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3 23:58:31瀏覽1262|回應2|推薦34 | |
圖片來源:http://www.chaufong.url.tw/history.htm [超峰晚鐘] 作者/鄭玉波 樹色崗山暮,錚錚出佛堂。 聲喧留落日,唄誦禮空王。 詠月敲何早?穿雲響更揚。 世多聾待振,餘韻繞蓮鄉。 語譯: 深淺有致的樹色疊翠,映襯著傍晚的大崗山。錚錚的晚鐘清音嘹亮,響自超峰寺供佛的廳堂。出家人大聲的誦經想挽留住夕陽,禮佛歌詠三寶的偈頌持續不斷。此刻明月尚未升起,晚課鐘聲敲響是否早些呢?那梵唱穿雲而上,響至天際更加播揚。這也許是人世間有諸多昏昧不明之徒,有待大聲疾呼喚醒。餘韻悠悠,禮佛梵唄聲繚繞著阿蓮鄉。 作者: 鄭玉波(1916-1993)屏東縣林邊鄉人,性好吟詠。早年經商,曾受聘為林邊漢學教師。詩文、書法皆負盛名,屏東地區經常可見其撰文題字。昭和18年(1943)與林榮祥邀集地方人士創屏東「蕉香吟社」,後擔任臺南「安南吟社」顧問。(資料摘自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賞析: 1、本詩為仄起不入韻式五言律詩,四韻,四十字。押下平七陽韻,用韻字:堂、王、揚、鄉。 2、本詩頷聯「聲喧留落日,唄誦禮空王」以及頸聯「詠月敲何早?穿雲響更揚」都採呼應式句法。此種句法,下句與上句,必須有深切的關聯,都用於律詩之頷聯與頸聯,且都屬對仗句型。另本詩頷聯、頸聯之名詞與動詞相互錯開,句型富變化亦為佳構。 3、本詩首聯明起擒題,以傍晚大崗山蒼翠的樹色,古寺晚鐘的錚錚清音為起始。頜聯承接題意引事列證,描述日落後寺僧猶然禮佛,誦經不斷。頸聯進一層轉筆,寫明月尚未升起,晚課鐘聲早已敲響,而梵唱穿雲而上嘹亮傳揚。末了尾聯蘊藉弦外之音,冀望餘韻繚繞的禮佛梵唄聲,能振聾啟瞶。全篇章法一氣呵成,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無怪乎榮獲「高縣八景」徵詩文比賽首獎,成為超峰寺的重要代表詩作。 讀後感想: 賞讀 [超峰晚鐘]詩作,深深佩服詩人為文的功力。讀其詩句的感覺,正如謝榛【四溟詩話】所言:「誦之行雲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尤其此詩有境界,『情趣』和『意象』兼備。如「樹色崗山暮,錚錚出佛堂」「聲喧留落日,唄誦禮空王」詩人寫景「顯」;如「世多聾待振,餘韻繞蓮鄉」詩人寫情「隱」。顯則輪廓分明,隱則含蓄淵永,是以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真是好詩。讀者焉能不一讀再讀? 延伸資料閱讀: 1超峰寺,位於今高雄縣大崗山西面,為臺灣著名古剎之一。興建於乾隆28年(1763),相傳最早乃由紹光老和尚於此結茅為庵。 2清代鳳山八景: (1)鳳岫春雨〈指鳳山市到林園鄉一帶的鳳山丘陵〉(2)瑯嶠潮聲 〈指恆春落山風。恆春的古名「瑯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清末,恆春不再歸鳳山縣所轄,所以在鳳山縣采訪冊裡將鳳山八景中瑯嶠潮聲一景刪除,而增補一景「龍巖冽泉」,即今萬壽山) (3)淡溪秋月(今高屏溪) (4)球嶼曉霞〈今小琉球〉 (5)岡山樹色〈今大崗山〉 (6)泮水荷香〈今左營蓮池潭〉 (7)翠屏夕照 〈今大社鄉觀音山。另有一說指左營「半屏山」〉 (8)丹渡晴帆 〈古丹鳳澳,即今高雄港。高雄灣舊名丹鳳澳,渡口在前鎮,可駕帆船到海汕 (中洲、紅毛港),如非風和日麗,渡船不敢開航,故曰晴帆。〉 圖片來源:四方通行旅遊網 攝影者:四小方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