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股票最佳賣點淺析_20080324
2008/10/01 00:45:47瀏覽5046|回應2|推薦29

(原標題為「持有部位之風險控管與獲利取捨淺析_20080324」)

會寫這篇是因為看到一般人拿員工分紅拿得高興卻沒適時處理,結果落得一場夢之喟嘆。其實,投資人也會面對手上部位進出的問題,所以寫這篇評估供各位參考。

員工的忠誠,絕對有利於公司營運的穩定,但很不幸的是,員工的忠誠並無法保證員工未來的幸福。這樣講對那些順利從公司領到退休金的人而言,也許很難體會這種情形。

以前曾看過一個數據,台灣的中小企業,其平均生命不會超過 13 年,這表示這些公司的輝煌時期只有短短的數年,一旦錯過那黃金數年,員工除了基本薪資外,是很難從公司那邊得到"幸福"的。中小企業如此,大如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的公司如此,這也是為何不景氣來臨時,大家又會對鐵飯碗如此放心的緣故(因其薪資收入穩定)。

從這篇新聞裡(請參閱「貝爾斯登員工出賣 爛T恤--風險控管與獲利取捨淺析_20080324」),我們來討論自己手上持有的證券資產,其價格的可能變動。這裡指的證券資產,有可能是從金融市場購得的有價證券、員工分紅、受贈、……。

講到投資,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獲利速度愈快愈好,所以,當我們持有證券部分佔資產比例愈大,股票上揚時,我們賺的愈多(ex. 100 萬全部是股票,漲 7% 的話是賺 7 萬,可是 100 萬只有 50 萬是股票,另一半是現金,同樣漲 7% 卻只有賺 3 萬 5)。

只可惜,市場走勢和我們的心理預期並沒有絕對關聯,也就是,當市場走勢不如預期時,我們持有證券部分佔資產比例愈大,證券重挫時,我們的損失愈多。

再進一步來看,在「標的歷史的線形愈走愈高,而投資人預期心理未來一片大好」的前提下,我們來針對下面二種操作方式做評估。

一、逐步獲利了結:

這種狀況下,每漲 n% 即賣出一部分標的換成現金,我們雖然無法享受到標的上漲的全部好處,但只要標的競爭力還在,我們仍能持續有獲利進帳

想想,在市場走勢與心理預期一致上揚時,硬是要投資人調節獲利出場(還得看著它繼續漲),這是違逆人性的操作,容不容易?

二、抱到天荒地老:

這種狀況下,如果不幸未來股價愈走愈跌,堅持市場會還你公道而不肯認賠,最慘會如何?跌 5% 不停損、跌 10% 不停損、…等腰斬的時候叫你停損就真的下不了手

股價會不會回昇?有可能會哦!只是,按 20/80 法則,市場上有多少人是從虧損中全身而退的?以台股為例,每個時期的股王股后,抱了五年、十年後還能讓你帳上有盈餘的比例有多少?而你持有幾支?(註)

想想,沒人喜歡賠錢出場,特別是對標的未來相當有信心的時候,總想再拗看看。停損也是違逆人性的操作,容不容易?

上述評估意圖表達投資人在風險控管獲利二者之間的拿捏,就算你確定自己有能力提好籃子,是否還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註:

一、我看過許多科學園區專注於本業的工程師,手上持有員工分紅得到的股票,股價從高點崩落後一去不回的,這原本應屬於薪資所得的一部分卻沒有即時入帳而化為紙上富貴,殊為可惜!

二、此文取自年初寫的一篇看法,請參閱「貝爾斯登員工出賣 爛T恤--風險控管與獲利取捨淺析_20080324」一文。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rrier&aid=2262040

 回應文章

davidforst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世事難料…
2009/04/27 23:43

外銀高層資產 被剝兩層皮 
 
【經濟日報╱記者林巧雁、夏淑賢、蔡靜紋/台北報導】 2009.04.27 04:06 am
 
 
全球金融海嘯衝擊,讓手握自家股票的銀行高層跟員工資產大縮水。一位已退休的在台外商壽險公司董座原本擁有市價逾新台幣10億元的集團股票,金融海嘯後暴跌至千萬元,自嘲「教人退休理財,自己退休生活反倒不保。」

