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4 17:39:15瀏覽1006|回應1|推薦17 | |
西海大峽谷步道邊的石凳上坐著一位年紀甚輕的金髮小姐,兩眼定定的凝視著遠方,或許是感覺到同伴和我走過,像是自言自語,更像是在徵求共鳴,用標準的國語說著: 「以前我總覺得國畫是假的,現在才知道那是真的。」 這位洋妞的看法,也該正是身在此山中每一個人的想法吧。 「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明萬曆年間(1616年和1618年)兩次登臨黃山,以他的生花妙筆描摹黃山秀麗的景緻,並在遍遊名山大川之後對黃山作了上面這樣的評價,後人更就這一評價引申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說法。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評價,讓人們對黃山有著一種憧憬,總想著該去看看。 那天,天氣十分不穩定,突來的寒流弄得華中地區寒氣逼人,氣象報導也提供了即將降大雪的預側。天,偶爾飄著濛濛細雨;雲,也是低得可以。心想,這下子可好,上了山去怕不什麼也瞧不見。但是既來之,則安之吧。 濛濛中從松谷站上了太平索道纜車,車上人擠人,車窗外低低的雲層冷颼颼的,還飄著細雨,索道邊坡的樹枝和草地上間歇的點綴著點點霜露冰晶。正納悶著,忽然,全車像是中了邪似的暴出一聲聲帶著驚嘆的歡呼。擠在車廂中間的我,趕忙跟著歡呼聲望向車外,「哇!」我也加入了呼喊的人聲中。 原來隨著纜車高度逐漸上升,就在穿破雲層的那一剎那,天光、美景突然間湧向眼前,窗外的景緻豁然開朗起來,一幅幅國畫山水就這麼毫不客氣、大剌剌的舖陳著。明代詩人余紹祉:「翠壑丹崖千丈畫,白雲紅葉一溪詩。」的景象隨著讚嘆、歡呼聲躍然眼前。這就是印象中的黃山啊。 黃山因峰壁蒼黑,原名黟(音宜)山。黃山的溫泉又與臨潼華清池、安寧碧玉泉並稱之為溫泉中的「三奇」。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與容成子、浮丘公來到這裡沐浴煉丹,經七天七夜後,白髮變成了黑髮,脫胎換骨,返老還童,得道成仙,乘龍升天而去。唐明皇李隆基以黟山為黃帝之山而於天寶六年改其名為黃山。 黃山,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南北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華部分為154平方公里,號稱「五百里黃山」。黃山自古曾為海,處在古揚子海下,兩億年前在一次名為「印支運動」的地殼運動中,才變為陸地。此後,經過幾次造山運動,黃山花崗岩體從地殼之中隆起於地表。據地質學者考證,黃山可能曾經歷兩、三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洗禮,形成了氣勢磅礡,奇峰穿雲的峰林地貌。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更發現了黃山曾被冰川侵蝕的痕跡,但此說科學家至今仍未有定案。 由於黃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異極大,局部地形對氣候產生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更因此得以讓黃山集名山勝景於一身。黃山因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和冬雪稱黃山「五絕」。在溫泉、雲谷寺、北海、西海、玉屏樓、白雲溪和松谷庵等六大景區中集中了二湖、三瀑、二十四溪、三十六源、七十二峰等著名勝景。 黃山集「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山之煙雲、廬山之飛瀑、雁蕩之巧石、峨嵋之清秀」於一身,是中國特點最多的名山,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驚奇(3之2)-->>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