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李敏勇的《墓誌銘風景:生命的亮光,人間的印記》
2018/09/23 05:53:27瀏覽453|回應0|推薦7
Excerpt:李敏勇的《墓誌銘風景:生命的亮光,人間的印記》

從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政治家、社會運動家,不同領域的墓誌銘主人,以簡單的行句彰顯生命的亮光,人間的印記。我從亮光和印記引介他們的人生行止,就像精簡的傳記,彰顯這些在人類文明開展的歷史裡印拓的行跡。從這些已離開人世的人們墓誌銘,梭巡他們,並與他們對話,彷彿握著他們的手,聽見他們心跳的聲音。
——
李敏勇,〈序說:生命的亮光,人間的印記〉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7018
墓誌銘風景:生命的亮光,人間的印記
作者:李敏勇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8/05/14
語言:繁體中文

  《墓誌銘風景:生命的亮光,人間的印記》為詩人李敏勇收錄70則世界各國有代表性人物的墓誌銘及相關事蹟,橫跨文學、政治、思想、科學等各方面。如台灣的盧修一、單國璽、楊逵、許常惠、高一生;美國的羅素、海明威;日本的小津安二郎、谷崎潤一郎;法國的雨果、盧梭;德國的康德、克卜勒……等。
  李敏勇認為,墓誌銘是超越時空的人間徽章,訴說著永不磨滅的故事與情感,也是逝者與生者的連繫。不但能瞭解當時的社會氛圍、歷史、文化,亦可瞭解其一生,以及處世的哲學與智慧。

作者簡介
李敏勇

  1947年在高雄縣出生。詩人.以文學為志業,曾主編《笠》詩刊、擔任「台灣文藝」社長及「台灣筆會」會長。為了在詩中應許的社會改造與國家重建,長年參與許多社會運動與公共事務,曾擔任「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並持續從事文化與社會評論。
  出版有40本著作,包含《心的奏鳴曲》、《青春腐蝕畫》、《島嶼奏鳴曲》等多本詩集。除了詩創作外,也從事詩解說、研究,譯讀當代世界各地的詩作品。版了許多重要作家作品,如艾略特(T.S.Eliot)的《詩集》。她常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法,與同時期的喬伊斯同為意識流的代表作家。
  吳爾芙因長年患有憂鬱症,1941328日,她在自己的口袋裡裝滿了石頭,在位於她家羅德麥爾(Rodmell)附近的歐塞河(RiverOuse)投河自盡。


Excerpt
〈追求〉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壯得像英雄的感嘆
一顆星追過去
向遙遠的天邊

黑夜的海風
颳起了黃沙
在蒼茫的夜裡
一個健偉的靈魂
跨上了時間的快馬
——
覃子豪 (1912-1963)


O récompense après une pensée. Quun long regard sur le calme des dieux !
(— recompense after thinking — the prolonged regard across the quiet of the gods! )

沉思之後的報償——是長久
遠眺眾神的寂靜!
——保羅梵樂希 (1871-1945)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dead is tongued with fire beyond the language of the living.
死者的
溝通是口舌以火越過
生者的言詞
——T.S. 艾略特 (1888-1965)


Rose, ô reiner Widerspruch, Lust niemandes Schlaf zu sein unter so viel Lidern.
(Rose, oh pure contradiction, desire, To be no ones sleep under so many Lids.)
薔薇,啊純粹的矛盾,存在的
喜悅,
無人的睡眠在
那麼多眼瞼下
——里爾克 (1875-1926)


I shall laugh my bitter laugh.
我將嗤笑我的苦笑。
——果戈里 (1809-1852)


Priez pour lui (Pray for him)
為他祈禱
——韓波 (1854-1891)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
這兒躺著一個
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濟慈 (1795-1821)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我們就這樣奮力前進,
逆向潮流划行,
不斷地被推回到過去。
——費滋傑羅 (1896-1940)


No epitaph can match so great a name.
任何墓誌銘都不足以說明這位人物的偉大
——馬基維利 (1469-1527)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1589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