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4 12:00:47瀏覽588|回應0|推薦2 | |
“下一步將要加強對爭議海域的管轄。”本月19日,中國海監總隊黨委書記孫書賢公開表示,中國海監總隊在實現對包括南海南部在內的中國全部管轄海域實施定期維權巡航執法後,將進一步維護國家海權。 爭議海域問題很復雜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在中國可以管轄的300萬平方公裏海域中,其中52%與鄰國有爭議。 目前,中國面臨的海域除渤海無劃界任務,其他三個海分別與八個國家,即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越南和印度尼西亞有劃界爭端,爭議海域高達150多萬平方公裏。 “爭議海域問題很復雜,像中日之間有釣魚島之爭,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有南沙群島之爭,中韓之間在黃海也有爭議。這些爭議都有復雜的歷史背景,甚至還有外來勢力的插手。”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南海問題專家李國強告訴記者。” “像中日東海油氣田的爭議中,雙方軍艦曾緊張對峙。這種緊張的雙邊局勢,對中國爭取和平發展的戰略並不利。”軍事問題專家宋曉軍告訴記者,中國目前對爭議海域的態度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周邊國家因為中國國力不斷強大,特別是解放軍海軍力量已開始顯出優勢,都有一定的緊迫感,紛紛采取先行占領、先行開發的辦法,進行對抗。” 建立全海域定期巡航制 中國海監總隊隸屬於國家海洋局,已經成立十年。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對我國管轄海域實施巡航監視,查處侵犯海洋權益、違法使用海域、破壞海上設施、擾亂海上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 根據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05年海洋行政執法公報》顯示,2004年7月到2005年6月,中國共派出146架次海監飛機、18批次船舶。“針對日本政府單方面調查中日爭議海區海底油氣資源,中國派出海監飛機146架次、中國海監船舶18批次,跟蹤監視日本調查船隊12 個月。此項行動共拍攝錄像807分鐘、照片7232張,對日本船隊喊話500余分鐘。” 此外,中國海監各海區總隊還在東海、黃海中國專屬經濟區和南海北部灣海上邊界和部分爭議海域實施不定期巡航,加強監管和監視,監視及驅趕非法進入中國專屬經濟區調查的美國偵察船和海軍海洋調查船,海空聯合監視和海上跟蹤監視侵權的美國海軍雙體水聲監聽船。 不定期巡航和定期巡航的轉折在2006年。這一年,經過國務院批準,中國海監開始執行東海定期維權巡航執法任務。海監船舶和飛機以每天至少保持執法船6艘、執法飛機4架次在海上執勤的頻率,對東海我國管轄海域實施了長時間、不間斷、全方位的海空協同巡航執法。 2007年2月,中國海監在成功實施東海巡航制度的基礎上,將巡航區擴展到黃海、南海北部海域。當年5月,中國海監總隊組織北海、東海、南海總隊多艘海監船和海監飛機,在南海海域進行歷時5天、6艘1000噸級艦艇和2架飛機參加,訓練內容包括假想對他國可疑船只進行監視和跟蹤。直到2007年12月,實施了中國全部管轄海域的定期維權巡航工作,實現了對我國全部管轄海域的維權巡航和海空監控監管。 從今年2月公布的《2007年海洋行政執法公報》可以看出定期巡航制的成果,“中國海監船舶執行定期巡航任務130余航次,海監飛機出動700余架次,獲取海上監視圖像資料21000余張,影像資料6300余分鐘。共發現外方各類侵權違法行為 30余起,涉及外方船舶、飛機110余艘(架)次。”統計對比顯示,中國海監維權執法從巡航覆蓋面積、發現侵權行為數量上,都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建立全海域定期巡航維權制度,能夠及時發現並制止在我國管轄海域內非法的海洋科研調查、軍事測量、勘探開發等活動,這顯示了我國對爭議海域管轄的能力與決心。”一位軍事觀察家告訴記者。 打造立體動態監測網 由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沒有對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海域的情報偵察活動進行明確的規定,因而有些國家在中國附近海域的軍事測量活動日益猖獗,中國布放在東海的測量浮標連續遭到破壞。 為提高維權執法能力,中國海監配備了海空目標監視系統及地面寬帶音視頻傳輸網絡,兩級數據中心,具有全海域遠程海空立體實時監視取證能力的海上綜合執法隊伍。 目前,中國海監已經擁有9架海監飛機和200余艘執法船艇。為了加強實時監控和調查取證能力,中國海監船舶和飛機都裝配了安全可靠的指揮和信息傳輸系統,引進了國際先進的航空遙感設備、部分深海測量裝備和遠距離監視監測執法設備,具備在巡航執法中對赤潮、溢油、海冰等海上目標實施監測,對侵害我國海洋權益的外籍船只實施連續跟蹤監視,晝夜取證,實現了陸上指揮與海上行動之間的視頻即時聯絡,能夠保證決策到位,有效應對突發事件。 國家海洋局局長孫誌輝在2007年就曾透露,“海洋衛星與海監飛機、船舶、浮標和岸站等觀測手段一起,構成了中國管轄海域的立體動態監測網和軍民兼用的海洋環境保障體系。” 按照國家海洋局制定的《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中國將建造排水量3000噸級,具備遠海航行能力,可搭載直升機的海監船1艘,提升海上執法能力。此外,“十一五”期間中國還將建造排水量1500噸級,具備中遠程海航行能力的中國海監船2艘;建造排水量1000噸級,具備中近海航行能力的中國海監船4艘。 “按照中國海洋事業的總體戰略,中國將以"海洋一號"水色衛星系列為起點,陸續發射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海洋二號)和海洋監視監測衛星(海洋三號)系列,逐步形成以中國衛星為主導的海洋空間監測網。”上述軍事觀察家向記者介紹說。目前,海洋二號衛星研制工作已全面展開,該衛星計劃2009年發射。 昭示中國維護海權決心 中國海監總隊成立10年來,加大了對違法填海造地、海洋石油汙染、海洋傾廢等的執法檢查,有效維護了海洋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但是在李國強看來,目前中國海洋戰略在管理結構上仍然還有一些混亂,“所謂的"五龍治海",涉及到多個部門,比如海監總隊主管“海域監控”,“海事”由交通部管轄,“漁政”由農業部管轄,“海防”則由公安部的邊防局來負責。有的時候一個對外爭端,並不是一個部門能夠處理好的。” 李國強認為,“如果能整合各個部門的資源,在處理爭議海域維權問題時,可以更好的維護維權,也符合中國的海洋戰略。” 對於處理類似涉及到與他國的爭議海域爭端,李國強認為,“第一就是加大外交交涉和談判力度;第二就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這個談判非常復雜;第三,加大海上維權執法的力度。” 中國海監總隊黨委書記孫書賢也在本月19日公開表示,“對於一些爭議海域,中國海監將通過向上級請示的方式,爭取加強巡航,體現管轄;而對於非爭議海域中國海監也將加強執法監察,以維護海洋開發利用秩序、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維護海洋資源權益不受侵犯。”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