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真實的心
2008/01/10 11:47:44瀏覽341|回應0|推薦1

真實的心

開示/蓮傳上師
 
2002-03-31 西雅圖雷藏寺
  我們首先頂禮根本傳承上師 蓮生活佛。諸位上師、法師、善信大德,大家晚安。(眾鼓掌)

  心美法師談般若,般若真的是很難講,我可以稍微講一點點,也是我從師尊那裡聽來的,跟大家分享。

  心美法師從智慧開始講,談到道心堅固。道心是你學習的這一顆心,是想學道,直到你明白、覺悟的這一顆心,道心會常常遇到考驗。

  你考人家,人家也考你。道心要真,要真心待人。剛剛也提到心經──「以無所得故,無智亦無得。」沒有智慧也沒有得到。這裡的意思並非指沒有智慧,老子講的沒有錯,祂要大家變的大智若愚,但是大智是要有大智慧,當然並不是要大家變的傻傻的,還是有差別的。

  老子和莊子講的是要順其自然,但是在自然當中,教大家要真。什麼是真?就是不要用心機。要用你真實的言語去對待,用你的真心去對待。為了學到真,你需要智慧,你需要學習。智慧在佛學裡面,是指俱生智,你自己本身佛性裡的智慧,才是我們所要學習的真正智慧。這就是剛剛心美師所提到的法界體性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等五大智慧裡所融合的智慧,真正自己本性裡面有的,才叫智慧。我們現在所學到很多對人處世、做事方法以及理解之道,說老實話,這些平常稱作智慧,其實只是知識而已。

  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是要學習這麼多的知識。這讓我想到一點,師尊常講:「當你還沒有開悟之前,你要守戒,要以戒律來規劃自己的行為和舉止。因為你要遵守戒律,這個心才不會亂。」例如你要守五戒,要守二百多個戒律,那麼多的戒律不是要來管你,而是要制止你的心,讓你的心不要放逸,久而久之,經過訓練,這會變成你的本性,變成你本來的東西,而非加上去的,因此你的行為會自然而然依止戒律而走,不會逾矩,不會跨越這個範圍,你做什麼事也會很順。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去理解,所以你要學習,學習到最後,直到你真正開悟的時候,就不會被戒守,就是沒有戒了,無相戒了。因為你的一言一行絕對不會超越戒律。不應該講的話,你不會講了,你已經明白了,就如同師尊所說的,你講出來的都是清淨言語的時候,已經沒有戒律可以守了,但已經是最高的戒律了。

  在你學習的過程中,世俗的理論你要去了解,所以才講佛法不離世間覺,離開這個世間你是沒有辦法覺悟的。因為所有的道理是要從世間的生活中、理論之中慢慢的理解,體會什麼是自然,不違反自然,真正的順乎自然,心也不會逾矩,由守戒當中你去開發,再去產生定,智慧就產生了。在禪定當中,你的業障,所有我們人生中無時無刻的業障的念頭,慢慢的得到澄清,在心如明鏡時智慧才會真正的開發出來。

  般若真的是很不好講,心美師剛剛提到的智慧,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這五智是沒有錯。這是針對眾生種種的雜性,世尊提出種種的智慧,讓大家去明白,依持教示訓練自己,把自己的雜性一點一點去排掉。等到五智融合在一起了,智慧就已經在你的心裡面了。師尊講了很多心法。你明白了,那就是心法;你不明白那就不是心法了,而只是一個理論,因為你沒有去實踐。

  法界體性智是本來就已經存在的,宇宙裡面的智慧,再去分出來這四個智,其實是由大日如來佛分下來的這五個法王子。妙觀察智,剛剛所講的要不要去觀察?要!要去觀察你整個人生。師尊也教過我們,在禪定中有一種方法就是分別,分別的意思就是你去探索原因,一直追你的念頭。妙觀察智要你好好的仔細觀察你週遭一切的人世變化,從觀察當中,去追究它的前因,你才明白為何有這種後果。你明白因緣的關係,然後才真正的了解原來一切都有它的定律,因果的定律。你明白所有的道理,你才不會被業障所產生的幻相,把你的心帶走。

  你在身旁流轉不息的事物中,明白因果,你的心靜止了,如如不動了,才不會被這些幻相一個個的帶著走。真正到達靜止的時候,用你的般若,用你的智慧去對治種種業障的考驗,去對治每一種貪嗔痴疑慢五毒,一樣一樣挑戰,在你的心裡面,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要怎麼去超越它,怎麼去看破它,這才是我們講的大智慧。

  等到你真正有大智慧的時候,你也不會再講我很有智慧了,因為你已經知道,你得到這個智慧,在你的心裡面明明白白,真正要你講,可能也講不出來。很多時候很多事情,講出來之後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了。所以觀自在菩薩到達那個境界的時候,無智亦無得,沒有智慧去得,為什麼?已經在你的心裡面。所以一開始我們不是否定了智慧,師尊教給我們的理論是非有非空,是中間的,我們不執著有也不否定有,我們不否定一切世俗的存在,我們要認知這個世界存在是有,但是我們從有之中去看破它,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智慧。

  今天我來之前只是想到師尊,老實跟大家講,我是做夢夢到的。

  有一天,我做夢夢到我到密苑工作,在回信,很自然的,我們問師尊很多的事情,有某某弟子的感應什麼的,他們要師尊印證這是不是真實的?在夢中我們拿了一疊信給師尊,師尊把這一疊信拿來交給我,祂說這些都是真的。從以往到現在我在密苑幫忙,已經蠻久的時間,可能還比不上蓮滿上師,還有其他幾位或法師。但是呢,在我回信的過程當中,曾經有一些疑問,但是自然的,都被師尊開示,自然就解決了。

  很早以前,每次我問師尊:弟子做夢或修法的感應是不是真的?師尊都講這是真的。看師尊的書可以明白,其實不要被這些小小的相應或感應的現象來迷惑你的心。但是為什麼師尊又跟我們講這些是真的呢?在我看起來,明明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為什麼師尊又講這些是真的?以前,有些時候會產生這些疑問,那個時候是覺得師尊是在鼓勵每一個學習的人,要認真的修。那一天我做夢,師尊講這些都是真的,我醒過來以後,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為什麼師尊講這些都是真的?

