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27 00:00:00瀏覽5977|回應27|推薦156 | |
Jun /12 / 2015 北德行程的最後一天,來到德國的國門之都─法蘭克福(Frankfurt),因為這裡有德國最大且最重要的國際機場,我們即將由法蘭克福打道回國。十來天的行程,到了尾聲已經兵困馬乏,加上大都市通常令我較無感,且法蘭克福就和記憶中的印象一樣炎熱,最後一天有點卯足全力作最後衝刺的感覺,如同現在必須有始有終勉力寫完北德的最後一篇遊記一般! 法蘭克福,正式全名為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以便與位於德國東部的奧得河畔的法蘭克福(Frankfurt an der Oder)區別。法蘭克福位於德國西部的黑森邦,是萊茵水系美茵河岸的大城,也是德國中部與西南各邦人口最多的城市。法蘭克福除了擁有德國最大且最重要的國際機場外,也是德國的鐵公路交通中樞,更是歐陸的金融中心。 扮演德國空中玄關與鐵路樞紐角色的法蘭克福,實質上為德國及歐盟的經濟首都,是德國聯邦銀行(德國央行)及歐洲中央銀行的所在地,多家大型商業銀行總部也設立在此,是德國最重要的證券交易與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德國最多摩天大樓的地方。 而事實上,法蘭克福是融合新舊風貌的文化之都,自1562年起便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加冕的地方,崇高的地位延續到該帝國1806年瓦解為止,足以顯示這個城市的重要性。而人文歷史,當然也是我們參訪的著重所在。 羅馬廣場 Römerberg 「羅馬廣場」是法蘭克福老城的中心,其名源自於中世紀一座名為「羅馬人館邸」(Zum Römer)的商號,加上附近出土的羅馬時代城牆、住家等遺蹟,讓專家學者指出這裡曾是羅馬人駐軍、屯居及貿易之地。廣場周圍環繞著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市政廳(當地人習慣稱之為羅馬廳「Römer」),1405年時,市政府出資購得正面三棟及背面八棟商人住宅,打通牆壁並聯結中庭及通道而成。市政廳外觀由三座山形牆連成一氣,其上可見雙頭鷲的皇家紋飾及四尊皇帝的塑像,二戰中曾受到重創,後來依原貌修復外觀。 樓上的帝王廳(Kaisersaal),四壁掛滿帝王畫像,從查理曼大帝到弗朗茨二世,一共52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環立於此,這些畫作大約繪於1838至1852年,歷經二次大戰的炮火,竟奇蹟似地毫髮未損。昔日當選帝侯們在皇帝大教堂選出皇帝後,便一起來到帝王廳舉行酒宴慶祝。這段期間內,從廣場噴泉中流出的並不是水,而是葡萄酒,也成為平民百姓的狂歡慶典。 正對市政廳是一整排半木造建築,即使是經過修復整建,古色古香的外觀依然令人津津樂道。只是,此時所見的廣場,或許正爲假日市集作準備,怎一個”亂”字了得! 廣場中央有一座八角型的噴泉,上面矗立著正義女神雕像,女神左手握秤右手舉劍,象徵著世上的公平正義。 羅馬廣場南邊有一座建於1290年的老尼古拉教堂(Alte Nikolaikirche),是過去市議員及其家屬們專用的教堂,其梯型的屋頂是當時法蘭克福流行的建築風格。 一早來到羅馬廣場,但見萬頭鑽動人聲鼎沸,大陸觀光團體的人群、聲浪幾乎將廣場淹沒!這趟行程一路走來多是寧靜悠閒的古老小鎮,眼前這突來的翻騰喧嘩,霎時之間還真讓我難以適應! 皇帝大教堂 Kaiserdom 大教堂原名為聖巴洛繆教堂(St. Bartholomäus Cathedral),是13世紀的人們為了紀念耶穌12使徒之一的聖巴洛繆而建。雖然這座教堂從未有過紅衣主教駐留,但卻在德意志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356年,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四世頒布的「金璽詔書」中,明定帝國的皇帝必須由7位選帝侯中選出,而選舉皇帝的場所就在這間教堂的密室裡。1562至1792年,大教堂更成為帝國皇帝舉行加冕儀式的地方,因此「皇帝大教堂」便逐漸成為人們對它的稱謂。