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蔡秉叡的《名偵探與柯南:福爾摩斯藝文事件簿》
2024/11/05 05:28:24瀏覽5|回應0|推薦0
Excerpt蔡秉叡的《名偵探與柯南:福爾摩斯藝文事件簿》

讀過《花都的締造:巴黎的關鍵世紀》之後,對於作者蔡秉叡的博學多聞感到好奇,於是繼續找到他寫的這一本《名偵探與柯南:福爾摩斯藝文事件簿》。

雖然距離當初閱讀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的年紀已經非常遙遠,但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這兩位主角的記憶始終印象深刻,特別是這兩位主角的交鋒,以下摘要內容或許可以當作是解密文件。

又,曾經在Netflix看過Lupin 這部影劇,頗有致敬亞森羅蘋的意味,一併推薦。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6753
名偵探與柯南:福爾摩斯藝文事件簿──追捕兇手還得引經據典!?
作者:蔡秉叡
出版社:華滋出版
出版日期:2016/09/05

本書將跨越百年時空,抵達飄來忽去的19世紀霧都倫敦。雨後泥濘的巷弄街道、昏暗不明的瓦斯街燈、輕巧優雅的出租馬車不時從旁而過,跟隨作者輕敲貝克街221B座的木門,探訪名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與華生居住的公寓,一窺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和心境,解開名偵探與柯南間關係複雜的糾葛謎題。

Excerpt
〈金邊夾鼻眼鏡〉
——
怪盜亞森·羅蘋

在這期間,福爾摩斯由於追蹤並且逮捕了布洛瓦刺殺案的兇犯哈瑞特,得到法國總統的親筆感謝信和頒贈勳章。

本篇故事的開頭提到,福爾摩斯在1894年逮捕了法國布洛瓦刺殺案(Boulevard assassin)的兇手,因此收到了法國總統的感謝信及獲得勳章。事實上在1894年的法國的確發生過重大的刺殺事件,已就任八年的法蘭西第三共和總統卡諾(Marie François Sadi Carnot, 1837–1894年)在參加里昂博覽會時,遭到本身是麵包師傅的無政府主義者卡薩里奧(Caserio)以利刃刺死。現實裡的兇手當場就被捕,未久便在斷頭台上遭處決,並非懸疑離奇的刺殺案。但柯南·道爾在1903年所發表的這則短篇故事,似乎意有所指地在影射當年法國的這起重大兇案,以至於筆下的名偵探還能得到接任總統的表揚,發生在法國的重大案件竟然是由來自英國的偵探解決,這樣的劇情橋段很有可能已激起某些法國作家的不滿。

莫理斯·盧布朗(Maurice-Marie-Émile Leblanc, 1864-1941年),這位創造出「怪盜亞森·羅蘋」系列故事的小說家,當年很有可能就是在愛國情感上受到這樣的刺激,致使他塑造了如此一位與名偵探抗衡的經典角色。盧布朗是巴黎市郊盧昂人,自幼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父親是經營造船業的新興資產階級,為了培育兒子成材,曾先後將其送往德國、義大利留學。父親原想讓他攻讀法律,但盧布朗熱衷於文學的創作,根本無心於法律條文與法學概念的世界裡,在遭到了學校退學
後,盧布朗到報社當起了記者。

〈金邊夾鼻眼鏡〉這篇故事發表的時間,盧布朗已經在新聞界採訪筆耕多年,很有可能就是在此時因為讀了道爾的短篇故事而逐漸醞釀他的想法。1905年盧布朗應科學雜誌《Je Sais Tout》主編的邀請,開始連載他第一本的亞森羅蘋故事《怪盜紳士亞森羅蘋》(Arsène Lupin, gentleman-cambrioleur ,與當年道爾最初創造福爾摩斯故事的情況類似,盧布朗根本沒有打算將這個故事發展成系列小說,純粹只是為了稿費罷了。但比起道爾幸運的是,怪盜紳士首次登場便受到大眾讀者的青睞,一炮而紅,於是盧布朗決心專職來寫羅蘋的故事。
儘管盧布朗在晚年曾表示,他當初之所以創造出這麼一個與名偵探抗衡的角色,絲毫沒有受到柯南·道爾的影響,而且也從未拜讀福爾摩斯的相關作品。但事實勝於雄辯,由盧布朗的頭兩本羅蘋故事《怪盜紳士亞森羅蘋》與《怪盜與名偵探》 Arsène Lupin contre Herlock Sholmès)的書名與內文看來,這位來自英國的名偵探幾乎在書中就是以主角羅蘋的對立面來設定。只不過在這兩本書中,名偵探的能力與表現最起碼還能與怪盜勢均力敵,分庭抗禮(實際上偵探最終未能捕獲怪盜,仍是略遜一籌)。但到了盧布朗的第三與第四本著作《奇巖城》 L’aiguille creuse)及《813之謎》 813)裡,這位英國名偵探已經灰頭土臉,莽撞衝動,徹底淪為三流偵探了。(《奇巖城》中的福爾摩斯,智商反應力都不及大學生偵探,而在《813之謎》裡更是幾乎沒有登場機會,就被五花大綁給送回英國了)。很顯然地,盧布朗對於福爾摩斯系列的走紅,甚至寫到獲頒法國總統的勳章部分相當吃味,他撰寫的前四本羅蘋故事都是用來回敬道爾與福爾摩斯。

