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孩子的卡牌遊戲,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2019/08/12 13:36:54瀏覽14|回應0|推薦0

週末到百貨公司影城看電影,開演的前夕隨意在不同樓層逛逛,經過嬰童樓層時,發現擺滿遊戲機台區域擠滿了人,多的是排隊的手中抱著卡片本子的小孩,一部份是坐在旁邊玩手機等小孩的大人、一部份則是耐心陪著孩子排隊的大人。

其實我看不大懂機台的玩法,但大概理解這和湯姆熊裡某些戰略類的卡片遊戲類似,利用卡片來做為攻擊對象,拿到的卡片素質越好,自然戰力就越強,這和手遊裡抽卡的運作模式倒是有幾分相像,只是卡片可以透過實體機台來操作,大營幕加上聲光效果,再配合周圍圍觀的大小朋友的眼光,拿出的卡片如果上的了檯面,那好似真是裡子面子都充滿了這個小身體裡的靈魂。

現在就算是小朋友的娛樂,商業氣息也越來越濃,那種過去純樸簡單的玩樂概念,幾乎快要消失殆盡。

我不知道一張卡片要多少錢,玩一次機台要多少錢、能玩多久,又或許有些父母覺得這都是小錢,只要孩子開心就好。但這些娛樂基本就是要準備一點銀子,不然眾目睽睽之下,拿不出像樣的卡片,孩子跟孩子之間無心的比較,反而成了孩子錯誤心態養成的開始。

家中比較富裕的孩子,拿著厚厚的本子翻阿翻,相對可能無法一次買那麼多卡片的孩子,好似吞著口水的看著那本冊子,這種貧富氛圍,高下立見,大人覺得這是娛樂,但對小小心靈來說,好是受傷。

"我沒有那種很強的卡片,結果今天被樓上的小胖打的好慘。"

"能不能再給我錢讓我去抽卡片,如果有那什麼卡的話我隔天鐵定打趴他的怪獸"

"如果沒有那種很強的卡片很丟臉耶!會被笑!"

這一定是這些孩子間很容易出現的對話。

現在要孩子玩回靜態裝電池的玩具或許很難,要能保留多少純樸的感覺也是有限,但我對於這類卡牌遊戲出現在幼童年齡層,表面是遊戲機台,內地裡卻是容易讓孩子沉迷,以及金錢換好卡的這種價值觀,早早也脫離玩具這個詞該有的範籌。

比起平板上一些單調簡單的互動遊戲,這類卡牌遊戲在我看來更不倫不類。聲光效果好、視覺刺激多,比較也提升,小小年紀就難免你我有較勁的意味。又或者這只是我的多愁善感,但我還是寧願童年裡沒有這樣的記憶存在。

玩著靜態的玩具,玩家家酒可能自言自語,玩遊戲機可能輸了翻臉,幾個小男生小女生,偶爾口角了還會有點摩擦吵架,但這都會過去,我們沒有因此迷失自己,也還是純粹的靈魂。

這五光十色的兒童娛樂,到底最後會留給孩子的是什麼呢?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ncelot0526&aid=12848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