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莎拉.佩布渥斯的《This is 莫內》
2022/02/25 05:08:11瀏覽389|回應0|推薦8
Excerpt:莎拉.佩布渥斯的《This is 莫內》

「如果莫內只有一隻眼睛,那是一隻怎樣的眼睛啊!」(Monet is only an eye, but my God, what an eye!) 塞尚這句著名的評論,已經被引用太多次了。對今日的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或許是去承認和探詢莫內眼中的悲傷,從一張張照片中浮現出來的那種悲傷。
這悲傷幾乎不曾有人留意,因為在一般藝術史版本的印象主義定義中,這悲傷並無立足之地。莫內是印象主義最堅持、最不妥協的領袖人物,而印象主義則是現代主義的開端,宛如一道凱旋門,歐洲藝術從它下方穿過,進入二十世紀。
——
約翰.伯格 (John Berger),〈莫內之眼〉(The eyes of Claude Monet)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6971
This is 莫內
This is Monet
作者:莎拉.佩布渥斯
原文作者:Sara Pappworth
繪者:奧黛.梵琳Aude Van Ryn
出版社:天培  
出版日期:2018/05/30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莎拉
佩布渥斯(Sara Pappworth
莎拉佩布渥斯是藝術史家,老師,和攝影師。她在美術館和藝廊授課二十餘年,目前在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Albert Museum),華勒斯典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工作。

繪者簡介
奧黛
梵琳(Aude Van Ryn
奧黛梵琳在倫敦的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t Martins)和皇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College of Art)唸書。她的作品有電影海報,法式經典麵包店(Le Pain Quotidien)的包裝材料設計,和替如英國心臟基金會(The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等客戶做廣告設計。她曾舉辦數次插畫展,並在倫敦和東京藝廊展出。

譯者簡介
劉曉米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畢,目前專職翻譯。
譯有《父與子》、《白癡》、《金色預謀》、《藝術基礎與原理》、《遇見自己》、《機巧的感覺莎娣史密斯論寫作及其他》、《菲麗妲》、《死亡之手愛上你》、《黑桃J》、《艾薇拉投票記》、《島上的旗幟》、《無可撫慰》等。

Excerpt

照片裡的莫內二十二歲,流露出滿滿的信心;這名極有自信的青年,雖不高大,但威風凜凜。領巾刻意紮成波希米亞式不羈且神氣的蝴蝶領結,目光敏銳卻透著和善。年輕豐潤而微噘的下唇,沒多久就掩藏在落腮鬍之下,後來成為他容貌上的主要特徵。

莫內以法國印象派的領導人聞名,與世人分享他們內覺化的現代主題和風格,終其一生,皆致力於此。但他保有獨特的個人取徑,從來不是追隨者,且積極反抗規則和理論。

八十六年的生涯中,莫內從未停下畫筆。他無時不強烈渴望繪畫,在超過六十年飽富創造力的歲月裡,留下兩千多幅畫作。莫內年輕時或許為了爭取認可和財務困境而艱辛度日,但到中年便已躋身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畫家之列,成為那時代的名流。儘管功成名就,莫內並未因此自滿。即使邁入七、八十高齡,他仍繼續作畫,並發展出令人驚嘆的藝術新貌。


〈第一次印象派展覽,一八七四〉

莫內展出五幅油畫和七幅粉彩畫,目的是為了呈現作品的廣度。這些作品中包括從展覽地望出的市區街道、罌粟花田、一標題名為《午餐》的複雜精細人物畫,以及快速描繪的海景畫,在最後一分鐘,他將它命名為《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此一標題的選擇表明莫內偏愛的工作方式:「直接師法自然,致力傳達對最容易消失的效果的印象。」這是勒阿弗爾港的日出景象,非常大膽的不修飾筆觸,利用畫布的未上色區塊創造強光效果,把冒著煙的現代工廠也納入風景中,還有螢光橘色的太陽。評論家路易斯萊羅伊 (Louis Leroy) 鄙視這些作品,試圖羞辱參展者,便取莫內的標題,稱他們為印象派畫家。這名稱流傳青史,羞辱反倒不存。無論如何,有些來看畫展的人發覺印象派畫家的畫作色彩太過鮮亮,他們害怕「使人驚慌的閃爍光線」,擔心傷了眼睛,罹患眼疾。


乾草堆

一八八八年莫內開始畫新的主題,因為這些素材離家較近,亦即在吉維尼他家附近田野上的主要景觀——乾草堆。然而莫內有個著名的前輩也屬意過此主題:讓法蘭索瓦米勒,他把這些草堆畫入畫中,象徵神的慷慨恩慈,以及人與自然合一。米勒的畫已成為國家的驕傲,有人曾碰巧把畫賣給美國收藏家,法國政府不但出面購回,甚至在運回法國時,由總統親自迎接。在莫內稱乾草堆的畫作裡 (事實上是穀粒堆),人的存在和心靈上的歡欣都是隱喻而非直接描繪。莫內專注於捕捉視覺效果,色彩和光線會相互作用,並隨著季節和一天當中的時段轉換而有所更遞。一八九年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拚命地揮動畫筆······但每年這個時候,太陽沉落得如此快速,我都追不上······要完成許多的步驟才能傳達我所謂的『瞬間』,﹝而且﹞我厭惡一試就上手的簡單事情。」

