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2 21:48:14瀏覽448|回應0|推薦1 | |
海內外評論人士一般都是從事先發布的會議主題去尋找此次會議的要旨和意義。從而以為這是重復30年前推進農村改革的深化與提升。這實在是一種簡單的循環論思維。海外還有評論認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全面實現民主建設,才是中共今次全會最迫切和最具意義的改革新方略,而把農村改革發展問題視為會議表面的主議題之一。問題在於,必須全面考察中國這30年來的發展進程,深刻了解中共的歷史使命和階段性改革目標,才能得出明確真切的見解。 按說,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共第四代領導體制自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後,來自黨政內外、專家學者、媒體與基層民眾要求有關推進民主政治改革的呼聲連綿不斷,而由外及內兩方面的輿論壓力也愈見加大。但是,政制變動對時局的影響之大,可以想見;亞洲各國各地區紛亂雜呈的“民主亂象”、權力更叠、經濟衰退皆歷歷在目。可見東方社會的民主制度,即便是實行60多年的日本,迄今仍很不成熟穩定。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經濟文化發展十分不平衡,稍有不慎,倉促推出政改,必當引來全局性大動蕩。所以,盡管各方面的議論已經做足,還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主旨下,仍將其保持在研議和局部的試驗階段。 更重要的是,中共第四代領導體制承繼著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使命,也是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提出四個現代化任務的實現者。1964年12月的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宣布力爭在二十世紀末,使中國工業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由於眾所周知的十年文革運動及之前無休止的階級鬥爭為綱,非但嚴重延宕了發展進程,甚至令到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作為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主導發起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社會轉向正常軌道,推行突破大鍋飯和計劃經濟模式,促成了一波波翻天覆地的大飛躍、大發展。不過,由於先前耽誤的時間,“四化”的目標由上世紀末推遲到2020年。而這正是第四代體制必須肩負完成的重大使命。 新近胡錦濤在視察時強調,今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是要在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要大力加強制度建設,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二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三要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統籌城鄉公共資源分配。 相信在此基礎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逐步打破城鄉二元分割體制,才能徹底轉變農村滯後的面貌,通過統籌城鄉實現一體化發展,無疑是國家整體現代化的可靠保證。 胡錦濤在十七大的報告中已經提出了“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理念。人們普遍認為,城鄉發展一體化就是要實現城市農村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共同發展,互利共贏。這既是對中國發展新階段提出的新任務,也是解決“三農”問題進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指出,“單靠農村自身的發展必然受到很大局限,要充分推動城市的帶動作用,這是黨中央對統籌城鄉發展提出的新方針和新要求。”這也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富裕的根本途徑,為下一步推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 據透露,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將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將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毫無疑問,如此一來,才真正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共建政以來夢寐以求的“四化”目標。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