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張大春的《認得幾個字》
2024/07/14 05:25:34瀏覽83|回應0|推薦1
Excerpt張大春的《認得幾個字》

……
之所以誤讀、誤寫、誤以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們對於認字這件事想得太簡單。生命在成長以及老去的同時,我們覺得自己已經脫離了「某一個階段」或「某些個階段」;一如豆娘伸長了翅膀、蟬蛻了殼兒那樣,認字這個活動應該已經輪到兒孫輩的人去從事、去努力了。往往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智開始萎縮,我們的語言趨於乏味,我們被口頭禪包圍攻佔乃至於侵蝕、吞噬。
你認得字嗎?我祇認得幾個字,不過,還在學習。
——
張大春,〈序:你認得字嗎?〉

透過本書所描述的張大春與其子女的互動,充分感受到書香世家的日常生活氣息,原來文學知識也就是從認得幾個字開始積累,以下摘要分享。

書名:認得幾個字
作者:張大春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7-10-01

「認得幾個字」是張大春首次在台灣、香港、新馬與北美同步刊載的專欄,也是近期最受家長老師回應最多的的專欄,一篇篇認字專欄裡有著關於張大春自己與孩子們「認字」體驗的故事,可視為作家近年主持電台工作、醞釀小說題材與實驗形式,與一頭鑽進古典詩創作領域之外,日積有功的另一文體成績。我們看見辛辣、幽默與批判在作家下一代隱隱成為潛力無窮的傳家寶刀,作家自己的筆調則是更見凝鍊溫暖;沒有說教,只有靈活嵌入深厚文化軌跡的一家老頑童小頑童們的日常生活。

Excerpt
〈卒〉

象棋盤上,就屬這個子兒令張容困擾不已。第一、他唯獨不認識這個字,第二、這個字看來有點兒醜。第三,它總是站在兵的對面——尤其是中央兵對面的、一旦祭出當頭炮,總會擋一傢伙的那個——特別令他看不順眼。
我說卒就是兵,如果春秋《周禮》的記載可靠,春秋時代每三百戶人家會編成一個大約一到兩百人的武力單位,這些最基層的軍人就叫「卒」。
「卒」,除了作為一個最低級的的武力單位之外,我們在形容末尾、終於、結局、停止甚至死亡的時候,也往往用這個字。就算先不去理會那些比較不常見的用法和讀音,我還是將作為「士兵」這個意義的卒字和作為「末了」、「死亡」等意義的卒字跟張容說得很清楚,這裡面是有一點想法的。我想要告訴他的不只是一個字,而是這個字背後一點一點透過文化累積而形成的價值觀。
講究的中國老古人命名萬物之際,曾經刻意連結(或者混淆)過一些事物。在《儀禮.曲禮》上就記載著:「天子死日『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大夫這個階級的人一旦死了,彷彿就自動降等到士這個階級的最末――這是一個序列轉換的象徵——生命時間的終了即是階級生活的淪落;同樣的,士這個階級的人一旦死了,就以「停止發放俸給」(不祿)來描述之。看起來,這兩個階級的人的死亡是具有一種牽連廣泛的「社會屬性」的。所以到了唐代以後,官稱還延續這個機制,凡是舉喪,三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六品以下至於平民才叫「死」。
往下看,庶人生命的結束看來也沒有值得一顧的內容——「死」這個字是帶有歧視性的,在更古老的時代,壽考或封建地位高的「君子」之人過世了,得以「終」字稱之,配不上「終」字的小民和中壽以下就往生的,才稱為「死」。
「是因為要打仗,所以兵和卒才會排在最前面嗎?」張容比較關心的是棋盤。
「是吧?後面的老將和老帥得保住,不然棋局就輸了。」說這話的時候我還暗自揣摩,猜想:從這個卒字也許可以讓他瞭解很多,關於戰爭的殘酷、關於「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諷喻、甚至關於製造兵危以鞏固權力的壤領袖等等。
「我不喜歡兵和卒。」張容繼續撇著嘴說,神情略顯不屑。
「因為他們是最低級的武士嗎?」我一時有些愕然。
「我覺得他們不應該在最前面。」
「的確,他們總是在最前面,一旦打起仗來,總是先犧牲掉他們。」
「不是,我覺得他們就是不應該擋在前面。這樣擋著,『帥』跟『將』就不能決鬥了。」他說時虎著一雙眼,像是準備去參加火影忍者的格鬥考試。

