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23 02:43:59瀏覽5315|回應0|推薦7 | |
賞讀臺灣古典詩海洋山川篇【日月潭棹歌】
詩題背景: 日月潭簡稱明潭。舊有「沙連」、「珠潭」等異稱,潭面以拉魯島為界,東側形如日輪,西側狀如月鉤,故名日月潭。潭水瀲灩波光分兩色,一邊紅紫一邊藍。據彰化縣志記載:「水裏社潭,一名日月潭,在水沙連內,潭中水色兩邊不同」。鄧傳安「蠡測彙抄」《遊水裏社記》記載:「其水不知何來,瀦而為潭,長幾十里,闊三之一,水分丹碧二色,故名為日月潭」。由此可見日月潭「色分丹碧,象判陰陽」,真乃幽微靈秀之地。 日月潭位於台灣南投縣的魚池鄉,是台灣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最美麗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748公尺,群峰環抱,層巒聳翠,碧山涵水,渾然天成的詩畫意境,恍若塵囂中的桃花源。常讓歷來造訪者流連忘返,也讓無數的騷人墨客詩文題詠。所謂:軟紅十丈紛塵海,卻有桃源世外留。揆諸史書,信而有徵。 《彰化縣志》記載:「沙連,日月潭也。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絡,自山口入潭,廣八、九里,屈曲如環,水深多魚,中浮一嶼,曰珠仔山。番欲詣嶼,划蟒甲以渡。嶼員淨開爽,青嶂白波,雲水飛動,海外別一洞天也。」 藍鼎元《紀水沙連》記載:「水沙連嶼在深潭之中,小山如贅疣,浮游水面。其水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絡,自山口入,匯為潭。潭廣八、九里,環可二、三十里。中間突起一嶼。山青水綠,四顧蒼茫,竹樹參差,雲飛鳥語;古稱蓬瀛,不是過也。」 鄧傳安「蠡測彙鈔」《遊水裡社記》記載:「台灣乃海中一嶼耳。嶼之中有斯潭,潭之中復有斯嶼,十里如畫,四時皆春,置身其間,幻耶真耶,仙耶凡耶。」 日月潭是原住民邵族的聚居地(邵語:Zintun)。傳說千百年前,邵族祖先帕達木率領族人追逐一頭罕見的白鹿,尋溪源越鞍部而臨古老的水沙連內山,遂發現一泓碧水的日月潭,從此舉族遷居此洞天福地。這也讓邵族的人文資源:獨木舟與杵歌,伴隨日月潭的水光山色傳揚於世。獨木舟是邵族特殊的交通工具,是將整支樹幹挖空製成的,邵族人稱為Ruiza。藍鼎元《紀水沙連》記載:「蟒甲,番舟名,刳獨木為之;劃雙槳以濟。大者可容十餘人,小者三、五人。環嶼皆水,無陸路出入,胥用蟒甲。外人欲詣其社,必舉草火,以煙起為號,則番刺蟒甲以迎;不然,不能至也。」由此觀之:獨木舟對邵族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潭中載人、捕魚、運貨都適宜。後來「獨木番舟」也成「水社八景」之一。另邵族的「杵歌」最為外人所熟知。早期台灣的風光介紹,常以日月潭為背景,加上邵族的招牌歌舞「石印杵聲」為代表,而今也發展成專業的表演歌舞藝術,並列入日月潭的八景之一。「杵歌」多由邵族婦女演奏,由於節奏強烈,甚為遊客喜愛。誠如詩人古意堂詩讚:「人歌古調杵傳聲,山中逸韻如仙籟。」 日月潭亦是台灣最負盛名且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風景區,昔日曾以「水社八景」風光享譽國內外,然今日部分景觀已非,惟台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依舊耀眼。民國88年921大地震,日月潭遭受前所未有的摧殘,卻也帶來重建的契機。原屬省級風景區的日月潭,經升格為「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積極的投入人力物力來進行重建工作。近年來又不斷的舉辦各種大型活動以吸引遊客,我們確信重建後的日月潭將再綻光華。探訪日月潭無論是步道尋幽,單車環潭,纜車俯瞰或浮舟漫游,日月潭多樣的風貌,一定會讓你發出驚歎:信是地靈鍾毓秀,偶然信腳到桃源。 