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投資倍乘法--004.一個步步為營的生涯規劃_20081125
2008/11/25 21:42:22瀏覽3296|回應2|推薦22

(此目錄筆記屬進階文章,尚未瞭解「投資實務 abc」與「投資加速法」的讀者,建議先從「散戶投資策略--導讀」看起。)

這篇算是個自我介紹,在讀者進一步瞭解「投資倍乘法」之前,我想讓各位知道這並不是隨意吹牛畫餅或妄想一步登天,而是嚴控風險,由小漸大、一步一腳印的規劃。
 
上一篇筆記介紹了「投資倍乘法」的基本概念,就是用老闆的心態取代員工心態來倍乘自己的獲益,台積電張忠謀曾在麻省理工學-史隆管理學院的一場演講裡提到,想改變,光有想法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付諸行動。
 
如果我穿個運動服走在路上(註1),然後隨便拉一個路人對他講「我是億萬富翁」,你覺得他會相信嗎?以「20 /80 法則」來看,80% 的人直接把我當怪人一笑置之,但 20% 的人會有興趣進一步求證(各位可以從「投資實務 abc」一路看到這個地方,其實已經具備 20% 成功人群的潛力了 ^^)。
 
(註1:看過巴菲特穿著居家內衣拍照並登上刊物的照片嗎?^^)
.
如果我跟各位講,參與這個計畫的人也有機會變成千萬、億萬富翁時,各位會一笑置之,還是給自己一個機會認真去瞭解如何達成?
 
在這篇筆記裡會跟各位介紹,我做了哪些規劃、實現了哪些事、哪些事是尚待努力、……。我這個人不打誑語,所以,各位可以從頭一步一步解讀我如何執行「用老闆心態取代員工心態」的過程,各位也可以從這些瞭解過程裡學到我的投資架構,喜歡的話,讀者可以不假他人之手,自行複製類似我的投資經歷。或者,懶得自己操作的,也歡迎直接加入我的計畫,由專人處理。
.
[我的生涯規劃]
 
「投資倍乘法」是我個人生涯規劃裡的一部分,今年(2008)年初在做「1 / 2 投資法則」那個小實驗的時候,曾在理財網站上提過我規劃了哪些事,這裡將以往與未來一併說明。我已有的規劃:
 
一、站在消費者立場,以淺顯文字免費分享理財相關知識。_______(保險、投資、稅務)
二、記錄長期趨勢評估能力與後續驗證(烏鴉與喜鵲系列)。______ (見微知著_新聞短評)
三、記錄長線實務驗證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資實務 abc)
四、記錄將長期策略壓縮成極短線操作的驗證能力。___ (投資加速法 & 1 / 2 投資法則)
五、專業人士的觀點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與交流)
六、散戶投資人的實質認同、給志同道合者的實質回饋。--------﹁
七、專業經理人複製。                                                    |____ (投資倍乘法)
八、成立公司。                                                            |
九、複製華倫.巴菲特與波克夏公司的歷史績效發展。__________」
 
 
這些規劃的相對實況:
一、理財心得分享、與讀者做財務分析評估的交流、將歷年資料整理成「凱式觀點」,並在理財討論網站分享輕鬆/簡易投資的觀念與政策,這部分前後已經做了有五年之久。
 
二、應讀者建議,設立 [見微知著_新聞短評] 目錄,分享個人對趨勢看法與推估,在眾人看好市場時當烏鴉、在眾人看壞市場時當喜鵲,為讀者預見未來的可能風險與獲利機會,並藉此做長期見證的記錄。各位可以觀察,這個目錄中,我會以當下新聞去推估未來幾年內可能發生的事,投資就跟下棋玩牌一樣,多算勝少算,看得到潛在趨勢發展才能及早做準備。
 
