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職高手,鍵盤背後的靈魂。
2019/07/31 12:02:46瀏覽43|回應0|推薦0

在網路上頗受歡迎的中國動畫全職高手,最近終於翻拍成陸劇終於上檔了。故事情節在這邊我就不多作解釋,畢竟現實和網遊畫面的結合,也算是電視劇的新意,評價如何,自在視聽者們心中。

十幾年前,老一輩或父母親對於看漫畫或打電動,總要來個巴頭的動作,順便數落個幾句:『打電動是能當飯吃啊!還不快去讀書!』仿彿萬事不如讀書高,書讀好了、成績高了、學校對了,人生才能平步青雲越走越高,但誰會想到,現在打電動真的可以當飯吃,還有個名正言順的職稱叫作"電競選手"。

電競選手配合遊戲產業,帶起了遊戲與電競週邊的發展,不只是打電動,有些選手也會順勢替自己使用的鍵盤滑鼠等等的週邊做起代言,順水推舟,理所當然。但如同全職高手劇中一開始狀況的一樣,葉修因為不願意配合公司的商演代言等活動,只願意專注在遊戲上。當興趣有商業考量時,能力就成了籌碼,不夠配合公司、比賽成績不到位、甚至是身體機能有狀況,都可能成為公司放棄選手的原因。

自己決定退役的葉修成了網管(臺灣說法就是網咖的店員),一開始進到網咖裡連修燈泡都不會,因為長時間投入在遊戲裡,讓他對一般生活事務完全沒有基本的處理能力。當然,連續劇總是比較美好,有個願意接受只會打特定遊戲的他待在網咖裡幫忙大大小小的事的老闆娘,還能有個地方住。

現實狀況可能就不是如此,電競選手在退役之後,有生涯規畫的,或許會轉當幕後或教練導師等等的,但沒有其他一技之長的,則是回到遊戲以外的現實人生,重新再替自己找一個一技之長,投入社會職場裡。

電競選手和運動員的狀況有些類似,全盛時期可能無人能敵,但隨著年齡與體能的老化,都可能受到影響,同時也可能因為遊戲不再受到市場喜愛、或熱度退燒等情況,需要重新適應新的遊戲,亦或是視力問題、健康問題、壓力問題等,雖然給許多年輕人美好的表相,但實際上還是有其辛苦的一面。

現在,你不能再說打電動不能當飯吃了,它可以!只不過這背後付出的努力與代價,並沒有比任何工作來的少,除了滿腔熱血與衝勁之外,面對公司體系與規範的框架下,要堅持並做好電競選手的身份,就要靠自己對這行的熱愛與意志力了。

遊戲本身是充滿娛樂性質的活動,但立場轉換,有比賽勝負意識時,就又是另一回事。

這劇看到最近,我其實只覺得,能玩遊戲打電動當消遣娛樂,真是件幸福的事啊。畢竟在這麼多壓力下,我大概無法開開心心的玩遊戲吧。

( 雜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ncelot0526&aid=12830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