每年聯合勸募都要自掏腰包的花旗台灣區總裁利明獻,今年也苦中作樂說:「我的資產縮水一半,今年可以少捐一點嗎?」

有些外銀高層主管的薪水有部分比重是配發股票,金融海嘯讓歐美銀行股價慘跌,這些外銀主管配股時已經先被課稅,股票狂跌又讓到期實際拿到的價格縮水好幾成,等於「被剝兩層皮」。很多外資金融機構高層主管資產因而少了好幾百萬元,只能暗自叫苦。

過去很多外資機構會以公司的股票為誘因,配發給有潛力的員工,以留住優秀人才,這些配股多數是先信託,要三、五年後才能買賣。外資金融機構主管說,如果配股在去年或今年到期,拿到的股票根本等於是壁紙。

以花旗為例,幾年前股價最高曾經高於180美元(新台幣6,000元),金融海嘯期間最慘曾跌破1美元(新台幣33.7元)。手握花旗股票的員工,持有股票價值等於縮水至接近零。

手握AIG股票的人也是欲哭無淚,因為AIG股價過去一年內,從最高點的49.5美元一路重挫至0.33美元,現在雖然反彈至1美元以上,員工資產距縮水前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倒閉的雷曼兄弟員工更慘,之前配發的公司股票等於從人間蒸發。

國內金控近幾年也陸續提出員工認股計畫,包括中信金、開發金、永豐金、元大金、富邦金等都有類似辦法。先前金融股股價受外資調節衝擊而下挫,3月下旬外資回補後才陸續回升,但距過去的高點仍有距離,員工持股的福利也跟著被「套牢」。

國內銀行主管表示,現在也只能自我安慰,相對AIG、花旗股價從高點到低點的跌幅,本國金融機構員工資產縮水幅度相對較小。

某金控人事主管表示,員工持股信託屬於福利的一環,是長期投資,員工要等到離職或退休才能賣股變現,因此只要公司營運體質佳,待金融海嘯遠離、景氣復甦,獲利與股價一定會回升,短期帳面的損益無損員工福利。

銀行主管說,現在金融股處於相對低點,若員工對銀行有信心,反而可以趁機參與員工認股。

像是台灣保誠人壽一位主管,六、七年前趁全球市場修正參加認股,後來出脫時大賺三倍;某位外商銀行高層在花旗股價9美元時認股,1994年漲到30幾美元忘了賣,後來漲到180美元在最高點出脫,獲利20倍。

【2009/04/2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9-04-27 23:44 回覆:

(資料來源:http://dignews.udn.com/forum/trackback/trackback.jsp?wid=N&aid=4870787)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870787.shtml)


小閒
心得分享
2008/10/01 21:56

嗨嗨版大:

版大這篇文章主要說明風險控管與

獲利之間關係,剛好跟這一期(122期)的Smart雜誌

的內容有異曲同工之妙,內文有一段提到~~

兩個錯誤問題,台灣人最愛問

1.現在可以進場嗎?

台灣人很愛探測市場的高低點,企圖賺一個大波段,而不知投資上

要賺錢,追求的是打安打,而不是全壘打,長期持有才是穩當的投資策略.

2.買什麼最賺

在台灣大多數人都只問獲利,而不問風險,事實上高報酬伴隨高風險,懂

理財的人會一直想退路,不會只有進攻招數,

理財成功的關鍵在現金流管理,先有收入流,再從收入流擠出儲蓄,

進而佈局投資達到理財目標,而投資最穩健的策略是長期持有,

利用時間分散風險,所以任何會中斷資金的風險都該被事先規劃管控,

就像搭建一個金字塔積木一樣,投資是最後一塊蓋上去的,

若底下三塊發生問題(收支,風險,理財目標),投資資金會被迫中斷,

整個現金流管理會隨之崩解.

簡言之...要想投資獲利之前,

應該先想想...你的風險控管做好了沒,

呵...建議版大集結文章出書八,

個人心得,看看即可.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8-10-02 08:56 回覆:

很有節奏的方法,謝謝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