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02 12:53:29瀏覽2738|回應2|推薦29 | |
愈高層次的宣傳變得愈簡單,
例如歐巴馬的yes, we can, 馬英九的競選影片,也是以我們「準備好了」來作為宣傳語言 民眾很難接受複雜的概念。 所以,當你在書店找如何促進學習、改變自己的書籍, 你會被「快速達到...」、「睡前一分鐘...」、「輕鬆...」、「...不費力」、「10分鐘瘦...」的關鍵詞所吸引, 這些讓你變成簡單的書籍, 並沒法讓你真正的解決問題。 真正的學習與改變必須經過深刻的邏輯思考。 當別人透過媒體傳送給你一個簡單的訊息時, 請特別小心,別因此被影響了, 如果讓你心情立即爽快的言詞、舉動更要小心, 因為可能有人正利用粗糙的心理學技巧來玩弄您的內心。 補充一下,舉一個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圖片, 當時我看到這個圖片,覺得有些心理學的運用, 先強調一下,我對於這個新聞中對於貓狗該如何對待沒啥研究。 讓我們來想像一下, 一樣的內容,如果把這兩張的說明文字稍微修正一下, 上面改成黑底,底下改為白底, 上面評語改為批判或諷刺,底下改成讚... 是否觀感會不一樣呢? 各位看到類似的新聞都應該要思考一下, 某件事情,用負面的用詞不斷地批判,就會變成真的嗎? 第一次你也許會接受,但第二次第三次你又不斷地接收到這類型的訊息,是否還能維持一開始的想法呢? 如同不愛台灣講多了,即使是做對的事情,但只要有人大聲地罵說不愛台灣,即使這個罵根本沒啥根據,政策馬上就縮回去了,心理上馬上自覺心虛。 政治人物都無法建立政策的堅持,一般小老百姓應該更容易受到影響。如果有人刻意操弄這種類似的感覺、說詞,以現在網路快速散佈的效應,應該很容易達成。 國外有個改變政治傾向的實驗,找了兩批高中生,在測驗出他們支持A政策(或B政策)之後,又安排其所不支持的B政策(或A政策)訓練,而且找了些有影響力的學生來支持該政策,結果發現學生發生了「事後偏見」的現象,學生變成支持原本不支持的政策,而且會誤以為自己本來就是支持這一個政策。 等到研究人員拿出他之前所寫下對於不支持政策的見解,這些學生都很吃驚。 (參見記憶的秘密,P178-179) 談到這邊,各位會不會這樣子想,以後政府的任何政策,只要有人拿出一個什麼人權的大帽子,馬上大家都會產生一個反射動作:反對, 操弄的人或許享受到操弄勝利的甜美果實,例如政治上的利益、名嘴的出席費, 但是,對於訓練出只要面對政策的不信任,就是採取強烈批判的做法,政府部門遇到批評,就不敢堅持己見,民眾欠缺理性邏輯思考與討論的能力... 這個結果又是誰來承擔呢? 【【十力文化重要書系】】(可直接點選左連結) 國考系列:【圖解法學緒論】、【圖解憲法】、【圖解行政法】、【圖解民法】、【圖解刑法】、【圖解刑事訴訟法】、【圖解民事訴訟法】、【圖解國文】、【圖解公司法】
打官司系列:《圖解刑事訴訟法(打官司)》、《圖解刑事訴訟法(打官司)》 投資理財系列:【圖解不動產買賣】 生活法律系列:《車禍資訊站》、《資訊法律達人》、《捍衛權利大作戰》(五南) 法律人系列:【法律人的第一本書】(五南) 想瞭解個資法嗎?歡迎選購【【圖解個人資料保護法】】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