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楊牧全集7》(散文II)-1
2024/09/24 05:41:51瀏覽22|回應0|推薦2
Excerpt《楊牧全集7》(散文II)-1

散文卷共有7冊,本冊收錄內容:
柏克萊精神一首詩的完成

以下摘要分享原本收錄在《柏克萊精神》中的一篇作品。


書名:楊牧全集7 散文卷二
作者:楊牧
出版社:洪範書店
出版日期:2024/03

Excerpt
〈「新潮叢書」始末〉

「新潮叢書」之構想始於一九六九年秋冬之交,有一次林衡哲醫生在信上對我提起編書的事。我們信件往來,討論了很多大綱細節的問題,至一九七〇年二月九日,我寫信給他,決定接受他的建議,與他合編一套叢書,定名「新潮叢書」,交由臺北志文出版社印刷發行。
林衡哲醫生本名林哲雄,臺灣宜蘭人,個子不高,然而神采奕奕,他是我的朋友當中最真摯熱誠的人之一,是我平生最欽敬的朋友之一。我常覺得,人生不過數十寒暑,能夠結交到幾個你衷心感佩的朋友,會使你覺得自己也是有價值的人,這輩子沒有白活。林衡哲對我說來就是這樣一個朋友。我與他最初訂交於東海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時林衡哲念外文系,我念歷史系,都住在第七宿舍,他在樓上,我在樓下。我們談話不多,但我知道他是一個嚴肅有理想的人。念了一年外文系以後,他大概覺得學文學太直截了當,乃又參加大專聯考,改考醫學院,並錄取入臺灣大學醫學院醫科。
林衡哲在臺大醫學院習醫,詳情如何,我不甚了解,祇知道年輕的林衡哲維繫著臺灣醫學人物的優良傳統,除了本行的研究之外,也熱衷文學,音樂,美術,和哲學。他還在醫學院做學生的時候,即編譯了一本《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交由臺北文星書店出版,是為「文星叢刊」第一四二號。這時他又譯了《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商請由志文出版社印行,此二書即該出版社流行甚廣的「新潮文庫」之濫觴,為這套文庫之第一,第二號。這套文庫到今天為止,已經出版了一百四十種以上,影響深遠,而其原始構思人,即林衡哲醫生。嗣後林衡哲又有《與當代智慧人物一夕談》,《廿世紀代表性人物》,及《傳記文學精選集》等書列入「新潮文庫」。這時他已自醫科畢業,正式懸壺濟世,可是他對文學,音樂,美術,和哲學的熱情卻與日俱增;林醫生和臺灣歷來最優秀的醫學人物一樣,相信人除了維護肉體的健康以外,更必須增進精神的健康,而增進精神健康之道,即須通過文學,音樂,美術,和哲學的提倡與傳播。
我在林醫生的鼓舞之下,開始籌劃「新潮叢書」之編集。我提出幾個方案,請他與志文出版社接洽,其中關於內容的部份,大略都包涵在由我執筆由他認可的〈新潮弁言〉之中:

我們想提供的並不是駭人聽聞的新事,在現在這個時候,所謂「新潮」,強調的是態度:我們想提供的是對文化和社會的新的勇敢介入的態度。
「新潮叢書」本著「新潮文庫」已經樹立的方針做表達技術方面的修改;我們希望這是一套完全由國人動手著述的好書,而不是亦步亦趨的翻譯品。我們要採印各種文化課目裏一流的中文著作。不論是文學藝術,哲學歷史,自然科學的現代底探討和回顧都是「新潮叢書」所試圖包容的課目。我們希望這套叢書能廣泛而深入地代表這一代知識份子追求和思維的部份歷程,為你提供一種方法來面對當前形形色色的問題。
對於上一代的某些人,所謂「新潮」曾經是「西潮」,曾經等於是驟然湧來的狂浪,拍打著東方古國的陸地;對於我們說來,「新潮」並不完全如此意味。這個時代的文化是彼此撞擊互相建設的文化。我們肯定新生的廣義的中國文明。這是從「文庫」的翻譯到「叢書」的創作所願意推展的基礎意義。
這套「新潮叢書」的對象是國內外渴求新知的讀書人。我們的野心是讓大家肯定這一代的文藝界和學術界是在不斷推進的;我們相信,除了譯介西方的作品,我們這一代的知識界也可以拿出自己的東西來。