三、將觀點落實成長期實際獲利,「基金定額定期投資回顧與看法_20050914」記錄一個經過各種大小多空頭、十年本金獲利約五倍的報告。這是個很輕鬆又很簡單的操作,只是把「凱式觀點」blog 裡所講的實踐出來而已。
 
四、將長期投資觀點藉由「投資加速法」的概念模擬,透過「1 / 2 投資法則」的實務實驗,記錄一個大跌四成的市場卻又不刻意做空、一年獲利約五成的報告。這部分有點難度,難不是難在策略(這部分很單純),難是難在面對短線操作時,人性控管不易維持(但「投資倍乘法」的中性交易法則可有效降低人性對貪懼的影響)。
 
五、「FundDJ 基智網」邀訪開立專欄、「聯合新聞網理財會客室」邀訪開立專欄、「Smart 智富月刊」資深主筆約訪、「商業周刊」專訪、「Money+理財家月刊」專訪,請參閱相關連結,這些專業人士等同幫我檢驗「凱式觀點」是可行的一個方向(權威雜誌做的也是口碑,不會故意去砸自己的腳 ^^)。
 
規劃中的第六~九項則是接下來要進行的部分,也就是進入「投資倍乘法」的各個階段。
 
事實上,上述每個規劃何時實現不知道,但該做的功夫我每一步都在做,累積夠了,自然會浮上檯面。以金融專業人士觀點認同這部分為例,雖然這些都是相關金融專業人士主動約訪,但卻在我的預料之內,因為這是在我規劃中的事,但發生時間倒是提早了不少。
 
現在,「投資倍乘法」是一個長期計畫,這個計畫的執行分成幾個階段:
一、第一個五年(首五階段) -- 找志同道合的人參與計畫、預計獲利增殖一倍(i.e. 年化報酬 15%)、培訓儲備經理人。(註2)
二、第二個五年(二五階段) -- 第一階段的計畫參與者選擇一倍獲利了結或成為天使投資人、成立公司。
三、第三個五年(三五階段) -- 公司上市/上櫃,原始股東享受倍乘獲益。
四、第四個五年(末五階段) -- 完成百倍收益的目標。
 
下面的筆記將先依各階段的完成進度陸續介紹每個五年所需的要素。
(註2:首五階段預定在 2009 年 2 月開始進行,讀者尚有 1~2 個月的時間好好瞭解相關細節。)
 
後記:
 
如果真正研究過我 blog 觀點的人,就應該知道我不打誑語(冷笑話除外 ^^)。不管買保險、做投資,任何事情出手前,我一定都計畫過。我沒刻意與那些金融專業人士接觸(其實我也沒有管道),為什麼他們會來找我專訪、寫專欄?我只抱持著一個想法:「把事做對,別人就會看見你。」

就這麼一個簡單想法?是的,就這麼一個簡單想法!我不知道誰會主動來找我,但我知道做下去會有人看到,因為我相信我走的是對的路。

那…有人就會問,你怎麼知道你走的是對的路?

人生,不是一個申論題,而是一個證明題。就如同我同別人提過的,談理論講風險,要高調誰都可以高調,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出來。所以,我漸漸地不去浪費時間跟別人辯論何謂對錯,最簡單的,我直接做出來給別人看!而且,我從低難度的開始做,成功後再漸次加高難度(這就是我的人生觀,正向且務實去實踐自己的理念。^^)

所以,你講那些專業人士如何看到我並邀我專訪、開專欄?我不是那麼在意原因,但我會檢討他們怎麼看我的改進空間。(商業周刊耶…!台灣少數幾家講趨勢講財經的權威雜誌,即使我計畫中有媒體曝光這一項,但我真的沒料到這麼快就過到商周這種 A 咖等級…。^^|||)

這些金融專業人士的肯定,對我而言並不是單純的名銜風光,而是對我所堅持的事的一種檢測。這些專業人士的認同,表示我的大方向沒偏太多(另有一些小眾媒體找我的部分,我沒特別寫出來,但我也感謝他們的肯定)。PDCA(plan - do - check - action),計畫中每個節點的實現,都是讓我逐步修正的時機。