〈夔一足〉

我有一個因為寫舊詩而結識的朋友,生性佻達,好侮慢人。即便是古典詩詞這麼一個小小的、彼此呴濡擠暖的圈子,也不忘隨時罵人。在職場上,此君當然也不肯隨人俯仰,故才學有分無分已不能問,總之是稻梁難謀,自謂:「蹇窘不能免俗。」於是一怒出走,看看能否到對岸十三億人陣中脫颖而出。行前把十多年來辛勤寫就的一卷詩稿付我,說是反正沒有刊刻的機會,影印送朋友,幾個知心人看看、笑笑。我到孩子放暑假才有時間一讀,隨手展卷,就笑了出來。
那是一首嘲笑他人結社寫詩的七律,其中一聯:「正樂須知夔一足,邀吟豈聚鼠千頭」。我一讀再讀,還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張容問我為什麼那麼高興,我說是好笑,不是高興。張容說有多好笑?我幾乎衝口而出說:「你不會明白的。」但是轉念一想:為什麼他不會明白呢?
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三》以及《呂氏春秋·慎行論之六·察傳》都記載了這個故事。主旨是說對於人的言論和人格的整體理解,必須詳悉熟議,不要人云亦云。接著這兩本書舉了相同的例子。魯哀公問孔子說:「堯舜時代那個國家樂師叫做夔的,聽說他祇有一隻腳,是真的嗎?」
孔子說:「那時候舜要把音樂教育普及於天下,就命令重黎推舉了一個名叫『夔』的平民。夔制定了基本音調,『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要舉薦其他的人,舜卻說:『在音樂這個領域,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所以說:『夔一,足也』不是『夔,一足。』」
但是,文學家往往喜歡獨排眾說,另闢蹊徑。《莊子·秋水》就利用魯哀公對於「夔一足」三個字的誤解寫下了著名的寓言:「夔憐炫,炫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夔謂炫曰:『吾以一足,蹉踔而行,予無如矣。今子之使萬足,獨奈何?……』」這個寓言當然還有精采如武俠小說中高手遞招、洄波迭起的下文,主旨就是說明「憐」(「羨慕」)這種情感的無窮盡、無際涯、無根由。
然而有趣的起點當然還是莊子詼諧生動地把一個謬誤「夔一足」形成了「羨慕蚊(馬陸?)」的概念。妙的是在《山海經・大荒東經》裡,居然真地出現了這種動物:「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經由不同的動機和書寫,「夔一足」這個因無知而形成的語彙有了自己的意義和……「生命」!)「夔」居然真地成了個一隻腳的怪獸,在神話中呼風喚雨,光照奪目。千古以下,還可以用這個原本就是無知笑話的語詞回頭與「鼠千頭」作成單字巧對,寫出「正樂須知夔一足,邀吟豈聚鼠千頭」這麼洋洋自得、睥睨一世的句子。知者或許不多,賞者卻搏趣不少,我越看越覺得故人詩句中的孤憤與戲謔都很值得一笑,忍越不住叩指擊節,大笑起來。
張容聽我把這一大套說完,給了我一個「閃電麥昆」式的皺眉,說:「我覺得蠻冷的,沒那麼好笑。你應該多聽相聲,相聲好笑多了我跟你說。」

