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告訴」乃論
2010/03/30 10:29:10瀏覽1580|回應2|推薦8
很難想見,像「告訴」這麼簡單又不起眼的兩個字,居然各有一段公案。
  • 【檢】:牛觸人,角箸橫木,所㠯人也。从口、从牛。曰:「僮牛之【說】
」同今「以」。「从口、从牛」所以應作「吿」而非「告」(上面「牛」字中間的一豎應該穿出第二條橫槓)。許慎認為「」是個會意字:為了防止牛以角觸人,於是在牛角上裝了稱為「楅(ㄈㄨˊ/ㄅㄧˋ;fu2/bi4)」的橫木,同時用以知會人們小心,因而有「告示、告知」之意。許慎同時引用了易經中的「僮【1】(ㄊㄨㄥˊ;tong2)牛之」為例。

段玉裁卻不以為然,認為許慎乃是受了「
僮牛之」的誤導。因為,若依說則「」應是「」這段橫木的別稱,字中卻不見「木」字。同時「牛」並無「」意,所以段認為「」應是形聲字,「口」為形意、「牛」為聲;應是「从口、牛聲」,而非「从口、从牛」。

若按今日國語(普通話)的發音,則說和說一般地莫名其妙。但國語發音往往與古音相去甚遠,因此說並不似看起來這般牽強:「牛」字的閩南語發音,便與「忠吿(ㄍㄨˋ;gu4)」之「吿」頗為相近。旁證還有「桎梏(ㄓˋ ㄍㄨˋ;zhi4 gu4)」的「梏」。

「訴」這個字的公案,嚴格說來並不在該字本身,而在它右側的「斥」字。
說文中並無「斥」字。那麼,「訴」字的右側,究為何字呢?這點,注本與北宋本的說文便有出入了。北宋本云:
  • 𧦡(訴)告也。从言、
 其中「(ㄏㄢˇ;han3)」即「【2】」的籀文。而注本則說:  
  • 【日】𧩯(訴)告也。从言、㡿聲。《論語曰:「𧩯子路於季孫𧩯或从言朔。𧩯或从朔心。【段】
㡿(ㄔˋ;chi4):郤屋也。从广、屰(ㄋㄧˋ;ni4)聲」。注云:凡从「㡿」的字,漢隸成了「厈」,後更訛作「斥」。因此大本中的「厈省聲」的「厈」,其實仍是「」,只不過隸書寫作「厈」;徐鉉誤將隸書寫法夾雜了進來。

「郤(『卻』之誤)屋」段玉裁解釋為「拓廣屋室」。另有一說,則指「郤屋」意謂「退卻其屋而不居」。愚意以為二說皆有所本。「充斥、斥資」中的「斥」皆有開展、拓廣的意思。而「排斥」中的「斥」便有令之退卻的意思。

「吿訴」有「通知、知會」的意思,但也都有「爭訟」的意思,譬如「告狀、訴訟」。法律用語的「告訴乃論」當然是取意自後者,用作此篇的標題,是筆者一如以往玩玩文字遊戲罷了。

註解
  1. 僮,「童」古字。
  2. 厂,山石之厓巗。人可凥。象形。…厈,籀文从干。

參攷文獻
【檢】若無另外注明,文中所用之小篆圖檔則皆出自『《說文解字》全文檢索測試版』。
【日】此字之小篆字形來自「漢字データベースプロジェクト」內之《說文解字注》。
【說】漢‧許慎:《說文解字》。
【段】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洪葉文化,台北市(1999)。

「諉過」說明(Disclaimer)
中文並非敝人之專業,對於古文的解釋多為望文生義、想當然耳之屬,懇請前輩先進擔待,並不吝賜教。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oks&aid=3849433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00:33 【udn】 我還找到這個網頁!大老 意思 告訴 不會比價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10/04/07 00:35

想不到告訴

有這麼複雜的背景

我覺得挺難想像告和牛有關

感覺古人講的話比較偏台語

Leatherneck(kuoks) 於 2010-04-09 20:06 回覆:
的確如此。「臺語」就是閩南語、又稱「河洛話」(今常遭蔑稱為「福佬話」),其中只有小部分受到原住民語言的影響。這「河洛」指的應該就是黃河、洛水流域,也就是中原的意思。中原人因為戰亂歷史上有數次南遷,所以今天南方的閩南話、客家話尚保持了許多古音。有些國語唸起來不押韻的詩詞,換用閩南語、客家話唸就押韻了!

你有環境學學客家話嗎?家慈是客家人,可是我卻聽不懂、更不會說客家話,很後悔小時候沒學。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3/31 08:11
「郤」不是隙字嗎?
Leatherneck(kuoks) 於 2010-03-31 10:11 回覆:
兄所言甚是,言「郤(同『卻』)」乃弟之疏忽。現改為「郤(『卻』之誤)」。
本作「,郤屋也」,注本則作「卻屋也」。「郤(ㄒㄧˋ;xi4)」乃地名,《說文》:「晉大夫叔虎邑也」。以「郤」為「隙」乃假借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郤,叚借為隙」)。大本之說遂不可解。

微軟漢語拼音「que4」下可見「郤」字,弟遭其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