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16 16:29:14瀏覽12813|回應6|推薦14 | |
上面這張劇照,把故事的主題闡釋得很明顯:SEAL上士 克里斯‧凱爾(Chris Kyle)站在最前線,保衛國家(當然就是旁邊那張耀揚的美國國旗)。凱爾就站在至高點,保衛整個「國『家』」。只要有他在前線,整個大後方,都可以過著幸福快樂又安穩的美好生活。 這的電影好看嗎? 那得看是由哪個方向來看(建議耐心地,讀到文章的後頭)。 就導演這位84歲的老先生,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來說,他運用了兩組倒敘的方式,開展故事,引導觀者興趣與情感,進入凱爾的內心世界,看到凱爾,在前線的英勇表現,以及內心的掙扎:他既想要保護國家,但卻因為輕微的戰後創傷症候群(PTSD),而顯得無法好好地保護他的妻兒。故事的線條單純,塑造出的故事,也並沒有突出的深度。在我看來,會獲得2015的奧斯卡提名最佳影片,應該只是政治目的而已(伊斯威特老先生,也是活耀的政治人物呀。他拍這部電影的目標,很明顯。以這部電影的屬性及他的地位,想靠這個電影撈個獎,應該也不成問題)。 至於角色,布來德利‧庫柏(Bradly Cooper)可就是真的是非常令人敬佩了,跟他在《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的樣子,還真是大不相同。他不只將自己變胖變壯,要真的很像現實中的 Chris Kyle,還要將這位狙擊手,愛國愛家愛同袍的內在掙扎與猶豫,演得入木三分,那可就不容易了。(上圖,電影中的Chris Kyle by Cooper,下圖,真實世界的Chris Kyle。) Cooper 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實至名歸。要是沒有想太多,還真的會被他這位時代大英雄,深深感動到覺得,那些TMD沒良心的伊拉克和伊斯蘭教,真是要命的應該全部剷除! 。。。。。。 好了,表層優點介紹完畢,再來就是,讓我們一起來,挖掘「故事的潛意識」。 事實上,《美國狙擊手》正隱隱地,飄散著濃濃的政治目的。一個不查,你可能也會跟著愛上美國,不小心還患了個 愛美症候群。 如果真那麼 政治,那麼,他到底想跟我們說些什麼呢? 1. 911 是真的;賓拉登是主嫌。 2. 伊拉克是個邪惡的地方,邪惡的國家,邪惡的民族,無論是婦女或孩童,甚至連好心好客的伊斯蘭人,都可能是包藏禍心的恐怖份子。 3. 美國攻打伊拉克,是正義英勇的牧羊犬表現;美國保護了世界上所有的羊群,他們要把那些恐怖惡狼,給完全剷除。 4. 宣揚美國的愛國主義,讓它成為普世的價值與真理。 於是,這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這部電影,明明沒有那麼厲害,卻還能夠獲得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畢竟,若是沒有獲得提名,這部以美國英雄為主角的電影,只有可能在美國境內,獲得青睞。但是,只要有奧斯卡一加持,那麼世界各國的觀影者,就會忍不住想要一窺究竟,而且,知識分子更會選擇有奧斯卡加持過的電影。洗腦要由上層洗,效果應該會更好! 雖然我很敬佩凱爾先生的精準與勇敢,也很敬佩庫柏先生的精湛演技。但是,84歲古板老先生想要宣揚的「狹隘愛國主義」,實在是太令我感冒了。 有一段關於黑人進入SEAL訓練時,白人要這為滿臉抹白的黑人重新宣告身分,黑人於是這樣說:他要效忠白人,他是新黑人(I am a new Black.)。看到這段時,很難過,軍事體制,還真是個扭曲人性的地方。 故事想要以對比的方式,同時陳列美國的小孩及伊拉克的小男生,來顯示 凱爾 對於傷及無辜的謹慎、猶豫、與傷痛。