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慣性思危
2010/02/21 01:15:38瀏覽1265|回應1|推薦35

 
 
 
 
不知道這樣的習慣,
是好是壞?
 
 
 
 
回顧我的前半生,
很像隨時都在拉警報的硝煙戰場.
 
 
 
 
以前在劇校時,
最怕聽見大師哥集合我們這些小個兒,
因為凡集合必無好事,
不是挨罵挨打,就是被莫名虐待,
待在宿舍不但得不到保護,
反而更是將自己暴露在一個更不得安眠安寧,
更危險的地方.
沒錯,在當年慘綠的成長鐵幕裡,
半夜隨時被挖醒集合挨揍挨罰,
皆是家常便飯.
 
 
 
 
大學時,通過全國大專院校五度五關的公開甄選,
出任1996年青訪團亞太團的團員,
凡參加過或耳聞過青訪團的人都知道,
這是當年教育部委託救國團所主辦的一支,
專門訓練全能青年大使的閃亮團隊,
代表中華民國擔任國民外交的重要使命.
 
 
 
由於青訪團的訓練極為嚴格,
所以當年能被青訪團遴選上的人中龍鳳,
諸多皆是各行各業當今的頂尖翹楚之輩.
唯獨我除外,如今仍是一介貧窮書生,
乏善可陳的都會單爸.
 
 
 
 
不管是當年的劇校鐵幕(詳見拙作"戲說粉墨的青春"),
或是宛若電影"魔鬼女大兵"情節的青訪集訓,
我那即或居安,依然慣性思危的認知模式,
一直是生命中,永遠處於備戰狀態的警醒習性.
 
 
 
 
話說從前那份"沒有青訪人做不到的事"的青訪精神,
現在拿它用來面對眼前如此艱難的生活,
的確也是一通百通十分受用.
 
 
 
同理,當年劇校練苦功從不偷懶的態度,
而今拿它做為勤練眼前博士階段治學的苦功,
亦然.
 
 
 
 
今年不知是遇上什麼樣的好流年,
居然會有35天寒假這種天大的好事.
這對一路馬不停蹄走來的自己,
簡直是上帝送給我一份得以好好休養生息的厚禮.
 
 
 
 
可悲的是,天生勞碌命慣的自己,
即或真的遇上千載難逢好機會可以好好休息,
大概是習慣長期活在緊繃的狀態,
導致久了便忘了如何過放鬆愜意的生活,
直到整個假期都快放掉一大半,
才開始慢慢找回如何徹底得安息的態度.
(真要命,浪費了好大的假期成本)
 
 
 
 
得安息,說的簡單,
其實心,還是一直懸在研究室,
始終掛著滿腦子在想的研究,
以及那些不時溫故也必須面對知新的來往課程.
 
 
 
本來對於全然委身學術志業的新生活運動,
多少還是有些難捨凡塵俗戀,
直到上次學校請來師大大傳所胡幼偉老師的開示後,
才知獻身學術,等於將整個人未來生命的所有,全都獻上了.
胡老師的說法,以及自己的親身實踐歷程,
未料也印證"學術這一行"和"How To Get Ph.D"兩本書中所提到,
對於如何身為一個好學者,所必須具有的基本態度與核心精神.
 
 
 
誠如胡老師的勉勵,現在不管逢年過節,甚至漫漫長假,
也不知何時開始愛上喜歡窩在研究室裡這一回事,
久而久之日久成性後,竟然變成一種清淡生活的極簡享受,
尤其是當辛苦的研究工作,有了一些些小小的突破時,
那種莫名的成就感,頓時全然足以將許多疲累的過程,
瞬間煙消雲散重新得力.
 
 
 
 
不過,我說了,習慣居安裡思危,
是我自己前半生養成宛如"野生動物"的警醒性格,
不是不想太ㄍ一ㄥ,而是實在不懂放鬆(或放縱),
直到這次加量更加"假"的超級寒假,
反而促使我打心底開始重新學習,
慣性思危的另一面,同時學著體會何謂居安,
以及怎樣在忙亂中,依然能找到得安息的秘訣.
 
