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二共識?國共雙方有沒有「雙贏」的可能?
2011/12/25 21:43:02瀏覽354|回應0|推薦5

序言馬英九說九二共識他想了30年

連戰第4次代表馬總統出席APEC領袖會議,連胡兩人依照慣例,對外發表簡短的致詞,胡錦濤一開場就提出九二共識。他說,應該要牢固把握兩岸和平發展的主題,【鞏固反對台獨】、遵守九二共識的精神,以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胡錦濤強硬表示,「九二共識」就是「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

*****************************************************************************

國共雙方所進行的是什麼樣的一種賽局?有沒有「雙贏」的可能?

本文摘錄自:到底有沒有九二共識?

作者:林立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

「共創雙贏」是一個被濫用的詞彙,因為有些賽局的型態是注定不可能有「雙贏」的。因此要評論兩岸會不會有「雙贏」,必須先清楚雙方所進行的是什麼樣的一種賽局、進行賽局的主體是指誰,即雙方各自要的是什麼。

顯然,國民黨期待交流,首要是希望藉此能夠振興台灣的經濟至於是不是真的能、是不是正確的方法,這是另一個問題,不是本文討論的範圍;本文只是描述國民黨主觀上認為「對大陸開放」是救台灣經濟的方法),則不僅台灣人民受惠、台灣壯大、國民黨也將能在台灣永遠執政(換句話說,台灣賺到錢、國民黨及台灣都更穩固、又不會被中國統一);並進一步可以期待在交流中影響大陸的民主化,若能如此,台海將更安全,台灣的國防壓力可以減輕,這是可能的附帶收益。

而中共之所以自2005 年春天第一次「連胡會」以來改弦更張、釋出善意、罕見地做出讓步,是因為中共評估與台灣全面交流,讓台灣的經濟全面被吸入大中國經濟圈中,台灣將插翅難飛,這才是統一台灣最快的方法。即中共的目標是「主權」、是一種「零和遊戲」、是沒有「退而求其次」的。中共可不是想藉著交流把台灣養壯、然後讓台灣更不想和中國統一;如果交流的結果讓中國也賺大錢、但卻更統一不了台灣,則對中共而言仍是中共「輸」了。

也就是說,我們論斷輸贏,先要了解賽局所講的輸贏主體是指「參賽者」;例如有人說:美蘇沒有發生核子大戰,最後蘇聯解體,其人民紛紛獲得自由與生活的改善,美國也不必再擔憂一個強敵,真是「雙贏」啊!這種評論是錯的,因為參賽者是美國與蘇聯共產黨政權;對蘇聯共產黨政權而言,土崩瓦解,哪裏有「贏」!

以往的八年,圍繞著對中國開放的議題,藍綠陣營日日激辯。藍營主張:開放將使台灣吸收中國暴發的消費能力、並且接軌全球之佈局、有利外國資金來台及台商資金的回流。綠營則認為:蕭條與M 型社會的產生,是全球產業分工改變之下難免的衝擊,而開放將加速掏空台灣僅存的優勢產業,並指出歐洲共同市場與兩岸市場之間有太多條件上的差異、不能類比;同理,一個韓國或美國商人到中國投資,其心態與行為,也與不少台灣商人不同,絕不可相提並論。

過去,這些爭辯並無法被驗證。事實上,本文認為,雙方的這些立論都只是抱持著不同信仰的人們,順著自己國族或族群情感上的「所願」、及政治上的「所能」,援引有利於自己的「理論」,所從事的「假科學」論述、是一種十足的「『政治』經濟學」。正如人們所嘲諷的:「兩個經濟學家會產生三種經濟理論」、「經濟學只是數學化了的政治」。

實際上,人類無法對於牽動億兆因子的經濟現象作出精確的預測!

但是,就雙方爭辯的「感染力」而言,顯然民進黨是屈下風的。因為,人民處在「不如從前」的現狀中,人性總想嘗試求變。正因如此,民進黨作為執政者,在當前不良的經濟中,很難說服人民「現有的政策已是最好的」。而國民黨卻藉機將勞力密集時代必然的高成長,標榜為「國民黨會搞經濟」,引起人民的懷念與信賴、寄望;再加上商人的呼籲、大陸高速成長的事實,「對大陸開放才能夠救台灣的經濟」,較易獲得人民的信仰(儘管是不是這樣,只有上帝知道)。

當然,如今國民黨已經再度執政,誰的理論才是高明、正確的,很快就可以得到比較、驗證。這是兩黨最公平的決鬥。而當今民進黨的前途,主要繫於國民黨執政後的經濟表現是讓人民肯定或大失所望。假如國民黨真的(靠「向西開放」而)救了台灣經濟,民進黨的前途恐將永遠長黑。

但即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台灣的經濟毫無起色、甚至更加惡化,也不表示民進黨就能輕易再贏得中央執政;因為民進黨執政的八年,除了經濟情況不佳之外,還有其它負面的作為(貪腐、屢屢「突槌」語出驚人、日趨狹隘的「本土」「愛台灣」論述定義...等等)。民進黨還必須能消除(清洗)這些負面印象,才能夠再獲得人民的信心;這還需漫長的努力。

雙方骨子裡究竟打什麼算盤,很是明顯。換句話說,(除非有一天,某方的思想改變了)雙方根本不可能同時達到最後目標,即根本不可能有「雙贏」。

既然如此,為什麼中共還願意讓步來希望促成交流呢?道理很簡單,這只是每一方自己的評估預測,即認為「我的策略會實現,對方的盤算卻會落空」。也就是雙方都認為自己可以從合作(暫時攜手的假相)中,爭取到大於對方的獲利。

如果雙方都這麼認為,當然只有一方的預測是正確的,而這也就是決定最後誰勝誰敗的關鍵。自古「勢不兩立」的陣營的和談皆是如此,最後也因此分出高下。例如皇太極與袁崇煥、北越與南越、國共在大陸的和談。很少人會笨到不知道彼此都沒有真正和平共存的誠意;換言之,大家都想消滅對方、獨霸天下,而且彼此也心知肚明。但是和談還是發生了。因為雙方都認為擁有一段時間供自己喘息整補,將能變得比對手更壯大而消滅之。最後,歷史說明了誰是正確的判斷者。

假設,中共目前真的接受馬總統的建議而「擱置爭議」、單方讓步不提「一中原則」,但在經過多年之後,中共發現他的單方讓步根本沒有促成統一的效果,則恐怕就得重新檢討,另謀戰略了。但當然,我們並無法預測未來的事情。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48688&aid=596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