莫內畫了三年多的穀粒堆。一次在數塊畫布上作畫,每當光線改變,便從這塊挪到下一塊。他用一層層破碎的小筆觸,捕捉他認為是渾然一體的光線「外殼」。那些和諧的色彩和閃爍的光點不僅描繪出「瞬間」,同時兼容了他自身的情感投射。較年輕的點描派畫家們也潛心探索色彩和光線間的交互作用,對於他們類科學的不同進路,這些畫作或許是種挑戰或者回應。


「是周遭的氣氛彰顯了事物眞正的價値」

對莫內來說,有更多時間待在吉維尼,也表示他終於有機會可以更為輕鬆地作畫。對當地景觀都很熟悉,而且離畫室近,這能讓一個五十多歲的人,身體少些辛苦勞動。另外還有附帶的實際好處,他不必再浪費時間挑選主題,或者由於氣候的變幻,中斷某幅作品達一年之久。但莫內繼續嚴格地鞭策自己,清晨三點三十分便起床,捕捉塞納河上的夏季日出景觀。在一八九六到一八九七年之間,此景發展成系列畫作,稱為《塞納河上的晨光》,每幅畫都記錄太陽升起時,光線和氣氛變化的過程。莫內坐在畫室舫上畫的這些作品中,晨曦照耀在倒映水面的柔和樹形上,他以寫意的手法呈現出斑斕的特質。莫內必定知道這些朦朧的寫意效果與法國風景畫之父克勞德羅蘭 (Claude Lorrain,約一六○○到一六八二)和卡密爾柯洛 (Camille Corot,一七九六到一八七五) 的畫作近似。

這是莫內較晚期作品的典型風格:在《吉維尼附近,塞納河的枝椏》(Branch of the Seine, near Giverny)中,他專注在單一主題上,不見任何人類在場。取而代之地,他強調自然,尤其是其抽象和詩意的特質。在獨特的方形構圖格式裡,水平線下滑至近一半處,創造出「現實」與其倒影幾乎完全對稱的效果。你可以把畫倒轉過來看,畫面也幾乎一樣。沒有任何東西干擾此種冥思的沉靜感,就連顏料的紋理都較為光滑統一。儘管莫內抱持不可知論,但在這樣的畫作中,依舊可能察覺他的象徵主義詩人朋友斯特凡馬拉美 (Stéphane Mallarmé) 所稱的,尋找神聖的「神祕」感,或者如畢沙羅所描繪,一種「存在於自然中的救贖」感。

首批睡蓮

莫內的成功和增加的年歲並未讓他放慢腳步。相反地,從一九○○年他六十歲開始,直到一九二六年死亡前,平均每年完成的畫作數量較以往更多。尤其他繼續一心描繪睡蓮池。一九三年,他延伸發展此主題,把它當成「水和倒影的風景畫」來思考,對此他也坦承,它們「令他深感著迷,欲罷不能」。此種人為精心規畫的風景畫——池塘、橋梁、睡蓮,和周遭的植被——與他早期風景畫裡所表現的原始自然力量相去甚遠。莫內改而專注在經控制的沉靜,同時他也不斷實驗各種構圖版式(他還創作了一些圓形的畫)。最重要的是,這些畫作都標榜著顚倒的世界:此時,所有事物都在地平線之下,而且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只以水中的倒影呈現。取得此畫面的視角也很獨特,感覺他似乎得趴在池塘邊,抬眼眺望整個水面。一九九年莫內展出四十八幅睡蓮畫作,舉世讚嘆。如一名評論家所寫:「從來沒有人見過這樣······美得令人屏息,簡直無法以任何言語表達而不顯得誇大。」


克列孟梭 (Georges Clemenceau) 說,莫內持續描繪他的睡蓮「彷彿眼前還有無盡的時間可以使用」。但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五日,莫內過世,享年八十六歲。他過世的消息上了報紙頭條,但秉持其素有的謙遜作風,他要求葬禮安靜地舉行,無須宗教儀式或演說。克列孟梭眼見朋友的靈柩被覆上黑色的棺罩,據說他當時大聲表示:「黑色不是莫內的顏色!」並換成一塊有花朵圖案的布。

莫內對於選擇的主題具有直觀的美學和情感反應。儘管他不斷探索新的繪畫技巧,作品卻從不遵循任何藝術理論。如莫內所言:「我竭盡所能地傳達面對自然時的經驗·····而為了成功表達我所感受到的,我經常完全忘記最基本的繪畫規則-假如眞有這種規則的話。」隨著時間流逝,「留住感覺」、捕捉短暫且變幻莫測的效果,逐漸成為他創作上最重要的執念。創作過程中,他捨棄複雜的意象,轉而專注在單一的母題,「less became more」,越單純卻越豐富。

十九世紀時,莫內是極具影響力的前衛藝術團體——印象畫派的領導人。到了二十世紀,新一代的藝術家再度感受到他的影響。當中有許多人 (包括抽象表現主義畫家) 尤其欣賞莫內晚期的作品,因為他運用了抽象、奔放的筆觸,豐富的色彩和巨幅尺寸。鮮少有藝術家可以此般長久地對為數眾多的人產如此衝擊。但莫內的影響並不侷限在藝術上。誰見了他的畫,不會產生共鳴?例如,從今爾後,有哪個人不會透過莫內的眼睛來看見一朵睡蓮或者一落乾草堆?如同莫內對克列孟梭所說:「我看過宇宙向我揭示的樣貌,而需要藉由我的畫筆替它作見證。把你的手放在我手中,讓我們幫助彼此,更深刻清楚地看見世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175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