賞讀詩作:【日月潭棹歌】作者/李碩卿/載於《詩報》第8期1931年3月16日 珠潭水與天池通,涵虛搖綠吹天風。不知海拔幾千尺,盈盈一水瀦玄穹。 別開生面懸空際,天潢不與凡流同。悠悠終古自渟蓄,不隨萬派爭朝東。 紅霞萬疊迷幽壑,疑有日月潛其中。我來髣髴行塵外,葉舟飄入斗牛宮。 忽聞仙樂飄逸響,鈞天雅奏韻鏗鏘。原人戞石調自古,一洗人間凡音空。 杵歌悠揚韻未已,千峰霧壓雨濛濛。雨中似見潛蛟舞,泉流作聲鳴淙淙。 倏忽雨收雲開霽,起摩殘碑披蒙茸。天教白鹿洩靈秘,海外桃源露幽蹤。 鹿走羊亡三百載,浮沉人世幾滄桑。閒雲潭影自長在,山中訪古嗟興亡。 君不見,獨木舟,古物蒼然水中央,不管地老與天荒。 溯洄原始感無窮,等閒我欲頻飛渡,擬向青天騎白龍。 語譯: 日月潭的水與天池相通。當風來時水霧瀰漫,四周群巒疊翠,蕩漾於綠波中。我雖不清楚這高山湖泊海拔有多高,但覺得這清澈的湖水是蓄積在天上的水潭。與眾不同的凌空姿態,有別於凡間的河流。長久以來靜靜的淌在那兒,不隨那多數的河川爭著向東流。當紅霞重疊瀰漫山谷時,會讓人懷疑其間有日月潛藏。我彷彿從遙遠的塵世來,駕著一葉扁舟飄然的進入天河。耳邊忽然飄來仙樂,不凡的音韻宛如鈞天廣樂的悅耳。原來是當地的卲族敲著石杵哼唱古調,那動聽的樂聲滌盡了凡間的俗音。悠揚的杵歌尚未了,群岫卻已含煙籠霧細雨濛濛。在雨中似乎看見潛游的蛟龍飆舞,流瀉的泉水也淙淙作響。轉瞬間,雨停霧散天空放晴,我撥開雜草撫摩著殘存的石碑記載。知道上天有心讓白鹿洩漏神靈的隱密,才讓邵族祖先尋獲這海外桃源的蹤跡。悠悠三百載人世間幾經變化。而閒逸白雲映潭的美麗身影依舊常在。我在此尋訪古蹟撫今追昔,想起興亡盛衰不由嘆息。你難道沒看見?獨木舟古老的痕跡依然立於水中央,無論歲月更迭也不曾變動。我回顧以往感慨無限,只希望平凡的我,能經常飛渡日月潭,一如騎著白龍遨遊青天之上那般的自在暢快。 作者:李碩卿(1882-1944),原名燦煌,字碩卿,一字石鯨,號秋鱗,晚號退嬰。原籍臺北,後遷居基隆,並開設私塾「保粹山房」。門下弟子近千人,時以「保粹派」稱之。曾與顏雲年、張純甫等共組「小鳴社」,為基隆最早的詩社。昭和9年(1934)移居九份,其間促成九份「奎山吟社」、基隆「大同吟社」、雙溪「貂山吟社」合併為「鼎社」。其生平詩文多藏而不刊,後應弟子所請,刊行《東臺吟草》。是日治時期少數專門以東臺灣為主題的詩集。 賞析: 本詩乃詩人泛舟潭中,耳聞天籟的原民杵歌聲;復見潭景氣象萬千,陰晴變幻莫測,感覺彷彿進入桃源仙鄉。而在登臨潭中島探訪古蹟後,撫今追昔有感而作。首寫日月潭「一水瀦玄穹,終古自渟蓄」,引證「蠡測彙抄」記載:「其水不知何來,瀦而為潭」。再寫「日月潛其中」隱含潭名。復以「葉舟飄入斗牛宮」「仙樂飄逸響」「白鹿洩靈秘」勾勒桃源仙境,同時狀寫日月潭煙霞、雨景、杵歌之聲色,最後以「閒雲潭影」「獨木舟」來見證滄桑,嗟嘆興亡。全文情景交融,形象鮮明,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賞讀其詩作一句一讚,名家大作自是不凡。 本詩為七言古詩,全文237字三十四句,採「轉韻」之法。首押一東韻,次轉七陽韻,三轉一東韻,四轉二冬韻,五轉七陽韻,最後又轉回一東韻。其用韻上下停勻,首尾悉稱。 另觀本詩聲律,古體詩的典型特徵三平調之句有九,似乎有意多出現,以示與格律詩相區別,由此足見詩人工妙,格調高古,體制儼然。 心得感想: 日月潭,靈鍾鯤島享譽中外,綺麗的風姿,總令人百看不厭,讚嘆不絕。他始終是旅人窮幽選勝的首選之地。我們鍾愛日月潭呈現的靜謐、安詳與自然美感,欣羨「舟如天上泛,人似鏡中遊」的飄逸,喜歡「餘音散碧落,遍是遏雲聲」的原民杵歌。因此儘管白雲幻蒼狗,我們依然沉醉珠嶼水中浮。朋友,您有多久沒有享受日與月的洗禮? 有多久沒有欣賞「山自凌空水自閒」的美景? 有多久沒有「一櫂木蘭舟誤入銀河遊」的感受?來趟日月潭,定不負所望。
習作分享: 【日月潭杵歌】七絕 層巒環抱水雲鄉,杵韻清歌徹昊蒼。古調悠揚客留步,貪聽沉醉誤歸航。 【暢遊日月潭】七律 鏡水屏山四望幽,潭懸日月色雙浮。煙波繚繞蓬瀛去,杵韻鏗鏘太古留。 乘興蹬輪騎鐵馬,緣情蕩槳泛蘭舟。渚汀鷺舞斜陽外,喜得桃源任暢遊。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