數百年來,大教堂經過數次重修與改建,哥德式的內部神聖崇高,德國優秀的藝術家們不斷將他們的才華運用在教堂的裝飾上,聖壇、浮雕、油畫、迴廊,在在顯耀了皇帝的威名。 皇帝大教堂周邊缺乏寬闊空地,很難拍出其恢弘壯觀的氣勢,因此轉載一張網路圖片(下圖)以饗讀者。 保羅教堂 Paulskirche 保羅教堂建於1789至1833年間,是一座外觀樸實無華的古典主義形式教堂,但它曾經是德國第一次國民議會的召開地點,歷史上的意義使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歷久不衰。有人形容保羅教堂是德國民主的搖籃,而目前這裡已不再作為教堂使用,而是德國民族紀念館。 上午的導覽行程很快結束,一直到下午離開市區前去機場之前,我們在法蘭克福這座金融商業大城有很多時間可以自由發揮。然而,行程的最後一天電力即將用罄,而大都市通常不若古老小鎮那般讓我樂於迷走其間,加上法蘭克福天氣炎熱,這最後的衝刺需得卯上全力!幸有Y先生伉儷邀約我姐妹倆同行,先逛市區再一起午餐,今天的自由活動於是有了明確的方向和令人愉快的夥伴。 賞心悅目的花卉市集
法蘭克福是座典型的商業都市,市區內現代摩天大樓四處可見,使得城市的天際線十分炫麗耀眼。我們來到購物精華地段的采爾(Zeil)大道,不爲享受自由逛街購物的樂趣,而是登上一座百貨公司的頂樓,俯看林立的摩天大樓與古老教堂及廣場新舊並陳的法蘭克福。 百貨公司頂樓的露天咖啡座與法蘭克福炫麗的天際線 衛營廣場與聖凱瑟琳教堂 衛營廣場與聖凱瑟琳教堂 (上圖) 座落在衛營廣場(Hauptwache)的聖凱薩琳教堂(Katharinenkirche),是法蘭克福最大的路德會教堂,以早期基督教殉道者聖凱薩琳命名。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建於1678至1681年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毀於盟軍轟炸, 1954年完成重建。 衛營廣場(Hauptwache)是法蘭克福的中心點,也是最有名的廣場之一。原來名為席勒廣場(Schillerplatz),在20世紀初改以廣場中央的The Hauptwache為名。 The Hauptwache( Main Guard),這座巴洛克式建築始建於1730年,在當年是這個城市的民兵總部,包含一座監獄。1904年以來,這座美麗可觀的建築被用作為咖啡廳,廣場也改以它為名。 今天衛營廣場上有露天市集,食物攤位及臨時桌椅遍布廣場上,燒烤香腸的香氣四溢,讓人忍不住被吸引過去!但是,我們中午要去老薩克森豪森(Alt Sachsenhausen)午餐,現在必須克制! MyZeil 購物中心 MyZeil在德國法蘭克福市中心的商場。它是由羅馬建築師Massimiliano Fuksas設計。這是PalaisQuartier發展的一部分,是主要購物街采爾的主要入口。 舊歌劇院 Alte Oper 舊歌劇院位在法蘭克福新舊建築的交界地帶,這棟古典主義的華麗建築,彷彿承襲著帝國時代的尊貴而與鄰近的摩天大樓對峙抗衡。舊歌劇院建於1872至1880年間,希臘式的山形門楣、列柱、拱廊,前廳頂上的四駕豹車與最頂端的飛馬,都使舊歌劇院散發出一種輝煌世代的貴族魅力,即使在二次大戰將這裡擊成斷垣殘壁後,仍有很長一段時間被人們視為「德國最美麗的遺跡」。1976年,德國政府開始進行舊歌劇院的重建計劃,到了1981年終於重新開幕。目前這裡除了用作歌劇、音樂會、舞台劇等藝術表演之外,也常作為國際會議的場地之用。 法蘭克福是德國偉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的誕生地,這位德國最受景仰的人文學家,他的名字與德意志文化的傳承及傳播緊緊相連,他是法蘭克福最引以為傲的市民,也讓這座城市始終帶著光環。歌德的塑像巍然立於現代大樓環伺的歌德廣場(Goetheplatz)上,在嶄新的世界中固守著傳統的人文價值。 又經過一處露天市集,今天是禮拜五,怎麼感覺法蘭克福已經像是假日了?頂著大太陽走了兩個多小時,過午的此時已是飢腸轆轆,但我們依然堅持不改到老薩克森豪森午餐的計畫,聞著四處飄散的燒烤香氣只能猛吞口水!不過,我們至少停下來買了杯風味獨特的現調「薑汁檸檬水」,在暑熱中有如甘霖! 1994年7月第一次來到法蘭克福,對她最深的記憶就是羅馬廣場,還有熱得令人無處躲藏的天氣。此時是6月,情況較當年印象稍稍好些,但比起北德城鎮的涼爽天氣,這裡的暑熱著實令人難以招架!