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出離幻業 降伏執著
2008/04/05 10:03:25瀏覽402|回應0|推薦0

出離幻業 降伏執著

文/蓮曉上師

眾生累世以來所累積的不良習性, 是早已形成不可思議或惡劣的頑固了。

極「珍愛」地維護著由分別識所「確認」得到的種種「道理」、「觀念」, 這種強硬的態度, 使自己生生世世陷在無明當中, 而無法逃離六道的火宅迷宮。

(若借用「觀念」、「法理」以助大道之行,是應該也是必須的; 只是亦不可以執著為絕對,成為頑冥不化,不知變通、妙用。真理是沒有偏執的。)

眾生若不首先覺察、認知輪迴的極度危險與痛苦,是不可能發起出離心,進而把握機會尋找出路的。

眾生就像愚昧的囚犯,不明白鐵窗生涯相對於自由生活,是顯得多麼的困苫與淒慘! 繼續沉迷在短暫的享樂中,只會更加繫縛在苦樂起伏和不滿足的漩渦當中。

有人認為, 一旦離開世俗鬧場,住在清淨的居室、山間、洞穴或者海島來靜心,就可以解脫輪迴。

然而,這是不一定的。即使住到月球、金星,還是在輪迴之中。

輪迴不是可以逃離的地方。

即使坐上太空飛船、借助高科技均不可能。

在眾生的潛意識當中,或曾嘗試過許多方法逃離輪迴,但卻並不懂得真正有效的。

輪迴的實質,是由於眾生的心識、心意導至行為而造成的問題!

心識能量若執迷於萬有幻相,粘附於得失現象之中,執取其為根本的真實,隨之而成住壞空,患得患失,連鎖相續,就無可選擇地永常被業力之風﹕由一個生命軀體吹到另一個生命軀體裏,由一種被縛轉移到另一種被縛,生滅迴圈,無有歇息之曰。

故此,最終我們只能通過對自心的調伏,使令其無所執著,才能徹底解脫、逃離輪迴!

目前的這個軀體,帶給眾生太多的因擾和痛苦了。

眾生必須餵養它,給它衣物穿用,為它無休止的貪欲而忙碌,在田野或工廠做工,賺錢養活它,為它打發無聊,建造房屋為它遮風擋雨,又怕它受傷,

怕它受害,更要處理數不清的問題和紛爭,牽腸掛肚,辛勤苦累。

經過太多執著的欲求掙扎與「拼搏」,身易疲憊勞損、心易沮喪厭倦。

然而,不管怎樣的保護自己,身心還是在無常當中﹕ 身不由己!心不由己!

即使沒有眾生願意與這個不適和困難的身體綁繫在一起,但似乎沒有任何方,可以脫離它而存在。

這種無法自由選擇的情況,就是輪迴的本質!

這種過程,是那麼驚人地由萬古而至今日乃至永遠,都在一再重複,直到眾生找到真正逃脫的方法(真實佛法),才有機會出離!

那是物質科學也無法破解的。

業和煩惱將眾生縛繫在不同的身體當中輪迴,就像無形的繩索將犯人(地球人均犯下不同程度的半善半惡之業)捆綁在迷夢當中。

生命的痛苦與困擾,其最初的實質緣起,非簡單地歸咎於亞當、夏娃的「原罪」。業和煩惱繩索的打結者,是自己本身!而並非上帝、别人或外物強加於自己身上。

「聖經」中亞當、夏娃之緣起說,頗具神話色彩。筆者認為,大概是由於「聖經」時代,質樸單純的古人尤其喜歡聽故事,故而以故事形式來表達生命的業報緣起,會比較通俗易懂。

但其實,可能只是借喻。

亞當、夏娃的「緣起說」,是說明業緣的起,是意識生命體由於蛇(代表無明、假像)誘,吃了禁果(不甘於宇宙原始混沌寂靜的無别狀態)發現了裸與不裸(代表其意造,並發現美與醜的分別)。

於是執著這類的分別,便產生出一系列對美與醜、善與惡、苦與樂、敵與友的矛盾、鬥爭、掙扎與發展(執著善與惡的分別,在可能不自知的「無意」中,將善與惡的分別當為絕對真實,繼而演化出無休止的矛盾風浪)。

這等同中國道家所説的「無中生有」,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一分二(產生男女、美醜、善惡的最初分別)、然後二分三、三生萬物,引發宇宙遊戲無窮無盡的骨牌效應,導致萬事萬物層出不窮的豐盛品類與無比繁雜。

要從輪迴繁雜無比的問題與困苦中解脫,眾生不能靠金錢,不能靠科技,也不能靠逃離場所(從一個老闆那兒逃到另一個老闆那兒,從一個單位逃到另一個單位,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而獲得,也絕對不能靠自殺去贏得真正自由。

自殺是出於絕望而非善巧的低劣行為,那只會使人落到更不幸的境地,或轉到更污染的軀體當中。

所以眾生要自己去找尋明師,依循正確的佛法,去斬斷身心之中的業與煩惱﹔自己動心動手(身囗意的實修),去解除被綁已久,累世積下的、無形的、肉眼不可見的業力繩索。

在六道輪迴當中,人身非常難得,但也相當容易朽壞。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生命飛逝,猶如雷電雨露。我們隨時都可能會死亡,若下氣接不上上氣,就會終結,這是事實。

不少人有著肓目的錯覺,以為自己會存活久久。

事實上,在今天結束以前,已經出現過無數其他的死亡例子,但眾人還是懷抱著荒謬的希冀,或者痲木、不敢正視那隨時都可能會出現的死亡。

凡人都無法確保,自己下一生是否能夠具足善業(守「五戒」,避免殺盜淫妄洒)仍舊獲得人身?!

佛教密宗的宗喀巴大師曾勸導人們﹕必須把這一生,當作最後一次(得人身的)機會,要好好利用這難得而又寶貴的生命!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175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