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變調的國民教育-- 資優重生
2015/12/28 17:57:22瀏覽3305|回應1|推薦11

自從教改之後,教育部總是希望能把學校裡長久以來用成績把學生劃分優劣的"惡習"除掉,因為教育不應該區分優劣,教師和學校不應該用成績把學生分類分班,每一個學生接受的教育應該都是平等的。

因此,以前學校裡用成績來分班,或是公佈班上(全校)段考成績,或是公佈排名,藉此來比較學生的程度,所以產生了明星學校或是資優班、前段班等,這一類以成績為導向的規則在教改之後都逐漸廢除,甚至禁止學校用這些的方式給學生貼上標籤。

直到現在,真的完全廢除了嗎?

根據我的觀察,在少子化之下,很多學校(私立學校也就算了)為了搶學生(特別是優秀學生)漸漸的開始使用一些換湯不換藥的手段。

很多學校表面上說沒有所謂的資優班,只有一般班,可是在這些一般的班級裡,總是會有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會在一週的課表裡"跑班"不見,特別是比較不重要的課(國語數學之外的)他們都不在原本的課堂上,那麼她們跑去哪裡了呢?他們跑去學校另外特別設置的一班上課,也許學校會否認說那不是資優班,可是又說不清楚那是什麼班級,可是學生都會說那是資優班。

成績資優班或許還不夠,學校還需要更多優秀的學生,於是開始出現音樂資優班、數理資優班、體育資優班等,這些特殊的班級,甚至用這些特別的班級來吸引更多家長和學生,當然這些特殊班級的學費也跟人不一樣,有間學校的音樂資優班可能一學期還要另外繳交音樂資優課程約兩、三萬元。

(可是教改之後,國民教育裡不是應該沒有所謂的資優班了嗎?學校會說那不是資優班。)

以老師的立場來說,學生自己該上的課不上,跑去其它班級上課,有時的確會造成一些困擾,也許一週少個一兩節沒有什麼,若老師在課堂上補充了課本以外的東西時,那你該怎麼辦呢?但我相信再怎麼樣,他們還是會考得很好,因為我們的體制說,老師不能在段考考卷中出課本以外的內容(不要問為什麼,因為家長會很有意見),所以他只要把課本讀好,成績就很好看了。

資優班的重生或許表示著,在教育上要一視同仁是不可能的任務,總是有些學生某些比較強,某些比較弱,可是學業比較好的學生為什麼就值得獲更多的教學資源?難道不是學業較落後的學生嗎?你說有的,就是有些學校會施行補救教學,不過你可以去看看補救教學到底在幹嘛?(偏鄉學校的補助多,補救教學這一塊做的比較好)想也知道,補救教學要花錢,資優教學可以多收學費,以經費來看哪一個對學校比較好就不言而喻了。

我本人其實不排斥資優班,但是我反對為了資優班而犧牲一般性的課程,國中小原本就是基礎課程的學習,如果連最基礎的課程都能犧牲,乾脆讓學生變成只會考試的生活白癡好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bingzu&aid=40818319

 回應文章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28 18:35
那些小時了了的資優生們  http://blog.udn.com/inyi/396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