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1/01 05:43:39瀏覽154|回應0|推薦6 | |
Excerpt:林夕的《人間的劇情:沒有不會降臨的奇蹟》、《你必有一樣是出色的》 閱讀及分享林夕(此林夕恐非彼林夕?)的散文作品集《人間的劇情:沒有不會降臨的奇蹟》、《你必有一樣是出色的》。 這兩本書編選的文章重複性相當高(我沒有逐一確認),以下挑選兩篇個人覺得較有意思的文章摘要分享。 又,其中一篇文章提到「百家文學之旅」這一系列作家評傳,應該也就是貓頭鷹出版社的「作家與作品」系列傳記作品,除了莎士比亞、喬伊斯、王爾德和海明威,其實還包含吳爾芙、葉慈、龐德、費茲傑羅、普魯斯特……,建議一併找機會閱讀。 書名:人間的劇情:沒有不會降臨的奇蹟 作者:林夕 出版社:御書房 出版日期:2008/07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528221 書名:你必有一樣是出色的 作者:林夕 出版社:人民日報 出版日期:2017/11 作者簡介 林夕,大連人,現居北京,新銳情感作家,輕文學代表人物,《讀者》簽約作家。在《讀者》《青年文摘》《小說月報》《中國青年報》《今晚報》等百余家報刊發表作品二百余萬字,有近百篇作品被收入各種選本、學生教材。已出版散文集十余部,長篇小說四部。作品以觀點新銳、語言清新、文風獨特著稱,深受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的喜愛。 【Excerpt】 〈沒有野心〉 在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典禮上,李安憑藉一部《斷背山》,摘取了最佳導演獎這一桂冠,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導演。此前, 《斷背山》在歐洲幾個重要電影節也好評如潮,連連奪冠,一時間風光無限,成了電影界的寵兒。李安也因此一躍而成為世界影壇公認的「大師」。 面對《斷背山》的成功,李安說了一番令人深思的話。他說:「我原本只是想拍一部沒什麼人要看的電影,是繼《綠巨人》失敗後自我療傷的形式,片子一定要邊緣化、非主流化才會沒有人看,因此選了這個同志牛仔愛情故事。」 的確,《斷背山》是一部沒有任何野心的作品。拍攝之前,李安已經準備息影,退出江湖。二十年從影經歷,憑藉《推手》、《囍宴》和《飲食男女》奠定其影史地位,一部《臥虎藏龍》讓他初登奧斯卡獎臺,成為好萊塢最風光的華人導演。但是,多年的拚搏與廝殺,緊張艱苦的拍攝生活,也讓他身心俱憊,特別是轉型之作《綠巨人》的挫敗,使他萌生退意,告別影壇。 就在這時,以前一直反對李安從影的父親卻鼓勵他,讓他把過去的榮辱成敗全部「放下」,完全隨自己的心意,按自己的風格,拍一部真正喜歡、真正想拍、不考慮市場和票房、不在乎獎牌與掌聲的電影。李安聽從父親的勸告,斬斷一切世俗欲念,抛卻所有外界羈絆,只忠誠於自己內心的平靜與真誠,輕鬆而專注地投入到《斷背山》的拍攝中。 這是一部小成本、沒有明星、沒有噱頭的性情之作,融東方文化的沉靜與內斂、和西方文化的搏動與豪放於一體,純粹的近乎透明、乾淨的讓人內省,從心靈出發,抵達心靈。也許正因為此,毋需任何宣傳攻勢,就一下贏得了觀眾的心,征服了奥斯卡評委。 《斷背山》讓李安抱回所有電影人都期盼的小金人,為他多年的執導生涯寫下最亮麗的一筆。我想,這要感謝他當初的「沒有野心」。野心對一個初出茅廬、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來說,會成為他奮鬥的動力,為他掃除前進的障礙。但是對於一位已經功成名就的人來說,卻會成為束縛和羈絆。試想,假如當初李安野心勃勃,兩隻眼睛盯著奧斯卡,就不會選擇《斷背山》。