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舒國治的《臺灣重遊》
2016/02/04 05:50:31瀏覽368|回應0|推薦14

Excerpt:舒國治的《臺灣重遊》

《臺灣重遊》初版於 1997 年,到了 2008 年再版又增補了一些內容。
雖然 1952 年出生的舒國治所書寫的台灣建築或景物,絕大多數對我來說還是過於陌生,但這些城市或鄉村留存的人文風情卻依舊讓人感到熟悉:基隆的陰鬱、老梅的荒蕪以及花蓮的空淡,在舒國治的筆下,也在鄭在東的畫裡,可以讓我們神遊其中。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99705
臺灣重遊
作者:舒國治 
繪者:鄭在東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8/05/01
語言:繁體中文


臺灣風景,適合泛泛一玩。
臺灣風景,適合不經意遇上。
不經意看得的臺灣,是最真實的臺灣。
遊看臺灣總令我們臺灣孩子心中充塞著複雜的情緒;說不出的驚喜,又說不出的平淡;有時讚嘆,有時憤怨;十分奇妙。乃因臺灣風景,許多你已去過;臺灣風景,你本就頗為熟悉;臺灣風景,你始終以為它就在你手邊。
跟著都市中的奇人舒國治沿著都市,走入城鄉,辯證何謂「東部」、「南部」,探討各地建築、飲食背後的文化意涵。這是一本像是卷軸一般無盡延伸的遊記,似乎永遠看不完,也永遠看不夠。誠如作者所說:「臺灣的好處是,還有很多荒可以拓。」


Excerpt
〈台中市〉
台中人有一股對打點生命享受之強烈天真。故整個台中市二、三十年來即一絲絲顯呈出一這種「風情」。他們對藝術之迷好,雖然未必深諳所謂的「藝術」。他們對設計、對服飾、對房子、對吃、對咖啡館、對「西洋」之念、對「蜜豆冰」及「泡沫紅茶」……等等的遐想,皆充滿著其天真的流露與發明。

〈東部〉
東部,被視為臺灣最後一塊淨土。乃它人煙稀少、污染也少、栽植在淨土上的「池上米」使得全島短時間內開張了予百家「池上飯包」。它的空氣清爽,而陽光強烈,強烈到近乎灼人,使遊人很想待在車中去遠眺那綿延不盡的海岸及山脈,使居民很想待在屋內去遐想那延綿不盡的海岸及山脈。
這份外方人的遠眺與本地人的遐想,在某些年月裡,助長了一種叫「東部意識」的東西。
這「東部意識」,朦朧存在於為數未必多的長年根生本地的人,發想於應當不少的有意自外地遷去卻還未成行 (不論是墾拓、是出家、是奉獻個才、是退休安居、是做嬉皮悠游、或是逃離原先塵囂) 的人,實踐於一些為數仍然不多的近年才遷去的有志之士。

〈基隆〉

運河,幽美的城市勝景,加上河上的略呈拱弧的橋,是小小的基隆昔年最具風味又略含一絲淒美的特有色調。且不說它在雨中的那份清麗了。

當然,雨也造就了基隆的先天悲情。基隆的市民被海與山侷促的夾壓著,雨又陰陰的下著,使得人們的神情永遠是那麼的鬱鬱。
這十多年來雨開始少了,然而人們的鬱鬱神情仍然還在。
乃它的山與海緊夾之間的小民聚落委實不得不造成人們眉宇之緊蹙。


〈老梅〉
七十年代台北青年最漫無跟腳、遊遊蕩蕩、不知何處是歸程的胡遊去處,如今多已不存;若有,便是老梅。

老梅在野柳與淡水之間,只是個小村。是荒涼、荒蕪、荒疏、荒澀的總集合。是少年一男一女摩托車不經意停下的一個權宜定點。是公路局很久才有一班車的海天邊際小村。

然它的海灘極有風味,不是用來游泳的,是用來毫無因由的閒步的。你總是發現這裡永遠只有你一個人,陪著微微的海風、疏疏的防風林。若是坐在海灘後的小丘上,不論是看海、看沙、或遠遠俯看老梅村子聚落,竟是那麼的靜止不動。

老梅的主街,有一所小學、一個派出所、一家「青春理髮廳」。二十年前,皆是老式洗石子,十分幽靜沈寧。

主街兩旁的橫巷,穿進去,曲來彎去,壓根就像是義大利老電影中的沒落場景。說來有趣,我們會在自己家鄉的有些佳美荒景中看得或想像西方藝術電影中的相近景致。然而老梅從沒人在這裡拍過電影。

〈花蓮一瞥〉
花蓮,對太多人而言,是一塊心中的後院。那塊地方遙遠,不緊貼你的呼吸;那塊地方緩慢,不催趕你的效率;但最主要的,那塊地方空淡。

花蓮是全台灣各縣各鄉裡最不顯地方色彩、最沒有本鄉濃濁氣味的一塊天縱之地。所以說它空淡。

且看它的節慶廟會沒有南部或西海岸的繁文褥節,甚至還沒有北鄰的宜蘭那麼的講求計較。且看它街上的房子建築形式沒有蓋得那麼傳統板眼嚴整森然,人們的住,不太受老形制之約束;也於是六、七十年下來,花蓮人對生活之擺布、對家園及周遭設施也就頗輕鬆淡然,絕不會有台中人那份成熟的美感中之精益求精。

……

它的山海天然是如此的顯明,而它的人文風化又是如此的不著深痕,令其民完全活在沒有包袱的一塊新地上,何等輕爽自在!

隨處見得到一縷邊塞風情,予人頗有不受拘管的某一份海天自由。泥衣垢面的原住民勞力者坐在豆漿店裡吃著北方麵食。白髮老榮民騎著滿載磨刀磨鋤頭機具的摩托車,在城鄉之交緩緩經過。馬路上躺著零散的欖仁樹大葉。

……

於是,花蓮的設施,總顯得不永恆。它的橋,隨時等著再建。它的木屋,隨時找尋改建的時機而不是不停的刻意整修或拉皮美容。

花蓮,還是那句話,空淡。我每次只能淡淡的看它一眼,竟然從不厭煩。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四日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4449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