 
 
 
是的,即或放長假,我還是常跑研究室,
但出於甘心樂意,心,自然就不苦.
眼看整個漫長的假期,再過不到48小時即將成為回憶,
一心只怕開學前,因為假放太長,心收不回來.
不過想想,連放假居安都還時時思危的狀態,
似乎也沒有必要擔心假期結束前,
畫蛇添足地設計什麼關於收心操的自擾情境.
 
 
 
 
倒是葳,看來也是遺傳到老爸的戰鬥型人格,
在35天溫故(複習小一上)知新(預習小一下)的不停學習之下,
他倒希望趕快開學,躍躍欲試開學後,
自己的學業能否在新的學期,有顯著的斬獲.
 
 
 
 
沒錯,再過不到48小時,
千載難逢的超級寒假,就要正式宣告結束了,
但是,對於一個習慣思危的人,
未料一場長假的生活學習中,
竟是上帝讓我重新在"也無風,也無雨"的太平日子裡,
創造一種學習居安得安息的情境.
 
 
 
真格兒的,
剛開始我不太能夠適應這樣的安適日子,
甚至心裡還會不時浮現一些控告自己偷懶,
不努力,不上進,不夠積極的聲音,
不過,眼看博二下依樣繁重的課表,
以及所有開學後準備On Air的大小瑣事,
即將全在假期落幕後紛紛登場的不久將來,
終於明白,這場超級寒假無非是上帝賞賜給我的安息Spa,
畢竟適度的休息,真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以至於如何將"適度的休息",
設計成"追求卓越"中亦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時,
我想,經過這次充份的休息後,
我應該更正向地看待適度休息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因為乏善可陳,
加上一路走來大小難事,
都是一肩挑的鍛造磨練,
所以養成了居安思危的生命特質.
 
 
 
 
難得最後假期的週末夕陽下,
我和K爸在台北大學的操場閒聊,
才知自己為什麼這些年會把自己搞得那麼忙的原因,
實在不是因為事情太多忙不過來,
而是每件事都因著太習慣要花過多的時間,
構思前置,用心當下,檢討過往,擘劃未來,
才會把自己搞得如此忙碌.
 
 
 
 
可笑的是,這樣的忙碌,
既沒賺得名,也沒贏得利,
只是圖到一份慣性思危下,
幾許可輕如鴻毛,
也可重如泰山的點滴心安.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phou&aid=3790800

 回應文章

王尚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燃燒的慣性
2010/02/21 11:22
藝術家的命運,是一種分外的燃燒。
燃燒的慣性,成為自我與生存的憑藉。

除了健康要顧好,其他哪有什麼關係呢?
找到真正深沈的能量之泉,繼續為自己與人們供應燃燒。
即使人群中徘徊張望,依然有精進萃取的姿態。
除了老天爺,人海中也還是有人會懂,會看得見的呢!

加油!
也祝福新年新氣象!
侯剛本(kphou) 於 2010-02-21 12:43 回覆:

尚智:

我發現人群中,

有一種人是屬於發光體或發熱體,

這些人的特質如你所說,

是用燃燒在給予人群溫暖.

無奈即或發光發熱體也會有殆盡的時候,

奇妙的是,往往此時其它的發光發熱體,

便會自動靠近,各自分享出一些光和熱給他們的同伴,

以至於殆盡的能量,又會迅速回到重新得力的狀態.

三國傳言,呂布的方天戟一旦杵地,

呂布將會得到一種重新得力的神力,

就像水神之子波西傑克森,只要有水,

再重的傷,他都能訊速恢復.

你說得對,現在這種過度Loading的年歲,

健康顯得格外重要,

但心靈上的重新得力,除了一貫持守的信念之外,

如同尚智這樣的良朋益友,

亦是我生命中,重新得力的能量來源.

認識王尚智的人也都知道,

尚智自己也是個發光發熱體.

突然覺得,人世間因為有這些宛如螢火蟲的生命,

點綴著冷暖無常的世界,

這才覺得,活著,是件美好的事,

即或活得辛苦,但心不苦,

自是另一份難言的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