但是,如果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電影裡,所有關於伊拉克人民的橋段,都是相當狡猾的設計(據說,這電影與原著小說,差距不小)。 例如,故事甫出現的婦人與小男孩,都該被殺,因為他們都是懷抱 俄國炸彈的恐怖份子(順便將俄國一軍);在這個假設之下,如果婦人與小孩都已經這麼可怕,那麼所有伊拉克的成年男性,肯定都是恐怖分子。 果然,接下來所有的伊拉克男性,全都變成恐怖份子(那些非恐怖份子的親美者,也會不幸地被恐怖分子狙殺)。 最讓我無法接受的是,徹底醜化「好客」。 「好客」是伊斯蘭教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聖經裡也看得到,因為無論是基督教或是伊斯蘭教,都是由中東的沙漠地區發展並擴散出來的。在沙漠地區,舉目沒有水源、也沒有安身之地,旅人在外,最需要的就是 當地人好客的熱情幫忙。在一個水源缺乏之地,能夠獻上一杯茶水,無論是洗手或是潤喉,都是莫大的熱情表現。這應該是所有讀過聖經或可蘭經的人,都能明白的,沙漠民族的 美德。(下面這張照片,名稱叫做:你無法在主流媒體上看的的阿富汗熱情,照片主角,也是一位狙擊手)。 然而,在《美國狙擊手》這電影裡,竟然將這份美德,也是伊斯蘭教的精神之一,醜化成「恐怖的邪惡之心」。 電影以說故事的方式,狡猾地將「好客」美德,緊緊地連結上 邪念 及 恐怖行動。此舉,很容易地,會讓所有觀影人,在無意識地看電影時,傻傻地將這些符號,直接輸入潛意識。於是,「邪惡」標籤,便長驅直入地深入我們腦中,貼在 伊拉克 與 伊斯蘭教上。最後,《美國狙擊手》成功地將「好客」由伊斯蘭教切開,然後進行了 諾蘭(C. Nolan)的植入計畫(inception),幫我們在「邪惡」與「伊斯蘭」之間,直接畫等號。 這樣的作法,只是比較文雅的 查理週刊 罷了。 想想看,若是台灣人的好客,在國際得獎電影裡,被演成邪惡無知暴殘忍的醜陋形象,我們還能那麼毫無障礙地接受,大美國的狹隘愛國主義嗎?那麼,全體伊斯蘭人,就該如此地被踐踏? 掀起仇恨,不等於 言論自由。 套一段在《被討厭的勇氣》裡的話: 如果說順著這種傾向性,也就是順著慾望衝動過日子,像顆從坡道上滾落的石頭一樣,就是「自由」的話,那麼可能就大錯特錯了。那樣的生活方式頂多只是慾望和衝動的奴隸罷了。真正的自由其實是將滾落的自己由下往上推的態度。(P166) 真正的 自由,應該包括了「自制」。 。。。。。。 可是,為什麼一定要有這場戰爭,為什麼一定要醜化伊拉克與伊斯蘭,前題是什麼? 讓我們回到最起點,回到上面提及的,故事潛意識的第一點,911是真的(其實疑點很多)。如果我們相信,阿扁的兩顆子彈是真的,當然也可以相信911是真的;反之亦然。 所以我揣測,這個電影的起點應該是:為了鞏固911的形象,鞏固美國大哥的牧羊犬形象,讓他可以繼續在世界上行使正當的軍事權;於是,上面來了個人,拜託某個導演,來拍個夠水準的國際宣傳片,讓大家眼見邪惡的伊拉克(狼),是如何地沒人性,也讓大家眼見,我們(羊群)能夠在世界各地,生活在安詳美好的生活裡,都是因為這些美國大兵(牧羊犬)在戰場上,為我們衝鋒陷陣,犧牲生命,才贏得的保障。好啦,誰來拍。年輕有想法的導演,應該都有所顧忌。可是,這位84歲的保守愛國老先生,基於他的政治力量及勇氣,竟毫不猶豫地大聲說「右!我來吧」。Then, here comes the movie! 故事還沒結束喔。或許,上面的人還跟他說,乖,你這麼老了,還派你出來,真是辛苦你了,好吧,如果拍成了,我們會贈予你一隻小金人。Then, here comes the Oscar nomination!(以上段落,導演是我。) 。。。。。。 最後,雖然故事的緊湊度很夠,看起來果真好看,演員也表現一流;但是,一旦立場有問題,那麼,我還是很難給他立正拍拍手。@@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