終於,四個人又渴又餓都走不動了,撐著回到衛營廣場搭乘計程車,越過美茵河到達對岸的老薩克森豪森用餐。 老薩克森豪森 Alt Sachsenhausen 老薩克森豪森是位於美茵河對岸的老街區,保留著法蘭克福往昔的風味。街區內有超過120家酒吧,提供當地最具代表性的飲料─蘋果酒(Apfelwein),是一處適合放慢腳步、品嚐美食的地區。 我們按照原定計畫來到這家餐廳,雖然賓客眾多,不過餐廳依然展現了速度和效率,點完餐10分鐘後餐點即陸續上桌,首先出現的就是蘋果酒。蘋果酒是一種將蘋果榨汁後發酵而成的水果酒,酒精濃度約在5.5%到7%左右。蘋果酒通常被裝在一種名為「賓貝爾」(bembel)的白底藍花陶壺裡,喝時再倒入「修貝杯」(一種表面刻有花紋的玻璃杯)中,並加入大約四分之一的礦泉水。基本上,蘋果酒不會出現在高級餐廳或大飯店的酒單上,只有在帶有鄉土氣息的小館子才品嘗得到。來到德國旅行,一路上不是啤酒就是白酒佐餐,現在到了法蘭克福,我們當然不會錯過這具有地方色彩與特殊風味的蘋果酒囉! 老薩克森豪森的餐廳供應的是當地傳統美食,由於昨天才吃過德國豬腳,所以我們今天點了豬肋排。然而,服務生送上桌的卻是德國豬腳,我們一臉錯愕問他要豬肋排,只見他四兩撥千斤地拍拍他自己的大腿,得意地說「It’s good !」我們在哭笑不得的情況下接受了德國豬腳,因為走了一個早上肚子已經餓扁了,再沒力氣和他斡旋了!蘋果酒微酸微甜的口味非常清爽淡雅,喝起來像是略帶酒味的氣水,正好消解豪邁豬腳的油膩感。話雖這麼說,我們四個人還是敗給兩套餐點,最後只能向德國豬腳投降! 臨去秋波 美茵河畔風光 剛剛是搭計程車越過美茵河(Main),到老薩克森豪森午餐,現在酒足飯飽,合該沿著美茵河畔徒步回老城區。夏日午後的陽光熱氣騰騰,但是河畔的綠地上還是有人在享受著熱情陽光的親吻。河岸上成排的法國梧桐爲我們張開綠色華蓋,稍稍阻擋太陽的熱力。 屹立河畔遠處的尖塔即是 皇帝大教堂 橫跨美茵河上的橋樑,是欣賞河景與眺望法蘭克福摩天大樓群的絕佳觀景點。其中最有名的是鐵橋(Eiserner Steg),這是一座建於1869年的新哥德式步行橋。 橋上欄杆掛滿的「愛之鎖」,代表的是一則美麗的愛情傳說─情侶們將懸鎖鎖在欄杆上,並將鑰匙丟入河裡,象徵兩人的愛情堅貞不移。愛情鎖傳說之肇始,可溯至一戰以前塞爾維亞弗爾尼亞奇卡礦泉鎮的至愛橋(Most Ljubavi)。至於推波助瀾者,則是義大利作家費德里科•莫恰(Federico Moccia)2006年的小説 《愛是如此孩子氣》(Ho voglia di te)及其2007年的電影作品。作品中,男女主角在羅馬米爾維奧橋(Ponte Milvio)旁燈柱懸上愛情鎖,繼而將鑰匙丟入台伯河,象徵從此刻起兩人永不分離。Federico Moccia不僅讓「愛之鎖」的傳說具體化,並於新書發表前親自到書中場景─羅馬米爾維奧橋上的燈柱鎖上了一個掛鎖,此舉引發義大利年輕人群起仿效,導致橋上的燈柱因不堪負荷而傾斜。 「把愛鎖住」的儀式行為已然蔚為風潮,從義大利、歐洲一路延燒至全世界。現在不管走到哪裡,只要有橋,就可見這所謂的「愛之鎖」,歐洲的橋樑幾乎無一倖免。在我看來,密密麻麻的掛鎖已嚴重破壞橋樑原有景觀,人們一窩蜂的媚俗行為可謂氾濫成災! 法蘭克福的全名為「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美茵河為這個以金融、展覽、運輸而聞名的大都會增添了一份輕靈柔謐,寬闊的河面上大小船隻穿梭,河道兩岸古老建築與摩天大樓新舊並陳,在這裡可以悠閒散步,也可以在臨河的露天咖啡座消磨時光。 法蘭克福因為美茵河蜿蜒流過,不僅潤澤生命、孕育文化,也為此區創造了許多美景,讓摩天大樓林立的法蘭克福慿添一縷清新婉約。我喜歡有水的城市,美茵河是法蘭克福最令我心動的地方,結束旅程告別德國之際,就讓美茵河畔的旖旎風光停駐在記憶中吧! 2015 北德傳奇之旅 全文完 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曾說:「我們在有形世界狂熱地採掇純蜜,爲了豐富那無形世界的金色大蜂房。」走過德國北部大大小小的童話城鎮,在豐美的人文洗禮之後,Bianca又想念起醉人的湖光山色!6月即將背起行囊,再度踏上今生的夢土─阿爾卑斯山!在此先向好友們暫時告假,待回國後再與您分享瑞士風光。 謝謝您 一次又一次來賞文推薦! 感恩您 一篇又一篇的用心回應! 祝福您 平安喜樂 夏日愉快!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