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2 17:17:57瀏覽2959|回應0|推薦2 | |
在一位網友的文章中知道,本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說“我不是中國科學家”,錢永健論輩份是錢學森的堂侄,錢學森是中國國寶級的科學家,錢永健這樣說,似乎不太給咱們“面子”了,甚至讓咱們的“裏子”都有點兒難受。 這個報道原發在一家日本網站上。 幾天前,錢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先生是因發現並發展了綠色熒光蛋白(GFP)而得獎的,與他一起得獎的是美國Woods Hole海洋生物學實驗室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和哥倫比亞大學的Martin Chalfie。 這篇關於錢永健先生自認“不是中國科學家”的文章發表在日本網站上,有意思的是文章沒有寫日本記者是不是也向以“美國科學家”身份與錢永健先生一同獲此獎的還有日本血統科學家下村修,現年80歲的下村修出生於日本京都府,1960年獲得名古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後赴美,先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和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所工作。他1962年從一種水母中發現了熒光蛋白,被譽為生物發光研究第一人。 我估計,如果是系列的諾貝爾獎采訪,日本記者也可向下村修提問的“你作為一個日本科學家……”,但對方可能跟錢永健的回答一樣,“我不是日本科學家”,日本記者是當然不會寫出來的。 因為,他們確實已經是“美國科學家”,也確實是因為在“美國”工作而得獎的,科學來不得半點馬虎,錢永健先生的回答至少再次證實了他是位思維慎密的科學工作者。 以下是網上對這篇日文原文的翻譯: 8日,與下村修先生一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裔美國人、現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校的錢永健教授,在回答中國媒體采訪時說“我不是中國科學家”。該場面對於欲將其作為中國的偉大成就加以贊頌的中方媒體來說,使得此次獲獎略添遺憾。 錢教授出生在紐約,在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89年始任職至今。在瑞典皇家科學院舉行的電話記者招待會上,來自新華社等中國媒體的采訪接連不斷。 “您是中國人嗎?您會說中文嗎?”錢教授用英語答說“不太會說”。再進一步被問到“先生的成就對於一個中國科學家來說意味著什麽?”時,錢教授說“因為我是美國生美國長,我不是中國科學家……但是,如果中國人能為我的獲獎感到高興與自豪,並且能使更多的年輕人加深對科學的興趣的話,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說到與主導中國宇宙開發著名學者錢學森先生的親屬關系,他說“其實連面也不曾見過,當然,我知道他是一名著名科學家。” 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為什麽中國沒有科學家得到諾貝爾獎?
相比錢永健先生的“精密態度”,顯然中國某媒體和某些大眾的反應確實太“粗糙”了,東方人是偏感性的,西方人是偏理性的,錢永健說自己不是“中國科學家”這句話,你最好按毫無情感色彩的理性陳述來理解好了,至於他倒底是不是中國人,是不是華人,是不是一個炎黃子孫,有他那一張長得像鴻海精密集團老板郭臺銘的臉孔和他這個頗有文化氣質的名字在那兒呢,不是他自己說得算的。 當然他也有一個認真的英文名字Roger Yonchien Tsien。 對於錢永健先生,在中國的媒體的傳播裏還有一個身份,是“錢學森的堂侄”,堂親――堂兄弟是指自己叔伯的兒子,堂侄也就是指自己叔伯一系的子侄吧――其實且不說堂親在美國的親屬關系中有多麽親密,就是在現在的中國,堂親也基本淡化為只是一種血緣聯系,陳水扁的弊案裏沒有出現什麽堂親的身影,倒是閨密、發小之類的都坐在一條船上被拖下水,可見在現代社會,什麽堂親表親,都不如錢親。 錢永健得獎,沒見錢學森老先生或者家裏人出來對這個“家族榮譽”表態,或見所謂的“堂親關系”表面上為老錢家拉親帶故,其實是為自己的媒體做妙作噱頭,情感指代可以忽略。
請,把錢永健當成一個美國人吧,而且他本身就是一個美國人。 但我相信中國早晚會有自己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就像我相信錢永健的堂親長輩錢學森先生對人類科學和文明的貢獻、對中國的貢獻、以及他在祖國最困難時代爆發的愛國熱情,比任何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都有偉大。 不管是他的堂侄還是他的表甥都無法跟他相比。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