  重點在真這個字上面,後來我才明白,師尊看的不是感應的現象,師尊看到的是弟子的真心,所以師尊講這是真的,真的什麼?你的真心。當你在修法過程中,有些弟子沒有求感應,沒有求神通,但是自然而然的在他做夢或修法中,會有這種現象產生。師尊佛眼、慧眼一看,知道這個弟子的心是真的,所以這些感應都沒有關係,就是真的。

  我想到,其實心美法師所說的,你要真!要有赤子之心,這都是對的,但是你也不能像小孩子一樣,毫無紀律,東跑西跑、東畫西畫。他想畫畫,他就到處畫,你說他假嗎?沒有!他是真心的,因為他想玩,只是一直的玩。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之中,需要有戒律,讓你的心不要放逸。小孩子在牆壁上亂畫,你要怎麼辦?你要轉化他,把他導入正確的途徑,這是需要的。

  並非真心就可以亂畫,甚至亂講話,這是真嗎?這只是混沌一片的很低層的真,我們要真正開發的是一個不會踰矩,不會犯戒的那種真,真心的真是不會用心機的真,才是我們希望能夠達到的。

  我也覺得師尊真的很慈悲,祂常常鼓勵同門,不管怎麼樣,祂都說很好!祂不會把你否認掉。每次提什麼感應,祂絕對不會把你否認掉。但是祂要的是你的真心,你真心的修法。

  你修法的目的在那裡?你自己要明白,你修法的目的不是要具備他心通、天眼通或什麼通,不是!你修法的目的你要了解,你要開悟,你要明白你要得到這個般若,才是你真正要的。

  所以師尊常常鼓勵弟子,要開發自己真正的心出來。你的真心出來了,一切都是真的,不曉得我有沒有跟大家講過?我常提到這一句話,也是從師尊那裡學到的,這就是:「因地不真,果地迂迴。」

  你的心不真實,你得到的結果,一定是慢慢的來,這叫因地不真,果地迂迴,師尊常跟我們開示的。不管你修法的目的在那裡,只要你真心,你修法就是希望得到開悟,這就是你最後的目的了,其它的是副作用、副產品,我們都不要去計較它,不要去執著它,才是真。

  講到這個真,真的是很好,老子、莊子講過:「順乎自然,就是你的真心。」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講,你修法要真心,不是為了他人修,是為了你自己修法。有些時候,看到同門很辛苦,他很勉強自己,因為別人都靜坐四、五十分鐘或一個小時,我好像沒有坐到那麼久,不好意思,好像沒有禪定功深的那種感覺,會跟人家比較,愈坐就愈久,到最後腳都麻了。人一麻的時候,心就亂了,你一緊張,勉強自己就不真了,就違反自然。這當中你的心會變化,你很多的念頭會產生,氣就不會順,氣不順會對種種事物很過敏,我們講神經過敏、神經質啦,可能有的沒有的,你看都只是黑影一樣,然後自己嚇自己。

  這是錯誤的,因為你勉強了自己,師尊常講修法要自然。剛開始修法的,盤腿也不是很簡單的,有的時候坐的椅墊不順,你的腳會麻,勸大家順著你的身體的習慣,慢慢來,盤腿一分鐘、二分鐘、三分鐘,沒有關係!有的要起來動動你的腳,搓一搓,讓你的氣血流順,自然的你的心才會定;否則你一直勉強自己,到最後只是氣不順而已,所以在我們的修法中要順乎自然,師尊就是這樣子講,你修法的時候就修法,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累了就修法,不要禪定了,累了做禪定,鐵定是睡一覺而已,也不錯啦,休息一陣子也好,修法就是順乎自然。

  今天心情很好,精神很好,想修法就慢慢的修;你今天的心情真的很不好、很煩燥,有事情煩著你,那麼你可以多持咒,坐下來慢慢持咒,一樣的持咒;你今天的身體真的很疲勞,你可以做大禮拜,一直的做。所以要順乎自然,才是真正學習的方法。師尊也講:道是什麼?就是自然,你要跟著自然走,絕對不能違反自然,你的身體很累了,要睡覺了,你不能勉強不睡覺。當然熬夜唸書是例外,那是為了要考試,但是修法不要勉強,你應當做什麼的時候,就去做什麼,這才是真正的自然修法,才能跟道真正的合一在一起,否則一勉強是沒有辦法得道的。

  今天心美法師提到般若,我講到真心。般若這個詞的發音不要勉強,不要阻礙了你的學習。今天我講台灣國語,心美師講廣東國語,也有法師講的是別國的話,都沒有關係!因為這個字是外來語,中文中本來不存在的,翻成中文是智慧。釋迦牟尼佛講般若講了三十二年,不好講。

  嗡嘛呢唄咪吽。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152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