〈罰〉

回想年幼之時,我的父親總是一手執盞,一手翻看我的作業簿,除了訂正錯誤,還會就課業內容之外的古典知識指微發末,那是令我備覺溫馨的庭訓。偶爾發現前一次繳交的作業裡有他未曾留心的錯誤,讓老師給改出來了,還得罰寫一行兩行,就會笑著說:「俺兒罰一行,俺也浮一白!」說著,「嗞兒」喝上一大口。
唸高中的時候,我在國文科某篇古典小說選文裡讀到這麼一句:「兄弟也為此浮一大白。」忽然感到這課文親切起來。但是課文後邊兒的註解並沒有說明:為什麼喝酒叫「浮」。我在家中取得「酒牌」、可以和父親同桌而飲的某一天,忽然想起這句詞兒來,舉杯向父親說:「我且浮一大白。」父親立刻停杯而問:「你犯了甚麼事?為什麼要『浮一大白』?」
「沒犯甚麼事呀,不就是喝一杯嗎?」我說。
喝一杯、乾一盅、仰一脖子……都是一個意思,唯獨「浮一大白」不是隨便說的,「浮一大白」本來是指罰酒的意思。浮者,罰也。你去查查書罷。
書上果然有。《晏子春秋.雜下十二》:「景公飲酒,田桓子侍,望見晏子而復於公曰:『請浮晏子。』」這是「請罰晏子」的意思。《淮南子・道應訓》:「蹇重舉白而進之約:『請浮君!』」這是「請罰君」的意思。《說苑。善說》:「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這是「罰那些喝酒不乾脆的人」的意思。
這些在漢代以前的史料,都說明了「浮白」「浮一大白」這樣的語彙都是指酒宴上的罰飲,非泛泛的飲酒而已。是我亂用成語,自然十分尷尬。回桌就座,搔頭認錯。可是父親忽然話鋒一帶,指了指牆上的一幅字,又說:「可是為什麼還有『一樽病起初浮白,連培春遲未過黃』這樣的句子呢?」
牆上那幅字是不知多少年前一位國防部長郭寄嶠老先生給寫的,所錄者,陸放翁之詩〈遊鳳凰山〉也。我從來沒用心看過:

窮日文書有底忙,幅巾蕭散集山堂。
一樽病起初浮白,連培春遲未過黃。
坐上清風隨塵柄,歸途微雨發松香。
臨溪更覓投竿地,我欲時來小作狂。

從這首詩的上下文來看,「浮白」就是飲茶。宋代喝茶與現代不同,茶葉先細研為粉,再加水並攪打至起泡,這些浮沫呈白色,所以稱為浮白;顯然沒有罰飲之意。看來是這個語彙離開先秦兩漢以後,用法上有了實質的變化,「浮者,罰也」的意思不見了。中古以後的人用此語,純指暢飲、滿飲而已。如此繞了一大圈,可以說我原先所言並沒有錯;不過,也可以說我一連犯了兩個不用心的錯。父親還是笑著說:「你是該浮一大白,我陪著浮好了。」
多年以後,我手持一盞,看著兒子錯漏百出的功課,浮了不知幾大白,終於忍不住,搖頭太息道:「我要收回剛才的承諾,你改完作業之後不許再玩兒了,今天寫寫評量罷!」
就在這一刻,兒子的眼眶、鼻頭都紅了起來,他的妹妹則忽然大踏著步子搶上來,幾乎撞翻了我手上的酒杯,昂著聲兒衝我的臉說:「你不可以這樣對待你自己的小孩!」
「我怎麼了?」
「你不可以這樣對待你自己的小孩——隨便處罰人家,還說話不算話!」說第二遍的時候,妹妹的眼眶和鼻頭也跟著紅了。我當然瞭解:哥哥不能玩兒,實則嚴重危害了妹妹的權益。
「算了,我浮一大白好了。」我說。
我的結論很簡陋:非但狗不能複製,人不能複製,教幾個文字這樣簡單的事,恐怕也是不能複製的。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71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