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臺山朝聖記(七)
2016/04/07 10:56:20瀏覽1059|回應0|推薦3

14

漫長禁錮的三十三年,夢參老和尚是以什麼心情度過呢?

他說:

那是我歷事煉心的好機會。我觀想,這正是「閉關」的好地方啊。牢房外有解放軍站崗,他們護法,我不怕虎獅侵襲,而且衣食無缺,正好修行。

當然,坐牢免不了要被吊起來刑罰,這時候我就觀想,在母胎裡就是這樣受苦的,現在只是還原而已;每當被鞭打很痛時,我就不斷提醒自己,為何要在乎這虛妄身體的感覺呢!…

 

三十三年的冤獄,幾乎是夢參老和尚全部人生的大半歲月。他卻沒有任何怨念,一再說:

不要以為我是被共產黨陷害的。其實這是我過去生自己造作的業行,今生承受了苦果。業力絕對是公平的,我們若有智慧,就會了解一切苦樂都是自作自受,即便是前幾世的作為,也一定會有果報。

15

老和尚的心行正是修持「報冤行」的典範。

「報冤行」出自達摩祖師指導禪者修行的「二入四行觀」。

「二入四行觀」曰:「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行入謂四行,…。何等四耶?一報冤行…。」

「云何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

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

修行有理入和行入。「行入」是指修心,即是禪宗的調心、鍊心之道。

而行入中的「報冤行」:冤者,罪業、宿債之意,講的是因果業報。

初學佛或老參,為何在修行路上多荊棘,坎坷難行?

似是而非,借佛教名詞詮釋外道法的新興宗教語言可不少!

有的說是真主賜予的考驗,或說是來完成前世未了的心願;也有人認為,是靈魂自己選擇的功課?

佛法則說——是「果從因生」,一切福禍都“事出有因”。

——我們累劫在生死海中流浪,往往為了末端枝節,失去本心,與人結怨來的。

多生結下的惡業樑子,我們早就忘了。但是忘了並不表示沒有果報。害我者,如是報;我害人,業債必然如是自受。

所以今生雖然沒做壞事,卻遇逆緣,受盡苦難;應該了解這是過去世的惡業如今成熟了,當要甘心受報,忍心不動;既能忍之,則無冤可訴了。

這不訴不求的心與佛理相應,體冤進道,就是報冤行。

 

其實今生不如意的因果業報,只是暫時的,總會過去。

但是卻有人頑冥不肯回頭。不肯從自私自利、迷惑顛倒回頭,不肯從一切罪業回頭。

夢老說:恢復自由後,回想獄中歲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心善變”。大家都被關著受苦受難了,居然有人去向獄卒打小報告,檢舉人反動、反革命。就那一撮人盡做害人的事兒,他們是三天不害人,走路就沒精神了。

 

不回頭,則無岸可停泊。

茫茫生死大海,何去何從呢?

 

不信佛的人,或雖信佛,卻是盲信,難免一逢逆緣就退心,而對存心犯罪的人來說,逆緣可能益發顯露其無知自私的本性,難以教化。

《地藏經》說:「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惡,無不是罪。」

閻浮提眾生是指住在地球的我們。

您想過嗎,既然我們舉心動念都是惡,都是罪,那究竟要如何修行才能無惡、無罪?」

反觀自己,每次讀到惡人惡事的新聞時,第一念回應的是瞋心,恨不得制裁他,判死他!或第一念回應的是慈悲心,憐憫他受無明纏心再犯惡業,可憐他這一生又完了,可憐他來世必墮惡道。

小小的念頭,從起心開始,我們敢說自己是善人麼!善惡對立,能不造罪嗎!

夢參老和尚的報冤行,難道不是佛菩薩以此教化世人:

看見他人被業債逼迫,當激發我們的慈悲心,菩薩行。

總之,今生逆因緣,就是為了還業債。

還業債的正面心態是: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

還了業債,就能逆轉人生!

(梵寫於2016.4.2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o606&aid=527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