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菊地信義的《新.裝幀談義》
2024/10/19 08:22:13瀏覽112|回應0|推薦3
Excerpt菊地信義的《新.裝幀談義》

在圖書館巧遇這一本書,在作者簡介中特別提到他「在大一時,因莫里斯布朗修(Maurice Blanchot)的《文學空間》(Lespace Littéraire)而對書籍裝幀著迷。」……於是,我也因此著迷而借閱了這一本書。

以下摘要分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3815
書名:新.裝幀談義
作者:菊地信義
譯者:郭尹盈
出版社:磐築創意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1

內容簡介
裝幀是用言詞表現出作品的印象,以書的材質和文字的身姿、色調和圖像來捕捉而構築出來的,也有著交付給人們眼和手評論的作用。作品是從讀者的心中,打撈出對文字和色彩的印象。裝幀設計者需要的是,要有豐富的構築素材知識,還要有可以深深理解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意義與印象。……日本知名裝幀設計大師菊地信義,至今已經手設計過上萬本的書籍和封面,以長期累積的豐富經驗和對裝幀設計的獨特美學觀點以及對書的熱愛,用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談裝幀。──期待喜歡書與裝幀設計的朋友們,能因為閱讀此書有所收穫而獲得快樂。

Excerpt
〈裝幀〉

經折裝的書,從手中彈掉、而散落。當正在整理著摺頁時,前面的一頁突然和很後面的一頁並靠在一起,這一組合,前頁帶給了我意想不到的興致。兒時往事就這麼清晰鮮明地浮現在腦海當前。
從事海產仲介買賣的祖父,在戰後依舊活耀於他的事業,我是個凡事都由祖父親手打理、培育的家孫。父親是公務人員,整日埋首在他自己的工作中,我對他的記憶非常地淡薄,而祖父母大概是為了彌補我,而對我百般地呵護,甚至已經到了所謂嬌生慣養的地步了吧!
「不可以追逐嬉戲,如果跌倒受傷很危險的」、「不可以拿鐵棒之類的東西,如果掉落了就糟糕了」……那樣的話語總是圍繞在我的生活周遭。我是一個生下來既不知道奔跑的快樂,也不知道跌倒疼痛的孫子。一個人在自己家裡的院子玩膩了,又無法跟小草、樹木、昆蟲等對話,於是就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因鐵棒掉落而受傷地開始去體驗與其他身體相關的事物。
到了小學,我既不是被欺負的那一方也不是欺負人的那一方,只是站在旁邊看的,是個包括自己和其他全部人當中,存在感非常薄弱的小孩。中學時,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我祖父過世了,父親並不打算繼承其買賣事業便將一切清算掉,為之一變,成了一個公務員的家庭。
另一個事件,是我與一張海報的相遇,那是美術老師給我看的一本畫冊裡的畫。美國畫家班.沙恩(Ben Shahn)所描繪的那張作品,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畫中竟然寫有文字!
老師說:「這就是海報,是設計師製作的。在日本,設計也將成為相當重要的工作。」對有人把畫跟文字同時表現在一起的這件事,真的讓我非常驚訝!與這海報的邂逅,著實吸引著我這個還無法傳達自我的幼小心靈。與『設計』工作的相遇,携獲了我這什麼都不懂且離走於生活的心。
雖然進入了美術大學的設計科系就讀,但是這學校乃是個往高度去成長的入口、學習如何讓生產與消費易於宣傳,也是一個肩負培育平面設計師的搖籃。在遞交實務專題作業時,老師針對我作品所使用的微濁色系,劈口就說:「設計不美是不行的!」那種輕視的表情令我很洩氣。
為了不要再有第二次的原子彈事件,自信滿滿的設計師和攝影師,使用在廣島遭到核爆而受傷的少女胸口疤痕的照片當宣傳,以視覺傳達的語言去說服人們事件的原委,恐怖得讓人感到有些心情低靡。
東京奧林匹克的海報,用快門拍下短跑者起跑的那一霎那間的畫面,不知為何,竟與我被禁止奔跑的童年記憶重疊,而心存反感。感覺那個快門並沒有提及運動,好像是把做的人和看的人的世界給切割開來的是不是呢?
設計是溝通的手段,是將一方的訊息傳達給另一方;並非藉由媒體的媒介將資訊傳達出去,而是揣摩人與人之間想法的溝通。我想,設計的智慧與技術就是為了這個使命吧!

