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2 12:01:29瀏覽159|回應0|推薦0 | |
2015年04月22日 04:09 孫振義 原始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2000493-260109#.VTbDOBmNF2A.mailto
20日堪稱是地震頻繁的一日,筆者居住於11樓高,看著晃動的吊燈與新聞報導,在逃與不逃的進退維谷之間,恰好令人盤點起當今攸關生命的防震安全問題。
對大多數的國人而言,921大地震的記憶猶新,該大地震造成了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房屋全倒、半倒不計其數。然而,在記取教訓的思維下,當時建築界舉辦了一系列的研討會與研究,促使建築物的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範有了更嚴謹的要求,對於都市防災與救災的思維也日愈建立起來。
921地震後迄今又是十多年過去了!中間又經歷了幾次風災所帶來苦難,地震造成的人員與環境損害也逐漸被淡忘。如今,這次的一日多震總算又能喚醒了我們的危機意識,也讓我們想起幾件多年來尚未完成的事。
一、推廣建築物體檢與履歷制度:日本的住宅品質確保法令推廣多年,其運用建築物定期體檢與履歷制度,讓居住在建築物中的民眾,多了一份對於建築物資訊的瞭解,也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實在值得台灣仿效。
二、研究都市建築密度與傾倒波及範圍:過去台灣都市密度雖高,但總歸是低矮的4至5層建築。如今,拜都市再開發與都市更新所賜,在狹窄的巷道中,動輒20、30層樓的新建築被建造起來。除了以鋼構造建造的超韌性建築物外,實在有必要嚴加考慮都市建築密度與建築物傾倒波及範圍,以確保都市安全。
三、健全公共電力、瓦斯與石化管線系統防震性能:此次地震後,發生了3樓高的變電箱爆炸傷人的遺憾事件,令人聯想起過去因為地震所導致的瓦斯外洩、失火案例,加上去年高雄地下管線氣爆記憶歷歷,關於公共電力、瓦斯與石化管線系統防震、防爆性能,實有必要再詳加健全!
四、強化開放空間與防救災機能:都市中的公園與開放空間,在災害發生時與發生後,將肩負著防災與救災的角色。台灣都市的高密度現況,讓部分地區的公園綠地、開放空間嚴重不足。實則可以透過都市更新、市地重劃等都市計畫手段,逐漸讓都市中的防災避難空間比例達到理想。
在一次次的地震驚恐中,我們不但要祈禱這僅是大地例行性的壓力釋放,更要將之視為善意督促的警鐘。(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副教授) |
|
( 時事評論|政治 ) |