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05 13:59:43瀏覽471|回應0|推薦2 | |
如被劫賊,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 為害甚重,不可不慎! ~ 佛遺教經
當生病 或心情很差時(能量下降時) 原本好聽的音樂 變得難聽 原本好吃的食物 變得難吃 外境 只是提取內在福報的方式而已 不是樂受的主因 一時的貪愛放逸 可能造成下輩子 下下輩子.....的病苦災難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 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 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 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墬於阬埳。 如被劫賊,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 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 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 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 ~ 佛遺教經
佛遺教經講記 聖嚴法師著 http://book853.com/show.aspx?id=152&cid=85&page=7 「魔」從何處來? 《佛遺教經—證嚴上人講述》— 魔通常不是外來的魔,而是起於我們的內心, 凡夫平常都一直隨著外境在動, 等到想要把心靜下來時,那一幕幕的境界, 就像影片般不斷地在腦海中顯現,這便是心魔、幻境, 愈是安靜,這些境界愈會湧現出來。
當知諂曲但為欺誑,入道之人,則無是處。 是故汝等,宜當端心,以質直為本。 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 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 直爾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 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 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 佛遺教經
什麼是「魔」? 猶如「邪」相對於「正」;意思就是擾亂、障礙、破壞。 都會碰到很多的擾亂、很多的破壞、很多的障礙, 有人稱他為「魔障」,其實就是煩惱。
佛遺教經講記 聖嚴法師著 一一、少欲生善http://book853.com/show.aspx?id=152&cid=85&page=13
《佛遺教經—證嚴上人講述》—真正要修的道有八種方法, 即八正道,我們要有正見(正確的見解)、正思惟(正確思想)、 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這些是日常生活中與人互相對待所應具備的觀念,也是做人的基礎。
我們要活生生地往生,並不是嚥下最後一口氣才叫往生。 喚醒今天的智慧,就是今日得解脫。 《陰律無情》:仗如來神力上升三十三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oGlXa4vAE&list=PLAeF261RAYdz5XtBC0EE87-ePTYV_awzL&index=4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