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search of my Rock Time 4 – Yngwie Malmsteen
樂團的重組或更換團員都是西洋音樂史上常見的事,國內極受歡迎的”芝加哥樂團” (Chicago) 就是一個例子,當 1985年主唱 Peter Cetera 單飛之後,芝加哥樂團雖然還有幾張白金唱片的表現,但原本的樂迷是否還會認同後來的 Chicago 還是 Chicago 呢? (不過,這至少不用像 Roger Waters 離開 Pink Floyd 的時候,還不惜對簿公堂禁止其他團員繼續使用 Pink Floyd 之名吧!)
其實我想提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當你喜歡一個樂團,而這個樂團的靈魂人物不在時,你會選擇離開還是繼續支持?又或者以一位 VOCAL 或 GUITARIST 為主的樂團,其他團員對我們來說,其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最初認識 Yngwie Malmsteen 的時候,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因為他既是一個樂團也是一位樂手,但團員變動之頻繁真的已經超乎我的想像。 (可詳見網友 WIKI 的列表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Yngwie_Malmsteen_band_members)
然而,Yngwie Malmsteen 出神入化的吉他技巧完全掩蓋了其他團員的表現,也讓我完全忽略了團員變動頻繁的困惑。
在 Yngwie Malmsteen 官方網站的(biography)裡有提到他搖滾樂的啟蒙經驗:
…Yngwie originally had no interest in music. However, on September 18, 1970, Yngwie saw a TV special on the death of guitar iconoclast Jimi Hendrix. Seven-year-old Yngwie watched with awe as Hendrix blasted the audience with torrents of feedback and sacrificed his guitar in flames. The day Jimi Hendrix died, the guitar-playing Yngwie was born.
http://www.yngwiemalmsteen.com/home.html
對我來說,Yngwie Malmsteen 再次拓寬了我對搖滾樂認識的廣度,當他用電吉他彈奏出一小段貝多芬或巴哈的樂曲時,總讓人感到一種對比強烈卻毫不衝突的「和諧」,他那結合古典樂及狂飆吉他的重金屬樂風就如同風行草偃般讓人無力抗拒...
回到 1989 年的列寧格勒 (Leningrad),無需言語,就這樣舒緩地沈醉在這首演奏曲(Far Beyond The Su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