……

進入美術大學的那一年,我閱讀了一本作者名叫愚蠢,但沒有書名、出版社、裝幀者等資料的書。然而它卻緊緊地抓住我的心靈無法脫離。當初連裝幀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我,卻為之心醉。
我拿到了熬夜打工賺來的一千五百圓,去買了莫里斯·布朗修(Maurice Blanchot)的《文學空間》(L’espace Littéraire),這是我第一次拜讀他的作品,就像是閱讀一篇藝術品一樣,「作品,沒有什麼證據地存在著,並且,沒有什麼用途地存在著。」所以並不是要從作品中獲取什麼樣的知識,那『作品』是什麼呢?是要自己本身親自去思索探求的。
與其說學習設計,不如說,審視被設計所吸引的自己,只有把自己創作的設計做出來。激勵我有這樣子想法的是布朗修《未來之書》(Le Livre à venir)中的一句話:「與想像的事物相遇吧!」。
「這並不是要如何唱得讓人滿足,而是要讓人們了解歌曲裡純真泉源和真誠幸福的方向。但女孩們不過是依照著那不完全的歌曲唱著未來之歌,在那裡唱著此歌曲的行為則被視為是真誠地開始把航海者引導到那片空間。所以,那些女孩們,並不是欺騙航海者,實際上是要引導他們到目的地。」
像藝術品一樣的文化和作為藝術品的書籍姿態去導引,以設計為思考的書籍裝幀,一心想要做一位獨立的裝幀設計工作者,實踐此夢想是與此書相遇十五年後的事了。

〈框住和解放〉

書是創造人類心靈的工具

在書籍裝幀工作中,一直不斷地重複著一句話,那就是「書是創造人類心靈的工具」。從兒童繪本到學校的教科書,以至於文學書籍,心靈是藉著閱讀而成形的。
人從出生的那一瞬間起,父母、家庭,進而社會全體都是被創造出來的。我想,社會就像是製造紡織品的地方,創造出每一個人;然後,每個人再編織出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把我們的存在編進社會的故事情節裡,我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從自己所存在的社會中跳脫而獨自生存的。
我想,閱讀這件事有好有壞,它要不是能創造一個人的心靈,就是一種鍛練的工具。家庭和社會是直接體驗的地方,也可以間接地用眼睛、耳朵去看電視、電影或聽音樂來體驗。閔讀,是把那些體驗和資訊主體化,是創造心靈的工具。
或許這觀念有點兒太偏激,但我想這樣的閱讀培養了每一個心靈實際的生活體驗,也是一種改變社會的力量。
閱讀一本優秀的文學作品時會有緊張感,然而讀完後竟變得不明白在讀什麼,卻又被吸引到文字所創造出來的時間與空間裡,而活在閱讀的體驗中,但是閱讀的體驗是不會終止的。
經由閱讀文學作品可以獲得知識,且可以從知識裡獲得自由,是一體兩面的。例如,當心想「人就是這樣」的同時,另一個完全相反的想法「人是無法理解的動物」卻也隨之而來,而產生出寬闊的心靈,頑固的心被掘起了,任風吹過去。
人是活在每一個現實的瞬間裡,只有靠知識是生存不下去的,擁抱一瞬間心靈的深度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就以這種形式活在閱讀的體驗之中。

作品擁有的力量

裝幀是將作品化為書籍的設計,裝幀的目的是要誘使看到這本書的人心動,有想要閱讀的意念,並吸引著讀者真的很想去閱讀它。
裝幀的表現是把作品變成書,而文學書的裝幀並非只是把作品的內容資訊化地放在書衣和封面上當裝飾而已,是從作品中讀取表現的要素,去建構出來的。光看裝幀是看不出內容是什麼的,但就是有一種想去閱讀看看的誘因,這就是裝幀。
最近在市面上藝術性高的文學書中,新書初版的大約在數千本左右吧!而在坊間就只有一本是我在裝幀設計中放入一些技巧性手法的書,說不定這本書只有幾個人傳閱。
但如果這些人都非常用心地閱讀吸收之後導入經驗裡,讓作品的力量萌芽的話,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將作品的一部分發揮還原到社會裡。我想,這所產生出來的東西不就是文化嗎?
有被閱讀的作品,就表示它是真的存在著;沒被閱讀的書,即使出版到市面上也等於不存在一樣。用語言標記的作品,不管是只有一位讀者或許多讀者,都可以說作品就此誕生了。
讀者是讓作者活下去的人;作者的支柱是寫作,讀者的支柱是閱讀。讓閱讀的人心靈豐富,即使沒有任何一篇評價,也可以傳達給作者的。與作品相遇之後的人生,即使沒有支柱還是可以大步地往前邁進,書籍是創造心靈的工具,也是支持心靈的手杖。
如果把一個作品比喻作花芽,書就是花蕾,只要數人閱讀過後,花朵就會綻放開來,我想這就是存在的意義。
經歷一個人的花開,使他結成了果實。譬如,有人為他寫書評,我想這就是開的花已經結成果實了!評價就是果實,總有一天會被作家看到,這就是回饋輪轉。
我想作家們寫作也很期盼被評價的結果,如果不是的話可能就沒有寫作的理由了。被閔讀、被評價,那些具體的形式,我認為並非是評論,被裝幀吸引而去閱讀作品的人會開出別的花朵、結成果實、深埋於內心深處。經過數年後萌芽,寫成的作品或許也會開出綻放的花朵來,而作品的閔讀者,也有可能會變成作家的。

〈後記〉

裝幀是用言詞表現出作品的印象,以書的材質和文字的身姿、色調和圖像來捕捉而構築出來的,也有著交付給人們眼和手評論的作用。在作品上是不會被寫上訂購訊息的,但是作品是從讀者的心中,打撈出對文字和色彩的印象。裝幀設計者需要的是,要有豐富的構築素材知識,還要有可以深深理解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意義與印象。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10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