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Restaurant Délices Sichuan—巴黎老牌川菜館「川外川」
2009/10/11 16:26:27瀏覽2612|回應0|推薦8

近幾年來,

巴黎中餐館的競爭可謂是進入戰國時代,

百家爭鳴的景象毫不亞於法國餐廳,

前仆後繼,

新舊交替,

算得上是可喜的現象。

中式料理與法式料理一樣都是聞名世界的美食,

法國中餐業相當程度地豐富了法國餐飲文化。

中餐在巴黎的發展起源可溯及八十年前,

但真正開始繁盛的時間點應該是以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那一批華人移民潮開始計算,

這種大規模的遷徙模式自然帶來了飲食文化的衝擊與影響,

而飲食業市場的入門檻對於那些希望在巴黎安身立命的華僑而言算是較低的,

至少當時的「內需」創造了中餐業在當地生根茁壯的基礎,

所以像是國都、華麗都及中國城等紛紛開業。

不過,

由於移民者多來自兩廣、福建、越柬寮等地區,

所引進的菜式主要是以簡易粵菜為主。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

新移民的身分及來源地區越來越多元,

例如龍鄉飯店的老闆趙先生原本是來自北京的留學生,

中餐業的榮景自然是另一番氣象。

估不論品質的高低,

如今在巴黎要品嚐到魯菜、川菜、湘菜、江浙菜、北京菜、東北菜、西北菜、雲貴菜…等地方菜式並不是件難事,

山東小館、鼎鼎香、家常菜館、絕代雙椒、麻辣燙、福來居、大家樂、利口福、俊來、鴻云居、北京食堂、俏江南、三合食府、皇城飯莊、一品味火鍋城、天外天、川外川…等都算是此地大家耳熟能詳的中餐館,

豐富著我們全家的味蕾經驗。

 

除了菜系區分的餐館外,

巴黎的中餐也吹起了一股「主題式」的風潮,

位於第八區融合多處地方菜色標榜禪文化的禪莊花園鼓動了新的時(食)尚,

至於台灣的珍珠茶坊則讓不少的法國人及中國人見識到代表台灣的飲食文化。

 

除了粵菜館外,

川菜餐廳可能是為數最多的菜系餐廳,

食材取得及料理方式的便利性,

烹調形式及變化口味的豐富,

售價的實惠,

可能都是廣為接受的主要原因。

位於火車站東站及龐畢度之間的川外川算得上是巴黎地區的老牌川菜館,

老牌意味著能生存下來,

保有一定的品質,

但未必是精緻的高品質,

然以烹煮家常菜的高度及滿足異鄉遊子口腹之欲的標準來評斷,

川外川還是值得光臨賞味。

我們在法國住的這幾年間,

少說也去過三、四次,

夫妻肺片、

茄子煲、

麻婆豆腐,

總是不會錯過,

可以配飯搭酒。

夫妻肺片裡的腱子肉及牛雜滷得入味又不失口感,

想必那些肉類時才在滷過之後可是經過一定時間的浸泡,

上舖提味的碎花生及香菜,

再淋以花椒、辣椒及香油加熱調製而成的麻辣紅油,

提升了味覺的層次感。

茄子煲過油及煲煮的火候拿捏得不錯,

入口軟綿鮮香,

但如果油的品質能夠提升,

想必口味會更上一層樓。

麻婆豆腐表面油光,

但其實豆腐本身嚐起來並不油膩,

飽滿地吸收了肉末及辛香料的滋味。

至於牛肉麵(能免則免)、

鮮蝦餃、

涼拌豆腐、

糖醋排骨、

或是不少人喜歡的水煮牛肉,

我則以為口味表現一般,

並無特色可言,

如果要充個菜色,

或是換換口味,

那又是另一番考量了。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marque&aid=339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