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楞嚴經-90
2018/07/27 20:28:06瀏覽37|回應0|推薦0

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砵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阿難。今汝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

阿難。如彼世人聚見於眼。若令急合。暗相現前。六根黯然。頭足相類。彼人以手循體外繞。彼雖不見。頭足一辨。知覺是同。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來七常住果。世尊。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誰立因求無上覺。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成戲論。云何如來真實語者。惟垂大慈。開我蒙悕。
*******************************

不經由前六塵所引起的所見了知,覺性妙明是不必依循六根而能了知的,只是寄託六根發生本覺明妙的能明所明,因此六根可以互相作為使用,是因為六根只是一個覺性,阿難,你難道不知道現在這個法會當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砵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是因為如來覺性的光芒中,映照使其暫時顯現身觸,既然是風的體質,本來是沒有本體的,卻能覺觸,各種修得滅盡定的聲聞,獲得了寂然清淨的身心,就如同這個法會當中的摩訶迦葉,長久滅盡意根,徹底領悟了知不是因為心念的意根.

阿難,現在你的六根虛妄如果都已圓滿拔除,內心晶瑩透徹而發光,就像是這樣,虛浮塵境與器物世間各種變化塵相,如熱湯銷去冰塊,相應的念頭就消滅,而化成無上的了知覺性.

阿難,就如同那個世間人,聚集見性於眼根,如果令使急合雙眼,黑暗的塵相出現眼前,六根昏黯而不能見,與頭足不能見互相類似,那人以手依循身體外圍纏繞撫摸,那人雖然不能看見,頭足卻能一一辨明,知覺是相同的,只因為能見是因光明的緣故,黑暗就成為無有所見,雖然沒有光明卻能自己發覺辨明,那麼各種暗相就永遠不能產生昏暗迷失,根塵既然銷滅,為什麼覺性妙明不能成為圓融妙用呢?

阿難向佛說,世尊,就如同佛所說的話,由覺知心性的因地,欲求常住不生不滅的果位,要因地與果位名稱意義互相對應,世尊,就如同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稱謂雖然有分別,卻都是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是這個見聽,離開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本體,猶如意念的心,離開前塵,本來一無所有,為什麼要將這個畢竟斷滅的因用以為修行,而欲求獲得如來七常住果,世尊,如果離開明暗,見性畢竟是空,如果沒有在前塵相,意念的體性自然就滅亡了,前進後退來回循環,微密仔細推究尋求,本來就沒有我的心體與我的心體所在的地方,將立誰為因地而求無上覺性?如來先說清靜精明圓滿常在,實誠違背超越所說的話,終究會變成兒戲的言論,為什麼如來說是真實語的?只請垂憐發大慈悲,開啟我蒙昧的意念.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lin188&aid=113638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