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限)靜坐數息法要~得宿命、天眼明
2017/09/19 23:26:13瀏覽871|回應0|推薦0

 

修安那般那念,生諸禪定,得宿命、天眼明,入漏盡智。 

講    解:   開示:性廣法師   時間:95.7.23清晨
 
 
經典原文  :《增一阿含經》「安般品」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釋尊於舍衛城乞食已,食後在祇桓精舍而自經行,
 
漸漸至羅雲所。到已,告羅雲曰:
 
「汝當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愁憂之想皆當除盡。……」
 
       是時尊者羅雲復作是念:
「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憂,無有諸想?」……
爾時尊者羅雲從世尊受教。
 
       世尊告曰:
 
「如是羅雲,若有比丘,樂於閑靜無人之處,便正身正意,
 
結跏趺坐,無他異念,繫意鼻頭。
 
出息長,知息長,入息長亦知息長;
 
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
 
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
 
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
 
盡觀身體入息出息,皆悉知之。
 
有時有息,亦復知有,有時無息亦復知無。
 
若息從心出,亦復知從心出,若息從心入亦復知從心入。
 
如是羅雲,能修行安般者,則無愁憂惱亂之想,
 
獲大果報,得甘露味。」
 
       爾時,世尊具足與羅雲說微妙法已,羅雲即從坐起,
禮佛足,遶三匝而去。往詣安陀園,在一樹下,修習安般念。
 
       爾時,羅雲作如是思惟,欲心便得解脫,無復眾惡。
有覺有觀,念歡喜安,遊於初禪。有覺有觀,內自歡喜,
專其一心,無覺無觀,三昧念喜,遊於二禪。
無復喜念,自專覺知身樂,諸賢聖常所,求護喜念,遊於三禪。
彼苦樂已滅,無復愁憂,無苦無樂,護念清淨,遊於四禪。
 
       彼以此三昧,心清淨無塵穢,身體柔軟,知所從來,
憶本所作,自識宿命,無數劫事。……
 
       彼以此三眛,心清淨無瑕穢,亦無諸結,
亦知眾生所趣之心。……
 
       復更施意,成盡漏心。
彼觀此苦,如實知之,復觀苦集,亦知苦盡,
亦知苦出要,如實知之。彼以作是觀,欲漏心得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得解脫。已得解脫,便得解脫智,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是時尊者羅雲便成阿羅漢。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講    解:   開示:性廣法師   時間:95.7.23清晨

 
第二部為大家誦念的經文,出自於《增一阿含經》「安般品」。
 
       此部經文,是佛陀教導羅雲修持安般念的方法。
羅雲也就是羅睺羅,是佛陀未出家前的兒子。
因為這部經文很長,所以我略去了其中修不淨、慈、悲、喜心之想,
以後有因緣我們再一起學習其他的禪修所緣。
 
       經文中,佛陀告訴羅睺羅要修持安那般那念,
可以遠離所有的愁憂惱亂之想。
羅睺羅聽聞世尊的教導之後,便問道,
既然修持安那般那念有如是的殊勝功德,那麼應當如何修學呢?
 
佛陀告訴羅睺羅說,如果佛弟子能夠在安靜、沒有人干擾的地方,
正身正意,結跏趺坐;就是以一個自己覺得最自然、最輕鬆、
而又端正的坐姿坐好。
「無他異念」,沒有其他的妄念,「繫意鼻頭」,把注意力放在鼻頭。
 
       「鼻頭」,是鼻子的開端,
可以是鼻孔以下、上嘴唇以上的人中範圍。
繫意,攝意專念,「繫意鼻頭」,
也就是將注意力放在鼻子的開端、人中的範圍,
注意息──呼吸的入與出。
 
除了安般念,不再分心於其他的所緣,遣除其他的意念。
在吸氣與呼氣的時候,知道(息的)長知道短、知道冷知道熱、
知道出知道入,乃至於有時有息,有時無息,都要清楚地了知。
 
