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早報專文----究竟誰是“中華臺北”?
2008/07/30 08:43:03瀏覽382|回應0|推薦2
聯合早報29日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專文指出,在臺灣朝野政客及媒體的連續批評下,兩岸高層經過善意的密集溝通,北京終於同意讓大陸媒體以“中華臺北”的名義,稱呼臺灣的奧運代表隊,並暫停使用習慣多年的“中國臺北”。 
  
 臺北各界額首稱慶,有人認為北京是“不點不亮”,有人則認為是臺北“施壓有效”,更有人直言“該爭的一定要爭”。他們大言不慚之餘所沒有想到的是,在臺灣,從來沒有人稱呼自己是“中華臺北”。 
  
 過去國民黨稱臺灣為“中華民國”;後來與民進黨共同推動台獨,只肯用“臺灣”當稱謂;等到台獨因為貪污腐敗與濫權無能被趕下臺後,偶爾國民黨又會吃回頭草採用中華民國。 
尋求感官上的對立 
  
 如果大陸媒體應該把北京為了反台獨而採用的“中國臺北”,一律都改成“中華臺北”,那臺灣媒體是否也應該把為了分裂中國而採用的“臺灣”或“中華民國”,也都改成“中華臺北”? 
  
 為什麼只要求大陸改呢?臺灣朝野從來沒有人想到用中華臺北稱呼臺灣。那臺灣的學者政客們到底在爭什麼呢? 
  
 原來,大陸慣用的“中國臺北”等於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台獨卻是臺灣的主流政治文化,所以沒有學者政客敢不表示反對“中國臺北”的,他們勉強接受中華臺北作為妥協,因為“中華”兩字也可以影射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當然就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了。 
  
 然而,台獨何嘗願意接受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是國民黨用來反共的盾牌,而反共是對台獨有工具性價值的,因此儘管在臺灣沒有人用中華臺北稱呼自己,但中華臺北卻被臺灣朝野各懷鬼胎地接受,並表現出共同關心的姿態。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把臺灣與中國對立起來,既然國際不接受臺灣,因而臺灣與中國對立不起來,那退而求其次,中華臺北也可以接受。

 但是值得進一步指出的是,這次事件透露的,其實並沒有確立臺灣與中國之間更對立,反而愈發顯得一樣了。 
  
 首先來弄清楚,為什麼臺灣非要區隔臺灣與中國呢?依照臺灣的主流論述,理由千篇一律是,臺灣是民主,大陸是獨裁。那證據呢?最常聽到學者政客提的(可能也沒有別的)證據,有兩個,一是臺灣人可以選總統,二是臺灣人可以罵總統。 
  
 顯然大陸還沒有選舉式民主,但臺灣縱令有選舉,卻未必能稱為民主,起碼通過選舉當權的人,至今沒還有哪位曾把老百姓放在心裏過的記錄,他們施政千篇一律像是分贓。究其因,是民間沒有能力與資訊足以監督政府濫權。 
  
 至於罵領導人,恐怕大陸罵得比臺灣還凶還多,大陸的新聞不報導而已。臺灣媒體則是罵來罵去,自以為這就是民主,結果媒體上沒有國際、科學、教育新聞,等等。在新聞內容實質墮落的情況下,社會沒有能力監督政府,出了問題只能抗爭與謾駡,臺灣人認為這就是民主。 

 臺灣並無真民主 
  
 不提這些了。就算承認臺灣學者政客愛提的這些假民主標準,先接受大陸就是獨裁的說法,且看臺灣朝野這次是怎麼理解獨裁的。 
  
 在國台辦作出“中國臺北”是大陸媒體所慣用,但在有關奧會所有文宣上,會用“中華臺北”的說明之後,臺灣朝野大嘩,認為大陸媒體都是中共中央控制的,改一改有什麼困難。 
  
 臺灣人的邏輯無非是,你是獨裁,請利用你控制媒體的能力,統一全國採用“中華臺北”不就好了嗎? 
  
 換言之,台獨追求的,不是臺灣與中國在所謂民主與否這個問題上的對立,而是感官上的對立。只要達到面子上對立的效果,即使採用臺灣人口中不屑一顧的媒體控制,也在所不惜。 
  
 回想台獨當政八年,用各種藉口控告了多少記者,搜查了多少家媒體,就可以瞭解台獨所謂新聞自由,只能是為了台獨服務的。他們現在又要利用大陸的媒體管理制度,來替台獨服務。

 就這些人而言,最好先讀讀大陸民政部替基層自治定義的“四大民主”,看臺灣是否堅守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與民主管理等四大民主,然後再批評大陸沒有做到這四大民主。 
  
 如今,為了感官的區隔而向大陸慣采的媒體管理政策求助,並在臺灣也把對中國臺北的報導統一起來,不就是在新聞價值、媒體政策、政治文化等方面與大陸統一起來了嗎?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xndlai&aid=209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