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08 21:34:28瀏覽949|回應0|推薦2 | ||||||||||||
-番、宷(審)、悉、詳 「飯糰?手卷?」和「票券有價,書卷無價」兩文中提過,「釆」原是「鳥獸指爪」。這篇文章,我們就以一個有「釆」做「鳥獸指爪」的字來開頭:
接著介紹三個連環相關的字,其中第一、二個在《說文》的「釆」部:
「宷」這個字形,便讓我聯想到在野外考古挖掘的古生物學家。當他們有了新的發現出土,便會在其上撐起個帳篷,避免新發現遭日曬雨淋而受到損害。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能夠保持發現物的完整,並從而對所研究的品種,獲得更透澈的了解。 但,「釆」亦有「辨別」之意。同時,「宷」字中在「釆」上所覆蓋的,不是個簡陋的帳篷,而是含意為「交覆深屋【說】」的「宀」。在層樓重閣中慎重其事地分辨,自然是為了仔細完備。而這般地仔細完備,應是為了明白真相、理解全貌。因此,「宷:悉也、知宷諦也;悉:詳盡也;詳:審議也」。 「悉」和「宷」同屬會意字。因為,按照「悉」的構成單元:「釆、心」來看,自然是「用心辨別」的意思。而「詳…从言、羊聲」則是個形聲字。除了「釆」所代表的「辨別」之外,這三個字都有「仔細、完備、知曉」的意思。茲依各意舉例於下表:
這再次說明,小小一個「似米而非米」的「釆」字,實是非同小可啊! 註釋 【1】閩南話稱火柴作「番仔火」。 【2】筆者好奇:為何簡體字的「審」作「审」,而不作「宷」?「宷」原是會意字,寫成「审」後,成了形聲字了,但字意卻與代表意義的「宀」毫無干係。 【3】這裡「未審」一詞不是「未審先判」中的意思,而是「沒搞清楚」,如《後漢書》張、王、种、陳列傳:「今旦聞下太尉王公敕令自實,未審其事深淺何如。」 參考文獻 【檢】文中所用之小篆圖檔出自『《說文解字》全文檢索測試版』。 【說】漢‧許慎:《說文解字》 【彙】陸師成主編:《辭彙》,文化圖書,台北市(1990)。 「諉過」說明(Disclaimer) 中文並非敝人之專業,對於古文的解釋多為望文生義、想當然耳之屬,懇請前輩先進擔待,並不吝賜教。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