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28 09:43:34瀏覽898|回應0|推薦16 | |
二格山系山勢呈東西走向,由於上山路徑沿路林蔭密閉,山路高低起伏,穿越尖石峻嶺,頗有攀爬高山之趣。二格山又名石尖山,標高678公尺,為二格山系中最高之山峰。台灣地區最豐沛的集水區就位在此一區域東北部一帶,因此孕育了大台北地區最重要的水源翡翠水庫。豐沛的雨水和溫暖的氣候原是亞熱帶樟樹和楠樹森林孕育的主要條件,二格山區完全具備。這從貓空地區仍保有「樟山」、「樟湖」等地名就不難理解。但是由於這些條件也是茶樹生長的自然環境,加上歷史的發展,竟使得這一塊區域發展成為台灣北部主要的茶葉產地。 因為氣候條件,以及適合野生動、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二格山這一帶原來是泰雅族人游牧和狩獵的地方。直到漢人進入這一帶開墾之後開始有了改變。又因為當時大稻埕的茶市興起,茶葉的收益成了先民重要的產業資源,於是開始在這一帶開山闢土,從大陸泉州地區引進鐵觀音茶樹幼苗種植,產製茶葉。「茶路」自然而然就成了古代貓空地區的交通孔道。種植茶樹、生產茶葉、茶葉外銷成為這一帶主要的產業環境之後,自然生態自然也隨之轉變。雖然如此,由於二格山區地理條件比較偏遠,山勢又比較陡峭,因此尚得以保留比較原始的山林景相,這大約也是開發與自然相互調節的因果吧!
從土地公廟旁小徑起登開始,天氣就有些轉變,由原來的多雲逐漸轉變成陰天,這都不打緊,只求不要下雨就是萬幸。 在土地公廟小休完畢,表示好時光過去了,前面的山徑不再像剛走過的步道那麼平緩。山徑在樹林之間起伏,偶爾一、兩位登山客快速超越而過,我們這一行人卻是亦步亦趨的走著,聊著的。每個星期一同登山健行,誰知道這一群朋友那有那麼多話題可談。或許聊天也是這一群BMW族一星期難得一次的際遇吧。(註:BMW族的意思是「Bus」、「Metro」和「Walk」的組合,也正是我們這一群朋友的共同作業,只是偶爾我們也會當個略為豪華的一點的WC族到大眾運輸系統不易抵達的地方走走,所謂「WC」可不是那個大家要去方便的所在哦,它是「Walk」和「Car」啦,請不要誤會。) 這樣大約走了25分鐘,南邦寮山到了。但它位在步道的一側,如果不留意的話很可能就會錯身而過。登上步道旁的小山坡,這裡標高592公尺,有一顆编號102的四等三角點。根據三角點和圖根點設置的基本條件是山頭的展望較附近山頭為佳,但南邦寮山卻隱在一片樹木之中,想必如果少了這些樹木的阻隔應該可以看到許多山巒景觀吧! 由於南邦寮山的山頭腹地甚窄,我們這一夥人上來幾乎完全沒有了迴身空間,大夥兒在這裡略作盤桓就下了山頭,繼續我們的路途。 離了南邦寮山,天氣變得更為陰暗了,偶爾還可以感到有些像是雨點的水珠透過樹木間隙落到我們身上。前面路途還遠,得加快腳步才行了。 山徑仍是上下的起伏著,只是逐漸在林間升起的山嵐和霧氣卻讓山徑變得有些詩意起來。我擔心天下雨的話,對這群年輪已經逐漸出現在臉上夥伴們行路會有些困擾,可這群人卻是不理會這些。看著林間雲霧起,個個興奮得像個孩童,紛紛嚷著要拍照留念。真是老小、老小啊! 繼續走著,小徑旁出現許多雙扇蕨,有的剛冒出嫰葉,有的己是壯年,形態各有千秋。喜歡在在潮溼無遮蔽的開闊岩壁與坡面生長的雙扇蕨,是一種極為古老的植物,因為它的葉片都是成對的生長在一枝高高的枝條上,所以就有了「雙扇蕨」這個名字囉!而它的葉片又像枝離破碎的雨傘,所以又有人叫它「破碗蕨」或「破雨傘」。據說雙扇蕨在侏儸紀已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出現在地球上的歷史比恐龍還要悠久。這種自古老的地質年代就已經出現這個地球上,現在仍存活於世上的植物,也被叫作「孑遺植物」。 這種古老的雙扇蕨目前全世界只有太平洋西岸才看得到,日本、台灣、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數量都不多,台灣雙扇蕨最多的地方在陽明山國家公園。能在二格山看到到這種年紀這麼老的植物,相較起來,我們這群人只能算是胚胎的夥伴們也算是極為有幸的了。
山徑時陡、時緩,有些比較陡峭的路段還有前人在山徑上拉了繩索協助山友攀援,略減上登的壓力,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走著、走著的,上了一段階梯,一段水泥步道引領著大夥兒來到一處有著涼亭的觀景平台,11:40左右,二格山到了。二格山標高678公尺,有一顆编號701的三等三角點,可是這顆三角點卻位在一段癈棄的圍牆裡面,如果不注意的話是不容易找到的哦! 如果天氣好的話,從這裡可以看到筆架連峰,也可以看到指南宮附近的猴山岳。但是今天卻是個大陰天,觀景台四周白霧籠罩,想要看遠一點兒都不容易,更別提什麼筆架連峰、猴山岳了。 在二格山觀景台略事休息,有了場所,夥伴們少不得又像同樂會一樣,好不容易背上山來的水果點心一一出籠,就著山嵐、偶爾飄來的雨絲,倒也別有一番滋味。 南邦寮與二格山(3之3)-->>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