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師祖的眼中
2009/03/17 16:47:04瀏覽553|回應0|推薦2

在師祖的眼中
 
作者:釋蓮翰上師

日期:2006年2月15日

曾經偶然翻閱一本名曰【勸忍百箴】的書,裡面跳出宋朝范文正公的一段話,其原文是:《范文正公曰:「吳中宗族‧固有親疏,然吾祖宗視之,均是子孫,則饑寒者吾安得不恤?自祖宗來,積德百餘年,始發於吾,得至大官,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於地下,今何顏入家廟乎?」於是恩例俸賜,嘗均予族人,并置義田宅云。》

這段話的原意是:范文正公說:「我吳縣的宗族很多,固然是有的較親,有的較疏。但在我的祖先眼中看來,都是他的子孫,那些比較貧困的族人,我怎能不照顧體恤他們?自從祖宗們廣積善德百餘年以來,才發?了一個我本人,在朝庭當了大官,如果我獨享富貴,而不體恤貧寒的族人,將來如何有顏面見祖宗於地下?現世有何顏面進入家廟去奉香?」於是將朝庭的俸祿和皇帝的賞賜,常常分賜給族人,並設置義田給族人耕種,建造義宅給族人居住。

(范文正公即是范仲淹,吳縣人,宋朝仁宗皇帝的重臣,常以天下百姓為自己的責任。)

這段話使小老僧聯想到許多。

古來至今,佛教界派別林立,其中不少在互相攻訐,互相譭謗,拚個我是你非,殺個你死我活!那些佛教派別的頭頭們,應該是出類拔萃、品德高尚、智慧超人、慈悲眾生的表率;卻為何不如一個世俗人范仲淹的心量和思想?怎麼沒有想到「佛教信徒雖然派別眾多,各有見解,但在佛祖的眼中,都是祂的弟子!我們做佛弟子的,如果不互相諒解照顧、支持鼓勵,將來自己有何顏面去見佛陀?而現世又有何顏面在寺中奉香,禮拜佛菩薩?」……

就以我們宗派來說,二十多年內的迅速發展,真佛弟子五百多萬,遍佈天下;雷藏寺一座一座地建,目前已有三十多座,分堂已有三百多間。這麼龐大的宗派裡面,弟子肯定會良莠不齊,但絕大部份都懂得修心積德、團結精進。

然而其中亦有一些私心較重的真佛弟子或弘法人員,或因心量狹小,為貪圖「名聞利養」而出現一些不如法的行為,甚至出現嫉妒別人、排斥異己、打壓其他同門的現象;也因此影響到一小部份同門退失道心,亦引起了一些外界負面的聲音。

這雖然是正常而自然的現象,因為園大有爛?,樹大有枯枝,必然會如此,本來就不值得什麼大驚小怪。

也有一部分比較有正義感的同門,對上述的思想行為感到不屑和鄙視,於是,妨礙了宗內的團結和發展,也增加了個人本身修心的障礙;心中產生了疙瘩,心量也相對狹小了,導致更大的「我執」,心性不能平衡與自在,修行領悟的境界從此停滯不前,…。

而前者也感到後者對他有壓力感,就理所當然地把後者當成假想敵,更增加排斥的功能,……

於是,雙方暗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對立面。雖然並不明顯,卻互相阻礙著對方心靈的修行,也阻礙著本身的進步和解脫。

為何會如此?究其根本的原因,其實這是一種「我執」的障礙。

近期蓮生聖尊不斷諄諄教導「要明心,必須去除我執」。而范文正公的這段話意應該是我們很好的借鏡。我們真佛行者應該作如是想:「對方和自己雖然有不同的想法與見解,但在根本傳承師父和祖師的眼中,大家都是祂的弟子,對方及所有同門眾生都具足佛性,將來都必定會成佛,只是目前暫時迷失與執著而己。其實彼此沒有對與錯,也沒有是與非,一切都是因緣。我們之間只宜檢討自己的缺點與改進,不應該互相排斥,不應該再製造惡因,不應該使
師父和祖師們看著傷心;將來百年後才好與祖師們見面,在現世階段才好與傳承師父見面。」

如果天天作如是想,想得深入,自然而然心眼漸漸開闊,也會看到對方的優點,心裡的疙瘩也自然漸漸消失,綑縛解除了,「我執」也減少了,漸漸會感到心安理得、自在無礙;更會感受到超越與解脫的法喜,又靠近了「無所謂」一步,在不知不覺之間,得到進境。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754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