關於叢書型式的部份,我們則決定放棄當時流行的四十開版本,採用三十二開,我們稱這個決定是為了「恢復大大方方的初版書的型式」,這個我們做到了。我又主張所有的書頁碼之編排必須以正文第一頁起編,不可把序文和目次的頁數混入,我稱這個為「奉行歐美,日本,及上海時代出版業者之誠實作風」,這個有時做到,有時未做到,因為林衡哲和我都在美國,鞭長莫及。我們也同意每本書須有它自己的封面設計,至少須於統一中見明顯的變化,可惜這個方案最後亦難以執行,這是我常常引為遺憾的事情。凡此種種,都可見理想與現實之距離,往往是廣闊,難以跨越的。
我和林醫生分頭為「新潮叢書」約稿。多年來他一直住在紐約,我則先在加州柏克萊,不久遷麻薩諸塞州,又遷西雅圖,但我們保持工作上的聯繫,不斷寫信討論,往往更以長途電話磋商。我們規定,每本書的出版,均須經兩人一致同意,全票通過方可,只要有一人持異議,便不考慮出版。自一九七〇年至一九七五年,我們編印了「新潮叢書」二十四種,林醫生約來的書四種,我約了二十種。這二十四種書大都可以落入我們在弁言裏聲稱的「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的範疇,然而當初我們出版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的野心,始終未能實現。
「新潮叢書」的作者除了三位已經作古以外,都是林醫生和我認識的人,其中這三位已經作古的,他們的文稿也都經由他們的親屬授權,我們才編輯成帙付梓出版。我們與出版社方面明白表示過,叢書由我們編選交他們印行,社方付版稅給作者,但並不表示作者賣斷版權,故「新潮叢書」二十四種,除其中一種因作者堅持要以賣斷版權方式為之以外,有二十三種之版權仍歸屬各別作者或作者之親屬,並不屬於出版社。我們當初這個要求,乃是鑑於彼時出版業者每每違反合約,以著作人的書稿私相授受,罔顧著作人之權益,故決心杜絕這種惡例之流傳,保障著作人及其親屬(其實都是我們編輯人的朋友)之權益。我相信一個出版商必須尊重他的作者的權益,履行他們之間的合約(例如按時付版稅,隨時以出版數量通知作者),才能夠義正詞嚴地提倡抵制和懲處盜印的「不法商人」,否則他雖然是原始的排版印行人,他和那使用影印方式私自盜取他的權益的人同屬「不法商人」,以五十步笑百步,徒令作者覺得啼笑皆非罷了。
我和林醫生合編「新潮叢書」前後五年,體會到一份友誼的真摯與溫馨,這不僅來自彬彬君子的林醫生,也來自以書稿參加叢書支持我們「新潮」理想的作者。我站在出版社和作者當中,把零亂的剪貼編輯成書,有時為他們想書名,有時為他們寫序跋,更要為每位作者寫簡介,為每本書寫廣告辭,決定封面的大樣,如此忙了五個年頭,看到一套差強人意的叢書擺在架子上,心中除了安慰,更有無限的感謝,感謝林醫生和每一位作者。
一九七五年第二十四本「新潮叢書」出版後一個月,我回到了臺灣。志文出版社負責人對我表示該社因為出版項目日形龐大,漸覺無法兼顧「叢書」之印行,我斟酌良久,悟及一種工作之實踐,本須賴眾志以成城,只要有一方感覺倦怠,便無可繼續推展,乃決心伺機結束這套叢書之作業。然而當時我也考慮到,若一旦宣佈結束,諸書的下落可能難以逆料,如何向朋友們交待?故亦甚為躊躇;但又想到志文出版社信譽卓著,斷無漠視作者權益之理,而二十四種書中有二十三種之版權屬作者,為不可置疑之事實,作者知之,編輯人知之,出版社亦知之,乃於當年十月二十九日正式通知社方,結束這套叢書之編輯,並要求該社嗣後亦不得使用「新潮叢書」之名出書,這個要求亦獲得該社之同意。五年的工作,於焉告一段落;點滴心頭,只有林醫生和我能夠了解。此即「新潮叢書」之始末。

(一九七六·十)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10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