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野干說法(十六)精進者不失正念
2015/08/06 11:19:43瀏覽458|回應0|推薦4

學佛人都知道要“福慧雙修”。這是包括福德道和智慧道,缺一不可,是凡夫成就佛道的資糧。

福德道是布施、持戒、忍辱的修行,屬身精進。

智慧道是精進、禪定、般若的修行,屬心精進。

野干說:「四者精進修行。道業不懈退故。」

精者,專心一意,進者,不退心。精進是菩薩第一善根,

能發動行者的前世福報。這就像雨水滋潤種子,能促使發芽結果。初學應先廣聚福德,修持布施、持戒、忍辱,再進一步修行禪定和智慧,自能成就。

然而多數人一入佛門即熱衷參加禪修,在福淺德薄之下,種種執著障礙就出現了,有的是家庭障礙,有的是心理障礙,還沒付出,就貪求有所得,反而失多。

精進的反義是懈怠、放逸。

經云:「諸懈怠中,無利他行。」小火不能燃燒大林,而懈怠卻似大火燒森林,能燃燒所有功德。前述中的心理障礙多呈現於自心的貪嗔癡,愛生氣的人天天火燒功德林。

有自知之明的佛弟子調侃自己“學佛十年,佛在西天”,慚愧之餘,亦有警惕無常的危機感,所以保持“初心”,回歸“學佛一年,佛在眼前”的心態,是必要的精進。

菩薩行者之所以能精進,是從三方面來思惟:

第一、如果我現在不精進,將來不會得善果。

第二、若我現在不精進,沒有人能替我做。

第三、我現在精進,將來必享善的果實。

所謂放逸,有些人歡喜奉獻做義工培福,但培福時不知檢省自己的脾氣,奉獻一久,這個「我」愈來愈大,喜怒隨自己的個性,在道場說怒就怒,說罵就罵,怒罵初學豪不心軟,這就是放逸!

反之,若時時保持「正念」,心態正確,當義工是為了縮小自己,律己如擎著油鉢走路,則為不放逸。不放逸的人培福,是藉人群幫自己精進,增長善心善業。

另外,想萬緣放下,專心用功者可積極參加禪七佛七,「精」於道業。但是,念佛當下這個心可別跑給佛追,參禪時,可別讓殘心被妄想覆蓋。

曾經看到禪七或佛七行者哈菸,躲到廁所裡享受煙霧凡塵,佛、禪,都被凡心甩了。禁語時也有禁不住話纏,偷說一兩句也過癮,或用眼神不斷示意,散心,真來散心也。

──儘管違和,但總比把生命虛擲在跳舞、卡拉OK,看八卦政論,汙染自己心田的人好。

《大般若經》云:「於一切善法中愛樂欣喜。」愛法者,當於佛法生起「欲求心」。

欲求,想要,很想要,一定要,非要不可!

聽說很多大人小孩都愛網路遊戲?通宵達旦,乃至廢寢忘食?菩薩行者的精進標準,對任何「善業」如果像玩網路遊戲一樣熱衷,甚至沉醉其中,那道業必然成就。……可惜這對凡夫來說不容易辦到,太逆心啊。

結論是,初發心菩薩的精進之道,如“滴水”,是漸漸次第修學善法,不懈怠、不放逸;於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

〈梵於2015.6.29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o606&aid=273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