儘管那個年代還沒有所謂的著作權的充分概念,但盧布朗此舉確實收到了道 爾的抗議,並指出這種行為極不道德。站在讀者的角度平心而論,能夠看到怪盜與名偵探的鬥智對決的確是讓人感到血脈噴張的刺激心態,但這樣的對決情節並非雙方合作構思,只憑單方一廂情願地宣戰,名偵探在開場之時便輸了,盧布朗此舉未免顯得小肚雞腸。雖然後來盧布朗將書中的偵探改名為福洛克·夏爾摩斯(Herlock Sholmès),華生改為威爾森(Wilson),但這樣的改法純粹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更加證實了他始終活在名偵探的陰影下而無法脫身。

人生最大的對手莫過於自己,若是終身活在他人陰影之下,處處強跟人比,那將會是可悲的生命歷程。幸好,在《813之謎》當中名偵探的身影已經相當淡薄,盧布朗已逐漸能走出自己的專屬創作之路,後續的《黃金三角》 Le triangle d’or 、《棺材島》 L’ile aux trente cercueils)及《虎牙》 Les dents du tigre)等鬥智奪寶的故事教人拍案驚奇,堪稱羅蘋系列故事中的經典代表作。

無獨有偶,後期的盧布朗面臨與道爾類似的窘境,他發現無論怎麼想創作其他的故事主題,卻怎麼樣也擺脫不了羅蘋。例如他原想另起爐灶寫一名法國偵探吉姆·巴內特(Jim Barnett)的破案故事,但最終該角色在《名偵探羅蘋》 L’agence Barnett et Cie)仍被歸併為羅蘋的化身了。比道爾更難受的是,盧布朗晚年的精神壓力受到筆下人物的糾纏更為嚴重,甚至在他臨終之際還始終喃喃自語:「羅蘋來了,趕緊抓住他……」許多成功作家的身後,時常受到自身作品人物與情節的紛擾糾纏,致使常將現實與虛幻混淆,頗讓人感到遺憾。

[
你所不知道的怪盜]

台灣許多讀者在早年大多都是透過東方出版社的亞森羅蘋全集譯本,間接認識了這名劫富濟貧的怪盜紳士。日本人也深受盧布朗怪盜故事的吸引,從而創造了推理文學或漫畫裡的幾個知名角色,如明智小五郎與怪人二十面相的對決、名偵探柯南與怪盜基德(黑羽快斗)。但許多朋友恐怕不知道,這套由日本引進的羅蘋全集其實是日本知名的童書作家南洋一郎所改寫的《怪 ルパン全集》,由於當年主要是針對中小學生閱讀為考量,以致原版中較多關於現實殘酷與血腥的情節均遭刪減,南洋一郎先生也對內容做了若干程度的改寫了。另外該系列中的《白色秋牡丹的秘密》(La Poudrière)與《羅蘋與殺人魔王》 La Justice d’Arsène Lupin)等篇純屬仿作,但這個系列的市場反應卻在台灣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力。許多讀者甚至只看過該系列的羅蘋故事,還不見得閱讀過整套的《福爾摩斯探案》。
以較嚴格的觀點來看,亞森·羅蘋一系列的故事較不屬於純粹的推理文學,內容中的探險奪寶、獵艷與復仇的情節在相當程度上多過於推理的比例,我認為或許它更偏向於後世如伊恩·弗萊明(lan Lancaster Fleming)筆下的007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的冒險動作文學,或許更為貼切些。
亞森·羅蘋故事向來只侷限受到法國本地與日本、台灣讀者所青睞,而在歐美其他的國家就相對較少被關注了,這或許也是至今好萊塢尚未考慮將其改編搬上大銀幕的原因之一(法國電影與影集拍過幾個版本,但影響性與迴響皆不大)。事實上在羅蘋故事裡,神出鬼沒的盜寶行動、神秘詭譎的陷阱與典雅高貴的美少女,幾乎具備了在大銀幕華麗登場的特質。假以時日,衷心期待有傑出的劇本、鬼才的導演與專業的演員能夠重新詮釋羅蘋的故事,令我們耳目一新,感受新時代怪盜的經典傳奇。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126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