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10 20:59:43瀏覽1903|回應14|推薦73 | |
走過生命,走過歲月,走過愛情,每個人的一生中,「走過」的經歷都有不同,在走過的過程中,或許腳步波凌亂,或許是走的是坦途,在這個過程中,有人轟轟烈烈,也有人輕輕悄悄,但走過必定留下痕跡。 你的一生,走過以後留下什麼? 日前在旅途中閱讀了一本由「巴代」寫的一部小說「走過」,又是一九四九前後那個年代發生的故事,國共內戰那個年代並不是大人物才有悲歡故事,那段期間有多少年青人的歲月被那個時代給了作掉了,本書的主人翁,台東卑南原住民屈納詩被當時的國軍以高薪的引誘以工作的名義,送往軍營,經過一段很短的時間訓練後,被送往大陸參與剿共的戰爭,從此,他就走過了一段人生的流離歲月。 我當年在軍中服役的時候,就常聽一些老士官長,談起從軍的經過,那個年代被「拉伕」來到軍中,很多人在當時,在上學的途中,也有在進城的途中,不巧遇到各路軍隊或是土匪強拉著去當兵,那時就叫「拉伕」而且似乎在軍中也像是很正常的事,他們被拉伕強徵,遠離自己的家園四處征戰,後來來到了臺灣,國共內戰結束了,還是回不了家鄉,那種思鄉的情懷,是一種無奈又痛苦的體驗啊! 最近一連看了幾部小說,一本「回家」,一本「最後的反攻」,另一本「巨流河」,這三本書都是講述民國三十六年大陸淪陷,所謂的外省人來到臺灣的過程及在臺灣的生活,三部書都是敘述國共內戰時的經歷,有青年軍也有被迫從軍,更有的是被拉伕的,當時也許是被迫而且無奈的要走的一條路,以這些老兵的角度講述離開家鄉沿途逃難時的苦難與到了臺灣時的鄉愁,這種以呈現了老兵們在臺的生活及鄉愁,也充滿傳奇而坎坷的一生,對照著屈納詩的一生,只是場景不同,部份在臺灣,另一部份則在對岸,但相同的則是一段讓人淚流不止的流離歲月。 這些故事被歷史灰燼掩埋了一甲子後,他們的經歷有如冒出地表如草芥般不息的堅韌生命經過讓我感嘆,人生的際遇不同,勞民傷財的內戰,造成多少的家庭破碎,同樣一個民族相到的受戰爭苦難的折磨,究竟是為了什麼?政治人物有他們的見解,那百性我想一輩子也無法理解,為的是什麼? 書中描寫當時那些卑南的壯丁集合時,整個廣場的氣氛糾結著哀傷與不捨,每個人聲明白這一道別究竟何時才能返家?都成了大家心頭不願道明的疑問,感到哀傷,卻不敢撇頭看著母親,怕自己忍不住又要嚎啕大哭影響母親的情緒屈納詩,當時也認為是受騙了,每人心裡大都哭喊,因為憤恨、不甘與驚慌,作者以絲絲入扣的的筆調敘述,讓人動容,也讓我無法掩卷,一口氣的看完了這本書。 「走過」這本書,除了很深刻的描寫主角的心境,而更讓讀者有親臨戰場的感受,我不明白當時那群原住民,因為環境所迫,這一群人背負著故鄉親友的期盼與祝福,希望能為他們的家裡的經濟找出一條活路,但到了戰場也明白是被騙而來,也沒有得到任何等解釋、說明與安慰,心裡都有憤怒與不信任;這樣如何能打仗,這也難怪國軍最後會退守臺灣。 命運就是會捉弄人,屈納詩後來被俘,但被俘後,他的感受是:解放軍對他的態度,使他心裡頭覺得窩心,連帶的對這些共軍感到親切與感激,他們遠比他過去待過等單位更具人性多了,好像我根本就是他們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似的;戰爭的目的、意義,究竟什麼,被俘後再轉換身份再與國軍作戰,也立了戰功,這才是事實,這,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命運從對立又相結合這關係,究竟該如何釐清?我想這答案兩岸各有說法,但有誰會去讓人民去理解這樣的時代故事究竟誰對誰錯,那些無辜者,誰又該死。 相信現在生活在臺灣的很多人都認為臺灣也經歷了二二八,也有動亂,也有經濟成果,也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像大陸遭遇過文革,傳統文化被嚴重的破壞與斷裂;社會變動與大時代氣息是進步的,想到這裡也確是臺灣的驕傲,也令對岸羨慕。 我認為兩岸的過往好比簡直是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百年來,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經歷多次戰爭與衝突,嘗盡生離死別的痛苦,這些都是不該被遺忘的歷史,所有發生過的歷史,絕對不可能原封不動保存下來。歷史一旦變成文字紀錄,就有可能承受不同的政治解釋,誠如本書主角企圖以他一個人的經驗,沒有懷恨,不預設立場的說明整個台籍老兵的境況;並呈現四0年代動盪台灣的人民,渴望從廢墟重新站立的決心與期盼;進一步具象台灣原住民不可避免的陷入時代的紛亂,在異鄉亂世中如何自處的調適與掙扎。希冀這些痛苦經驗永遠不會在後代子及身上重蹈。是吧? 我閱讀這本書後的心情是面對人生要『放得下過去,提得起未來』。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