即使選擇《斷背山》也不會拍成現在的樣子,很可能是另一部《綠巨人》。 〈人生無戲〉 百家文學之旅第一輯出版了四位作家——莎士比亞、喬伊斯、王爾德和海明威的傳記。我買來一套。按照老習慣,最先讀的是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其次是喬伊斯,而後是海明威和王爾德。出乎意料,讀後給我的感受剛好和這一順序相反。 我怎麼也沒想到,莎士比亞——這位西方文學史上最具創造力的作家,創作出《哈姆雷特》 、《羅密歐與茱麗葉》等不朽經典之作,其生平閱歷竟如此簡單。既沒有生死相許的醉人初戀,也沒有一波三折的婚外情人,甚至連一個可做話題的旅途豔遇也沒有。除了妻子比他大8歲和心愛的兒子幼年早逝外,他的人生實在是沒什麼與眾不同的,可以說是平淡無奇。 相比之下,另三位作家的人生卻異常豐富多彩。每個人的履歷都是一長串清單。 先來看喬伊斯。這位經常穿著二手貨、兜裡揣著借來的錢去尋歡作樂的公子哥,一生備受病痛折磨。首先是他的眼疾,先是虹膜炎,後又得了嚴重的結膜炎,並伴以青光眼,先後動了十一次手術,和他父親生前舉債次數相同。還有他那高度緊張而敏感的神經不時發作,令他動輒昏厥。雖然他最終以過人的意志戰勝了自己的神經,但這一症狀不幸遺傳給他的愛女,使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在精神病院度過。 再來看看海明威。這位曾經幾度親歷戰場、喜歡被大兵們稱作「老爹」、以描寫戰爭為己任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一生可謂出生入死,歷經罹難,雖最終都化險為夷,但身上卻留下一百多個彈片。在情感方面雖不及彈片多,但前後四次婚姻每每成為報紙的主打新聞。還不包括和由他小說改編的影片女主角之間的「第四情感」。他喜歡收她們為「乾女兒」。如此似乎還嫌不夠。這位生性喜歡冒險的男人,在一個靜靜的黎明,用獵槍對準自己的喉嚨,勾動扳機,讓自己的人生更像戲劇,在高潮中結束。 三人中,最具戲劇性的還屬王爾德。這位自稱用天才生活、用才華寫作的牛津才子,在接連寫出《理想丈夫》、《不可兒戲》等名作,剛剛登上事業之顛峰,悲劇便接踵而至。他的同性戀男友和父親昆斯伯瑞侯爵不睦如仇,侯爵自然遷怒於兒子的好友,一直想當眾羞辱這位當紅作家。就在《不可兒戲》上演後不久,侯爵在王爾德的俱樂部留下一張寫有侮辱字句的卡片。憤怒的王爾德不顧好友勸告,對侯爵提出控訴。審判的結果,侯爵無罪開釋,反證王爾德卻有同性戀行為,因而被捕,被判入獄服刑兩年,法院同時宣布他破產,財物被拍賣一空。一代唯美大師就這樣成了悲劇的主角,命運在一夜間驟變,比他所寫的任何戲劇都更富有戲劇性。 所以你看,喬伊斯、海明威和王爾德,這三位作家的私生活都比莎士比亞精彩,但其文學成就卻沒一個能超過他。這樣的結果似乎有些令人費解,但仔細想想,其由可觀。 莎士比亞生活在男權社會的中世紀,女人都留在家裡,即使是劇團也沒有女演員。女人的角色要由男演員扮演。所以縱使莎士比亞生性風流,也無風流的物件。他一生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除了寫戲、演戲,業餘生活就是和同時代的作家朋友聊聊天。 他寫的都是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但這並沒妨礙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家。 本質上,文學是苦難的產物。從別人的苦難中學習經驗去寫作,是天才。而從自己的苦難中學習經驗,最多只能算是人才罷了。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