能夠如此地覺知,
乃至於整個呼吸的過程都清清楚楚正念分明的了知,
乃至於息與心念的互動、感應、連結與變化,也能夠如實知。
如果能夠用這樣的方法來修學安般念,則沒有愁憂惱亂之想,
能夠得很大的福利、很大的功德與福報。
 
       世尊為羅睺羅說微妙法已,羅睺羅禮佛繞三匝而去,
然後到安陀園,在一個安靜無人干擾的地方,開始修學安般念。
 
       經文中說,羅睺羅按照佛陀所指示的方法開始修學安般念,
次第的從欲界而進入色界的初禪、二禪、三禪,乃至四禪。
透過安那般那念的修學,不但證諸色界禪的功德,
接著更以如此甚深的三昧力,心清淨無染污,而得宿命智,
乃至能夠觀到眾生所趣之向的天眼明。
 
       修學安那般那念,得色界的四禪──根本禪以後,
就能夠開發神變、神通的能力。
 
       宿命,過去世之命運情狀,即總稱過去一世,
乃至無量生中的六道趨生之處,苦樂受報之別。
若能知此過去生之總總,稱宿命智。修學禪定而得四禪,
能以此定力開發宿命智。
 
又以四禪為依地,證得色界四大種所造淨色之眼根,稱為天眼;
以此天眼能照見六道中之遠近粗細等諸物,稱天眼通。
又能以天眼知見眾生因個人善惡業所將招感未來果報為何,
以及命終後所趨生之六道。
 
       凡夫因不知宿命,故常起憍慢,不畏懼於造惡受苦,
亦不精進於行善得樂。又因不知不見未來受報情狀,故貪染世樂,
生死死生,輪轉無已。
 
眾生依於因緣生滅流轉的生命業流,從過去、現在、到未來,
是如此的輪迴無已,苦惱無邊。
然而三世因果的知見,如果沒有透過修行來如實體證,
那只是在認知上理解,不能夠對它生起堅定的知見。
 
若能修禪定,得四禪之力,能起宿命智,見過去事,得天眼明,
知未來事,才能對三世因果建立堅定不疑的信念,
這也是由智慧――宿命明與天眼明所生起的正信。
 
       所以,如果不能對三世因果起確定的知見,
不能夠了知自己所有身口意三業的善行、惡行,清淨行與染污行,
依現在所造作的而影響未來,則我們就不容易起精進心,
同時,對業果報也不容易起警惕之心。
 
所以,在經文中,羅睺羅依安那般那念得四禪而得宿命智,
再依這個基礎更成盡漏心,觀苦如實知,
如實知苦、集、滅、道,欲漏心得解脫,有漏無明漏心得解脫,
而成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不受後有如實知,證得阿羅漢的無漏功德。
 
       以上所說,在這部經文中,
羅睺羅依佛陀的教導修學安般念得諸禪定,證諸神變功德,
爾後開發觀慧,得漏盡。雖然修道的歷程依著戒定慧三學得禪定
、得智慧,需要無比的精進力、無比的耐心與任持力去修學,
但是我要恭喜各位同學,我們現在在這個禪堂所修持的,
就是佛陀所教導的遺教,只要我們能夠精勤的用功,
遵循佛陀所教導的教法,對法、對自己要有信心,
起精進心、勇猛心,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達到究竟離苦的彼岸。
 
 
祝    福
 
       今天是禪修的第一天,希望各位同學以清淨的戒德做為修學的基礎,憶念佛陀所教導的聖教,如實修學。對於我們所教導的第一個功課:安那般那念,經過了昨天的講解,乃至於今天為大家所誦念的經文,相信大家都已經清楚,甚至對修學安那般那念生起無比的信心與歡喜心。
 
 
       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天裏,心能更安定,修行能更得力,對於佛陀所傳授的教法有更深刻的體會。
 
       祝願大家:平安,進步!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avefalse&aid=108602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