理想崇高也要做得出來才有意義。所以,媒體曝光,幸運地實現了。「1 / 2 投資法則」的小實驗,幸運地完成了。[見微知著_新聞短評] 裡相關的烏鴉與喜鵲的預見也陸續應驗了。

那,我所堅持、我認為是對的事,是什麼?也很簡單,「助人」。藉由知識分享幫助他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做到十~十五年內財務自由(更遠一點,要達到資產跳躍的層次)。特別是台灣的企業生態在轉型中,現在不給自己一個機會找活路,未來十~十五年內勢必再發生一次工作斷層,而下一次的斷層就不單單是藍領階級的問題,而是白領階級也會遭殃。(給各位一個提示:去觀察大三通的速度與自己自我提昇的速度,其方向與落差。)

我不想恐嚇各位,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我在 [見微知著_新聞短評] 這個目錄裡的短評,從每篇的評估的日期往後推個幾年發生的市況,你會知道烏鴉嘴不是叫假的…。^^|||

各位也可以想想,為何媒體專業人士會找上我?為何我那個小實驗在市場大跌卻又不刻意做空的情況下還可以獲利五成?為何我十年下來,遇過各種大小多空頭還可以讓本金增殖五倍?為何我在操作上可以以簡馭繁?為何這些完整的策略與評估,我願意無條件放上 blog 供人取閱(拿去賣書豈不是很好賺)?

各位,格局會決定一個人的未來。我的格局不僅止於媒體曝光,不僅止於小利,所以,能夠幫助我更強大的,我皆願意分享(不然,我何必老是寫「若有謬誤,請不吝指點」這種結尾?^^)。

一個人努力做到財務自由,很好。但不夠好玩!

如果有能力同時讓上千個原始股東財務自由,又讓上萬股東每年獲利比定存高個五~十倍,這會是更有挑戰性的生涯規劃,而,這就是我的格局。

這種格局會不會太大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到我的 blog,從我已實踐的部分,再進一步想想我的佈局吧!^^

< 上一篇導讀 | 下一篇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rrier&aid=2417113

 回應文章

davidforst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創新歸創新,基本功還是要練的…^^
2009/02/19 10:03

PDCA...如果豐田、聯發科這些大咖也是這麼紮馬步,那我們最好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聯發科蔡明介專訪
2009/02/18 
【經濟日報╱記者曹正芬】

面對電子產業第一季「谷底說」,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今年全年應該都是谷底,這波不景氣會持續較長的時間,恢復速度也不會太快。聯發科將採取更聚焦的研發策略,在無線通訊晶片市場尋求更多成長機會。


聯發科是台灣最大IC設計業者,蔡明介日前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指出,台灣DRAM和面板產業是不會死的,政府不必主動去救業者,等業者提出方案,如果合理那就去做。以下是蔡明介專訪紀要:
(略)
問:你在給員工的一封公開信中,提到聯發科手機做的很好,但諾基亞等知名品牌業者沒有採用聯發科的通訊晶片,要問五個為什麼,可談談如何改善這樣的情況嗎?

答:我在信中提到,公司每年都要有管理目標、營運計畫和方針展開,這種方式有點像日本式全公司品管的做事方法,聯發科所有一級主管都有看過豐田的精實管理,裡頭最強調的是PDCA,P指的是Plan,D指的是Do,C指的是Check,A指的是Action,這是一個循環,這些我們都做了好幾年。 (略)
 
(資料來源:http://money.udn.com/report/storypage.jsp?f_MAIN_ID=405&f_SUB_ID=3913&f_ART_ID=178352)


許登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甚願多些老鷹朋友相互砥礪
2008/11/26 18:10
甚願能多些如 貴般的老鷹朋友.相互砥礪.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8-11-26 23:19 回覆:
謝謝你的鼓勵,也祝你順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