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變調的國民教育--每一場假的教學演示
2016/06/02 19:09:31瀏覽4292|回應0|推薦16

最近又要到了每年一次的教甄時期,相信許多的流浪教師又要開始帶著一整個行李箱的教具走"騙"全台,因為現行的教甄教學演示都是老師演給評審看,評審看的爽就好了,根本沒有考慮那樣子的教學是不是真的?或者真的對學生有益?

教甄除了筆試之外,許多老師最頭痛的就是試教和口試了,關於試教這一方面,我認為很多學校或是評審委員對於"試教"的觀念都有著很大的錯誤。

"試教"應該是要找出適合的"學生"的老師,可是非常多的試教卻不是這樣子。

一、E化時代下的落伍老師

評審到現在還在要求老師要帶許多教具、海報或是字卡(做的愈精美愈好,不管你是不是要來應徵美術老師),我實在覺得現在都已經是資訊化時代了,很多東西都e化了,你要老師製作這些東西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十幾二十年前,電腦不普及,教室沒有電腦投影機的時代,或許製作字卡和海報有他的用處,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難道一邊推行資訊教育的同時,還要求老師製作傳統海報字卡?偏偏評審最愛吃這一套,所以老師們也就做這一套。

二、分不清楚的年齡層

然後要每位老師用著假假的聲調來上整堂課,最好能夠唱作俱佳,演的像是幼幼台的水果姊姊一樣,通常水果姐姐的模式比較容易討評審歡心(水果哥哥表示在哭泣),拜託,又不是應徵幼兒園,你說低年級就算了,五六年級或是國中生最好吃你這一套。另外一提,女老師錄取的機率比男老師普遍來的高,也許這有些刻板印象吧!

三、不容許出錯的標準模式

有些老師說,演試過程中絕對不能有任何出錯,一旦出錯就不會上榜,包含評審的提問,一定要按照標準的答案回答。在一個不能容許老師出一點錯的體制下,能誕生出一位包容許多差異性的老師嗎?你要老師能夠回答出標準答案,卻又主張老師要包容學生可以回答各種答案。難怪現在多元入學時,老師們也都幫學生製作標準履歷,幫忙騙下去,因為老師也是這樣子騙過評審進來的。

很多評審與學校要的就是一位"標準化"的老師,最好是中規中矩按照規定的老師。

實際去教學現場看看,從以前我們用這種傳統的試教選出來的老師們,她們真實上課情形是如何呢?我曾經觀察過很多班級,老師們幾乎不會在黑板上貼什麼海報之類的東西,頂多國語課會出現生字(還是廠商送的),另外有許多老師根本也沒有再寫黑板,都使用投影機而已,你知道有些老師連教數學的解題也是用投影機嗎?在這樣的教學現場裡,我想知道這些的學校和評審所要求的那種  "傳統試教" 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只不過是評審看了心安,老師演的賣力而已。

於是一場一場假的教學演示即將在全台灣開始......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bingzu&aid=59839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