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帝經》的宗教觀 (二)
2013/10/11 12:34:25瀏覽273|回應0|推薦0

《黃帝經》的宗教觀 ()

 

《黃帝經》對道的看法有如上述,看起來非常抽象難懂,就是連《老子》說到「道」時也是一樣的抽象「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甚至在道教中的《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也是如此─「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如果將上述看法列於「道的本體」,而將陰陽五行的「干支文化」列於「道的應用」,則上述的困擾將會迎刃而解。 所以西漢政府漢文帝命劉向、劉歆父子整理天下有用的學問,共有「九流」─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農家雜家縱橫家陰陽家─除了陰陽家和農家、道家是講實用的陰陽五行之外,就連當時的儒家也以「陰陽化了」並且企圖神化孔子為神並未成功,反而是老子被神化為「太上老君」而搶了先著。其他各家的理論,亦與陰陽五行有關。而該文化至明初萬曆年間而頂盛,每年政府均會公布農民曆和春牛圖做為農事的依據。民間也盛行批作命書,做為生涯的規劃,惜後為利瑪竇說服徐光啟,將該類書籍在紫禁城連燒三月,遂使陰陽五行的文化受到空前的打擊。民初的孫文和黃興也排斥該文化,廢陰曆用陽曆。中共建國後也是禁止該文化,上述種種自殘實用文化自毀長城之措施,致使該文化一蹶不振。在流入民間後,並為「有術無德」之人加以利用,以朱亂紫,造成社會上很多的誤會與負作用,如果由國家成立專門的學術機構來整合研究該學術,則國家將會重現「黃老之治」的盛世局面。

C對慾望的看法

   經對慾望的看法是嚴苛的:

   把它看成「三凶」之一:一曰好凶器。二曰行逆德。三曰縱心欲。此謂「三凶」。《經法‧亡論》第七

   把它看成「三死」之一:忿不量力死,嗜欲無窮死,寡不避眾死。《稱經‧天下三死》

   最後看成「二弊」:一曰欲,二曰不知足。《經法‧曰不知足》

   該經認為在上位者要能「信能無欲,可為民命。」《道原經‧察稽知極》並要「好德不爭。」(《十大經‧好德不爭》)在實踐上要「案法而治,則不亂。」(《稱經‧案法而治》)認為凡事強取就會「作爭者凶」(《十大經》)。在心態行事上如果是屬於「雄節」的「憲傲驕倨」(鴨霸獨裁),其下場是「凡人如用雄節,是謂妨生。大人則毀,小人則亡。」(《十大經》)所以不可搞陰謀,因為「陰謀不祥,刑於雄節,危於死亡。」(《十大經》)執政者由忌「黃金珠玉藏積,怨之本也。」女樂玩好燔材(蕃載),亂之基也。守怨之本,養亂之基,雖有聖人,不能為謀。」《經法‧四度第五》最後要做到己正與四方的正之「五正」─「始在於身,中有正度,後及外人。」才能培育共識「以寺()逆兵」(抵抗外侮)(《十大經、五正第三》)從上可知,該經對欲望的分析下至平民上至國君可謂並無「分別心」。

   該經同時也開啟了後世對欲望和調心的看法。

   《老子》說:因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所以要人「見素報撲,少私寡欲。」勉人「曲則全,往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在減少私心和節欲之下,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為宗旨,就能「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後歸於樸。」

請參閱 :軒轅教《黃帝經》與六術的實踐

http://blog.udn.com/kweiic/8859655

( 知識學習健康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weiic&aid=897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