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21 09:09:40瀏覽6658|回應0|推薦0 | |
還記得那一年電視劇「翻牆的記憶」裡,那個有著冰冷眼神,總是面無表情,刺蝟滿身的女高中生嗎?那個總是口頭禪「少惹我」不離身的方筱芬(NiNi),讓人印象深刻,而演出這個與外表有著強烈對比的角色之演員,姚亦晴(陳霓),也讓人驚艷,更一舉獲得第53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及第23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13歲時初探演藝圈,卻因為父親的擔心而放棄,16歲時因緣際會又再度踏入演藝圈,初次露臉雖然只有短短三秒,但卻引起金牌製作人及廣大觀眾的注意與討論,陳霓分享自己從小就對表演有著超強的興趣,常常在家裡對著鏡子練習唱歌、跳舞,能有機會再度進入演藝圈,這時的陳霓不想錯過,因此努力與父親溝通,了解父親的擔憂,也積極將自己的觀點說出,終於讓爸爸同意,而有了在演藝圈奮鬥的十年之約。 從小就有著自己想法的陳霓說:「我知道爸爸希望我可以先完成大學的學業,但那時候的我並不知道念大學對我有甚麼好,也找不出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我努力說服爸爸,保證自己一定會完成大學學業,因為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我希望可以先把握。」 而小小年紀的陳霓,會這麼有主見並勇敢陳述出來,莫不歸功於從小到大的教育。陳霓分享,從小就就讀比較開放的雙語及全美語教育,雖然小學是就讀一般公立學校-永安國小,但那時候的校長,許銘欽校長,所推動的永安時間,卻給了她許多自主學習的觀念及想法。國中後的兩年是她學習生涯中最不開心的時候,那時候的她就讀於一般公立國中,與小學截然不同的封閉式教育讓她找不到自己,後來有機會到UCLA遊學後,她了解到了自己想要的是像這種國際教育的模式,所以在9年級時主動跟家人提出,因而轉學到了康橋國際學校,開始了她不一樣的學習歷程。 「後來,我發現許校長也來到了康橋擔任青山校區的校長呢!」在訪問過程中,陳霓為這奇妙的緣分而開心地分享。到了康橋後,陳霓發現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我不是一個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但我會盡力學習。康橋的老師重視多元的表現,並不以成績為導向,而是讓每個人都能有機會表現。」就是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再加上老師們的鼓勵,對陳霓的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我覺得『不應該把成功定義在同一個標準上』是這幾年來康橋帶給我一個最重要的觀念,陳霓分享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及專長,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探索,只要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努力不懈,表現出應有的態度及成果,就值得鼓勵。所以陳霓說:「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項作業就是英語文學課裡有個存在主義的報告,看似學術性質濃厚的科目,但我結合了自己的興趣,做了一首歌來呈現我的報告,沒想到竟獲得老師的好評價,真的鼓舞我很多。」 而這四年的康橋學習生活也是滋養陳霓後來能挺過演藝圈各項考驗的養分。在康橋的多元學習,讓她不僅有籌設社團、舉辦校外活動的經驗,從中學習到了領導、團隊合作及溝通的技巧,更因為在學校學生會擔任公關工作,才有了當時與『自由發揮』合作MV的拍攝,而有了後面這一連串奇妙的旅程。而康橋的菁英活動-單車環台、游泳訓練、小鐵人競賽…等課程,也培養了她不害怕未知與不會,堅持下去的毅力,讓她可以在演藝圈朝全能去發展,而不侷限自己。 這次決定回到校園唸書,除了是要履行自己跟爸爸的約定外,更是因為「我已經知道為什麼要念大學了!」其實高中時陳霓也已申請到許多國外大學,但那時候的她根本不清楚為什麼要念大學,也想不透到底念大學對自己有甚麼好處,所以後來決定放棄。 「但現在的我,不一樣了。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目標,走過了這一段路,更知道為什麼,所以現在即便要花費比高中時更多的時間及精力來拾回高中時的課業,但我甘之如飴。」陳霓溫柔的聲音裡透露出無比的毅力。也因著這樣的毅力及努力讓她可以一舉申請到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電影與媒體系。 聊到未來,陳霓說,我希望之後可以在哥大這個全能發展的學校裡,盡情學習與體驗,並進而能成為一個有能力解決問題及改善問題的人,除了發展自己在影像及音樂上的創作外,更能多接觸商業類的知識,不局限自己的未來發展,因為陳霓希望未來能帶動台灣身心靈產業的發展,讓大家更注重身心靈的健康。 陳霓也希望跟康橋的學弟妹說,不要看輕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才,永遠不要對自己設限,一定要好好利用學校給予的資源及優勢,不怕麻煩地走好走穩每一步路,就能成功。 最後,陳霓特別想感謝康橋的老師及升學顧問林教授。她說,雖然自己已經畢業許久,但一通電話,師長們就努力協助,讓她可以順利申請到這麼好的學校。很可惜,因為疫情關係無法再出國前親自感謝,期望不久的將來能再回學校親道感謝之意。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