFDJDBJ4BX 弟子問佛陀 : 世尊您說 一切唯心造 那外境的山河大地 又是如何形成的 ?
如本法師-楞嚴經第五~六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icN9n02Zww&list=PLLrQytVoEbcNwksYGMJ1ZUS5Ucw6juR3T
【開示篇】宣化上人:“覺林菩薩偈”,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分布諸彩色],這是依他起性。依一張白紙和種種彩色,繪出依他起性的畫。 [虛妄取異相],這是遍計執性。怎樣畫?畫些什么?其實畫什么都是虛妄不實的。 [大種無差別],這是圓成實性,根本沒有什么分別。 的異相,可是這張白紙沒有什么分別,而是所有的彩色不同,所取的相不同, 所以畫出來的畫也不一樣。 也就是沒有離開如來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 在這里有真空妙有。眾生就是顛倒相,不應做而做,應做而不做; 不應取而取,應取而不取;不應說而說,應說而不說。 好象天降冰雹,粒粒是明體。愚癡人認為是珍珠,見它玲瓏可愛,乃撿起很多粒, 放在箱中,不久冰雹便化成水。 這是不應取而取的過失。后來,這個愚癡人遇到真的珍珠, 他又想:[這是冰雹,會溶化成水,不可取之。] 這是應取而不取的道理。 眾生就是這樣的顛倒,是非不分,黑白不分。起惑、造業、受報、輪轉不已。 所畫出來的畫,就有彩色了。這就是依真起妄的道理。 在真如自性中,本來什么也沒有,是空白的。 可是依真生出妄來。本來在真里沒有妄,所謂[真不起妄], 所以才說[色中無大種。這個妄不能生真。越畫這個彩色越不同, 把本來的白紙蓋住了。好象從真如中生時無明。無明生出煩惱, 貪瞋癡都現出來了。畫這畫, 雖然說[大種中無,色中無大種,可是這個色也沒有離開這個大種, 也就是說離開真也沒有妄。若是離開大種,離開真如自性, 一切的一切煩惱無明都沒有了。這是我們真心現出的一種妄想, 可是妄想中不會現出真心。妄想也沒有離開真心。 這好象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涅槃一樣的道理。茲舉出譬如來說明真如的道理, 所以才說[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不是離開真如自性而有煩惱及妄想。 妄想是依真起妄。可是妄不現真,因為有了妄,真也不現。 可是在彩畫中也找不出心來。心畫還不能離開,如果離開心,就畫不出畫; 離開畫,也就沒有畫畫的心。所以不能離開心,另外有個彩畫。 畫彩畫是用心來畫的,雖然用心畫的,但是在畫上并沒有心。 在大種中示現一切彩色,每張畫與每張畫,互不相知、互不相識。 也不詳知,不過隨緣應畫而已。由心想畫而畫。一切諸法性,也象畫畫的心一樣。 都能畫出來。色受想行識五蘊,也都從心所生,如同畫畫。 先生出五蘊的色法,以后種種法都生出,所以說無法而不造。 這首偈頌是說眾生的心是重重無盡,佛才說重重無盡的法。 好象心和佛是這樣,好象佛和眾生也是這樣。應該知道佛和自己的生滅心, 體性都是無窮無盡的。 若能在俗諦中找到真諦,在妄上找到真,返本還原,這個人就能見到佛, 而明了佛的真實體性。 這個心,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間,所以才說[心不住于身]。 身是有形相,心是無形相,遍一切處。也就是[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道理。 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說[心中無彩畫]。 冰不是水,水不是冰。可是由水能變成冰,由冰能變成水。 所以說[真中有妄 ,妄不現真。]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會現出真心。 所以才說[身亦不住心。]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種種佛事。 這是事理無礙,圓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一切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出來的。 http://big5.fsamtj.com/my/ShowPost.asp?ThreadID=277981 【開示篇】宣化上人:——覺林菩薩偈淺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